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际公认的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典名《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一些社区的所谓土或部落人民……保持着一种与自然环境亲密和谐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的生存本身一直取决于他们对生态的意识和适应性……这些社区是使人类同它的远古祖先相联系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宝库。它们的消亡对更广大的社会是一种损失,否则,社会可以从它们那里学到大量的对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进行可持续管理的传统技能”。  相似文献   
62.
本根据高空环流特征、地面图、卫星云图、高低空要素场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场对海东地区乐都、民和两县2003年5月5日的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出预报这类大降水天气过程的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胃间质瘤(GST)诊断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病理危险度评估,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的MSCT图像表现差异,计算MSCT对GS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56例患者中病理危险度极低者11例(19.64%),危险度低者18例(32.14%),中危险度者14例(25.00%),高危险度者13例(23.21%)。MSCT平扫密度、瘤内有无坏死/溃疡、动静脉其强化程度差值、瘤内及瘤周有无血管与病理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脂肪间隙、强化方式与病理危险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以病理活检为对照,MSCT对GST的诊断准确例数为53例,诊断准确率为94.64%,其中3例误诊为胃癌,误诊率为5.45%。结论:MSCT对GST诊断准确率高,可有效显示不同病理危险度GST图像表现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4.
利用2000-2014年MOD10A2积雪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积雪覆盖率为指标,在分析西藏高原积雪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要素对高原积雪时空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有:① 西藏高原积雪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具有中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和周边高山积雪丰富,覆盖率高,而南部河谷和羌塘高原中西部积雪少,覆盖率低的特点。② 海拔越高积雪覆盖率越高,积雪持续时间越长,年内变化越稳定。海拔2 km以下积雪覆盖率不足4%,海拔6 km以上覆盖率达75%。海拔4 km以下年内积雪覆盖呈单峰型分布特点,海拔越高,单峰型越明显;而海拔4 km以上则为双峰型,海拔越高,双峰型越明显。海拔6 km以下积雪覆盖率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而6 km以上则出现在冬季。③ 总体上,高原地形坡度越高积雪覆盖率越高。不同坡向中,北坡积雪覆盖率最高,南坡最低,年内分布呈双峰型,而无坡向的平地积雪覆盖率要小于有坡向的山地,其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简称高原)春末(5月)土壤湿度与初夏(6月)降水的关系,利用1979-2019年ERA-Interim土壤湿度月平均资料和同时段高原109站观测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汛期(5-9月)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春末表层(0~28 cm)土壤湿度与高原初夏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空间上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66.
收集了2017~2021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地震台、狮泉河地震台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与正常时段呈现的光滑连续、清晰均匀、日变周期明显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地震台、狮泉河地震台宽频带倾斜仪观测主要受雷电、气压、降雨、风扰及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观测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固体潮畸变。其中,受气压和风扰影响较多,观测曲线表现为固体潮抖动畸变、毛刺或增粗。综上,对干扰进行识别和排除,可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为震兆异常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7.
西藏灌木林遥感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主要类型灌木林为对象,开展外业遥感调查,分别应用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辅助分类和基于光谱特征再分类4种方法,对灌木林类型进行了遥感分类识别,并对各种分类方法所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研究表明,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42.20%和46.79%,除了对沙棘灌木林分类精度较高外,对其他灌木林类型分类精度均较低;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辅助分类精度为86.24%,其分类结果未能识别到具体灌木林类型;基于光谱特征的再分类精度为70.64%,对沙棘、红柳能较准确的识别,而对个别灌木林类型(如杜鹃和小檗)的识别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68.
西藏灌木林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涵盖西藏自治区的阿里、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昌都和那曲7个地区(市)、涉及33个县的370个西藏灌木林群落标准地调查,从树种组成、盖度、树高结构、直径结构和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研究西藏灌木林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灌木林群落类型(优势树种组)有白刺花、班公柳、茶藨子、杜鹃、高山栎、高山柳、旱柳、红柳、金露梅、锦鸡儿、狼牙刺、爬地柏、蔷薇、忍冬、沙棘、水柏枝、小檗、绣线菊、栒子、野丁香、紫金标和醉鱼草等灌木林群落;(2)灌木林群落物种组成较为单一,优势树种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常常形成单优群落;(3)灌木林群落的盖度多在0.4以上;(4)灌木林群落的树高多分布于0.1~ 6.0 m范围,地径多分布于1~ 5 cm范围.  相似文献   
69.
利用那曲市色尼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NCEP(1°×1°)、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9年4月10日藏北一次浓雾天气的形成机制、物理结构特征以及局地性爆发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浓雾具有局地爆发性特征;前期积雪融化的水汽蒸发配合风场辐合作用,为此次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环流背景及边界层内上层暖平流与下层冷平流配置,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弱风与稳定层结条件,从而雾得以发展且维持;夜间少云,地表净辐射加强,降温冷却作用导致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利于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雾滴;近地层风速小、逆温及下沉运动使水汽不易向高空扩散,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水汽大量汇聚,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的局地性与特殊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0.
【研究目的】地表热异常的形成无外乎两方面原因:异常的热源及异常的热传递方式。“厚壳”与“热壳”共存,是青藏高原高温地热系统与一般汇聚板缘型地热系统的最大差异。部分熔融(热)作为“热壳”中的异常热源,断裂系统(构造)作为“厚壳”中的对流传热通道,清晰刻画两者空间关系,探讨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可能是完善“厚壳”与“热壳”共存下青藏高原特色成热理论的重要途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萨嘎县如角沸泉为例,运用大地电磁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探测断裂系统与部分熔融的空间关系;结合已有地球物理、地热地球化学研究,建立如角沸泉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并以断裂系统的交汇处为目标体,布设两口生产井。【结论】如角式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具有普适性,对于完善青藏高原特色成热理论及提高地热勘查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