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综合应用ECWFM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9—10日寒潮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及环流突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今后寒潮的预报重点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2.
利用那曲市色尼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NCEP(1°×1°)、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9年4月10日藏北一次浓雾天气的形成机制、物理结构特征以及局地性爆发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浓雾具有局地爆发性特征;前期积雪融化的水汽蒸发配合风场辐合作用,为此次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环流背景及边界层内上层暖平流与下层冷平流配置,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弱风与稳定层结条件,从而雾得以发展且维持;夜间少云,地表净辐射加强,降温冷却作用导致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利于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雾滴;近地层风速小、逆温及下沉运动使水汽不易向高空扩散,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水汽大量汇聚,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的局地性与特殊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3.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扎日南木错湖面变化和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MSS、TM、ETM+)系列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西藏扎日南木错地区近40年(1970-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扎日南木错1975-2011年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湖泊面积呈增长趋势,增长面积为7.08 km2.扎日南木错流域在过去40多年里冰川在退缩,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和最大冻土深度减少.湖泊面积与年气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可能是湖面扩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近几十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高温事件严重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命安全。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欧亚中高纬地区,首先评估了当前主流动力模式(CMIP6 DCPP)对于该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的年代际预测水平,并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的年代际预测模型。多模式集合平均(Multi-Model Ensemble,MME)的评估结果显示,得益于大样本和初始化的贡献,当前动力模式对于60°N以南区域(South Eurasia,SEA)展现了预测技巧,准确预测出了其线性增长趋势和1968—2008年间主要的年代际变率,然而模式对于60°N以北区域(North Eurasia,NEA)极端高温的年代际变率几乎没有任何预测技巧,仅预测出比观测低的线性增长趋势。基于86个初始场的动力模式大样本预测结果,RNN将2008—2020年间NEA和SEA极端高温的年代际变率预测技巧显著提高,距平相关系数技巧从MME中的-0.61和-0.03,提升至0.86和0.83,均方差技巧评分从MME中的-1.10和-0.94,提升至0.37和0.52。RNN的实时预测结果表明,在2021—2026年,SEA区域的极端高温将持续增加,2026年很可能发生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高温事件,NEA区域在2022年异常偏低,而后将呈现波动上升。  相似文献   
95.
近40a西藏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羊卓雍错(以下简称羊湖)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其具体面积众说纷纭.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1972-2010年羊湖面积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流域气象站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72-2010年湖泊平均面积为643.98 km2.1972-2010年羊湖面积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其中,1970s平均面积为658.78 km2,之后至1999年面积显著减少;1980s面积为636.55 km2;1990s为635.06 km2;1999-2004年面积有所增加;2004-2010年持续缩小,减幅为8.59 km2/a.湖泊空间变化特点是除了空母错和珍错两个小湖面积变化较小之外,羊湖整体面积呈现萎缩态势,其中东部嘎马林曲入口附近退缩程度最大,达1.62 km.流域气象站资料分析表明,湖泊面积和降水的变化波动存在显著耦合关系,降水变化是羊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流域蒸发量的明显增加,特别是2004年来连续较高的蒸发量是导致近期面积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气温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羊湖的面积变化基本反映了西藏高原南部半干早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简称高原)春末(5月)土壤湿度与初夏(6月)降水的关系,利用1979-2019年ERA-Interim土壤湿度月平均资料和同时段高原109站观测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汛期(5-9月)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春末表层(0~28 cm)土壤湿度与高原初夏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空间上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97.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PM2.5带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本文从探讨城市扩展模式与PM2.5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利用景观扩展指数识别2005—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类型,并通过裁剪PM2.5数据,在国家、地区和省级3个尺度内探究PM2.5的分布情况.最后采用OLS模型和GWR模型进...  相似文献   
98.
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寺泥石流在2019年7月2日暴发,造成寺庙围墙垮塌、已有稳拦工程被冲毁、公路被掩埋.通过调查发现邱桑寺泥石流沟域面积不大,主沟纵坡降大,沟域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和人工弃渣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57.66×104m3,动储量约10.51×104m3.近年暴雨天气多发,邱...  相似文献   
99.
根据三次Landsat遥感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1975-2000年珠峰地区定日县常年积雪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5-2000年间定日县内常年积雪总计减少了7.49%,减少面积为105.35 km2,主要发生在珠峰及其周围高大山体常年积雪覆盖的边缘地区,其中,海拔5 000~6 000 m之间减少最多,占减少总面积的70%左右。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导致常年积雪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珠峰地区的气温上升趋势是其主要驱动因子。气温升高导致珠峰及周围高大山脉边缘的冰川和常年积雪不断消融,加上1980年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使得1975-1992年常年积雪面积不断减少;但1990年代后期降水量增加显著,研究区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有较多的积雪累积,1993-2000年常年积雪面积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0.
为应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生计恢复力研究成为群体或个人应对外界干扰、减少贫困和提高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生计恢复力的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对推动生计恢复力创新研究的重要启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在生计恢复力的概念上已达成初步共识,但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缺乏普适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缺乏深度融合,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待拓展。今后应加强生计恢复力理论方法研究,构建国内生计恢复力研究的一般范式;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与个体福祉研究,拓宽生计恢复力评价内容和方法;加强分析多重干扰下生计恢复力动态演化机制,深化生计恢复力适应性管理综合研究,非农个体生计恢复力(尤其是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研究是拓宽生计恢复力理论研究和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