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41.
雷电落点和强度临近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产品和江西省12个雷电监测站的闪电定位资料,运用非线性数学模式,通过对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的综合分析推理,结合物理量产品资料,建立了雷电灾害发生、雷电可能落点和强度预报方法,并用2003—2004年2—6月的资料作检验,0~1 h预报Ts评分为70.35%,1~3 h预报Ts评分为55.28%。  相似文献   
542.
位于柴北缘西段的小赛什腾山分布大量海西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其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对揭露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赛什腾山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72±3 Ma和273±2 Ma,指示两者均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两者均不同程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正的εHf(t)值(2.04~8.16)和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0.77~1.16 G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赛什腾山早—中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均为宗务隆洋俯冲消减的产物,石英闪长岩为玄武质洋壳板片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遭受地幔橄榄岩混染而成,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洋壳熔融产生的岩浆底侵...  相似文献   
543.
本文提出了建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边缘阈值检验方法,每个像素的阈值由像素处的梯度矢量的统计特性决定,这些梯度矢量的统计量用来确定边缘像素选取是否合理,从所获得的结果来看,该方法与以往的边缘检测方法不仅是一致的;而且该方法输入参数值产生的结果比其他边缘检测方法更稳定。  相似文献   
544.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带马25井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原油和固体沥青共存,通过储层多级分离抽提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这些原油(或固体沥青)的形成过程与其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和沥青可能主要来自下石炭统烃源岩,具有较低姥植比和伽玛蜡烷含量、高丰度三环萜、高Ts/Tm比值和重族组分碳同位素(δ13C-28.0‰)特征;现今油藏原油富含生物降解标志物(25-降藿烷),同时却无明显其它生物降解特征(正构烷烃、甾藿烷等保存完整),反映多期充注特征,即二叠纪中晚期成藏后遭受生物降解,白垩纪后期又再次充注形成;下石炭系有效烃源岩的存在预示着本区具有深部下石炭统源岩贡献的油气藏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45.
刘锐  陈湘广  林超 《测绘通报》2021,(6):127-133
针对线阵卫星影像核线纠正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基于像方和物方相结合的核线纠正方法。其分为两步:首先在影像空间内对左影像进行分块并逐区域纠正,利用局部仿射拟合的方法实现左影像的核线纠正;然后利用物方投影基准面生成与左影像分辨率一致的右核线影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既能获取上下视差接近于零且优于对比方法的核线影像产品,又能够保证核线影像左右视差与高程的线性比例关系,尤其是3组较大核线曲率数据试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适用性,能够较好地应用到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处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546.
新疆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出露的中酸性花岗岩以Ⅰ型和A2型花岗岩为主.本文通过对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的A1型碱长花岗斑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准确厘定其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碱长花岗斑岩形成于295.0±1.8 Ma,为早二叠世初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斑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显示高硅(SiO2=73.72%~76.79%)、富碱(K2O+Na2O=7.70%~8.60%)、高 TFeO/MgO(24.1~244,仅2件样品<16)、104×Ga/Al(3.73~5.20)、(Zr+Nb+Ce+Y)(1010×10-6~2425×10-6)和锆饱和温度(978~1039℃),低镁(MgO=0.01%~0.11%)和铝(Al2O3=11.55%~12.01%),强烈亏损 Ba、Sr、Eu、P、Ti 以及高 ∈Nd(t)正值(+7.76~+11.9)等特征.与区域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的A2型花岗岩相比,乌尔禾碱长花岗斑岩相对富Nb(43.4×10-6~122×10-6),且具有较低的Y/Nb(0.46~2.24)比值,属准铝质A1型花岗岩.综合以上数据并结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乌尔禾A1型碱长花岗斑岩和区域同时期的A2型花岗岩均形成于由俯冲板片后撤诱发的弧后伸展环境.在弧后伸展体制下,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底侵加热由亏损地幔衍生而来的年轻镁铁质下地壳物质,使其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最终在地壳浅部形成了相对富Nb的乌尔禾A1型碱长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547.
朱如凯  崔景伟  罗忠  李森  毛治国  葸克来  苏玲 《地质学报》2021,95(11):3442-345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露头区中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层序中发育有大量圆球状、椭球状、扁球状碳酸盐岩结核,对于其成因存在争议.对铜川地区多个剖面的结核开展宏观描述,在微观薄片观察基础上开展岩石矿物组成、稳定同位素、簇同位素以及微区同位素等分析,特别是选取一个结核开展了详细的解剖.结果显示结核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白云石;内部结构有差异,在球体横切面上明显分为两个圈层;碳同位素值正偏,由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降低;氧同位素与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一致,计算结核形成古温度变化区间为28.6~76.5℃;簇同位素揭示结核中部形成温度为42.9℃.认为该类结核为早期发酵带内细菌参与甲烷生成作用形成,甲烷菌活动引起有机质碳同位素分馏,碳酸盐结核中方解石和白云石圆球粒可能是蓝细菌细胞方解石化或白云石化的结果.根据埋藏史,认为该类结核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后期在成岩过程中叠加生长,同心环层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548.
珠江三角洲地下咸水形成的水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下咸水分布广泛。迄今仅在珠江三角洲局部地段进行了地下咸水有关的研究,因而对区域性地下咸水成因的认识缺乏。利用近10年来有关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获得的67个水文地质钻孔的水化学分析资料,进行了珠江三角洲平原地下咸水水化学的总体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及特征指标关系研究,探讨了区域性地下咸水成因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咸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与海水较为一致;地下咸水起源于古海水,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海侵期,与退积作用关系密切;地下咸水形成过程中,水循环交替慢,水动力条件不良;地下咸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及海相沉积物,沉积压实、矿物溶解与离子交换等作用可能造成盐分的富集。  相似文献   
549.
针对无人机有效载荷的限制,目前可用于无人机的传感器单一,数据覆盖波段只局限于可见光这一问题,该文着眼于无人机搭载的近红外相机进行遥感应用研究。通过无人机红外数据与对应卫星数据的应用对比,集成对比因子为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验证无人机获取近红外数据遥感手段的可靠性,说明了该文提出的无人机红外数据获取方法可用于数据获取以及相应的遥感应用,对未来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0.
建立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间表,不仅对于考古学、地质学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对于地球内部物理状态的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采取国际上近年新兴起的新方法—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古地磁法,首次进行了中国广西地区的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地磁场长期变化是一包罗大小不同周期变化的复合运动。该结果与国外资料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其特殊之处反映了地磁场的“西向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