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青藏高原东南部线性工程对区域植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南部工程项目种类多,大面积的占地会对项目一定范围内的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川藏线雅安至昌都沿线植被情况为例,通过现场资料以及遥感解译等手段对研究范围内的植被情况进行初步调研,得到了沿线植被种类以及分布情况,进一步的评价了植被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雅安至昌都段工程对植被的破坏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62.
Using a 19-year altimetric dataset, the mean properties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eddies in the Kuroshio recirculation region are examined. A total of 2 001 cyclonic tracks and 1 847 anticyclonic tracks were identifi ed using a geometry-based eddy detection method. The mean radius was 57 km for cyclonic eddies and was 61 km for anticyclonic eddies,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lifetime was about 10 weeks for both type eddies. There were asymmetric spatial distributions for eddy generation and eddy termination, which were domain-dependent. Mean eddy generation rates were 2.0 per week for cyclonic eddies and were 1.9 per week for anticyclonic eddies. Both type eddies tended to deform during their lifetime and had different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inly propagated westward and southwestward with velocities 4.0–9.9 cm/s, in the Kuroshio recirculation region. Further discuss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eddy westward speed maybe infl uenc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vertical shear of horizontal currents and nonlinearity of edd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eddy tracks, a total of 134 long-lived tracks(lifetime ≥20 weeks) were examined. Comparison between short-span eddies(lifetime ≥4 weeks and 20 weeks) and long-lived eddies is also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hort-span and long-lived eddies have similar time evolution. Finally, eddy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interannual changes are discusse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eddy activity is sensitive to the wind stress curl and meridional gradien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n interannual timescales. Besides, the strength and orientation of background fl ows also have impacts on the eddy genesis.  相似文献   
263.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不同水温下鳜经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后皮肤黏液中抗体,以研究抗体动态变化,揭示温度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7.0~29.8℃水温(下称"较高温")下,鳜皮肤黏膜抗体滴度于第7天达到峰值211,而水温介于19.8~23.9℃(下称"较低温")时,抗体滴度于第11天达到峰值26,说明温度较高时,抗体形成快,峰值出现时间早,并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另取不同温度下经上述疫苗浸泡免疫的鳜皮肤黏液,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心、浓缩等生物化学技术粗提鳜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SDS-PAGE检测发现,较高水温下,高渗免疫组(加10 mg/mL食盐)鳜皮肤黏液蛋白中目标条带(72×103和29×103)深度较其他3个实验组(同温度下全菌组、较低水温下高渗及全菌组)有所增加,ELISA检测该组抗体效价为211。  相似文献   
264.
2004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先后开展了包括大气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在内的业务观测。2006年初中国气象局充分利用已有站网,结合国家大气成分本底台站的建设以及大气成分预报业务的发展急需,在全国14个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7个大气本底台站在内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形成了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网(图1)。  相似文献   
265.
云南严重低温霜冻灾害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年12月下旬特大霜冻灾害是云南1951年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受灾面积8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的天气成因,并与历史上的1973/1974、1975/1976年冬季云南两次严重霜冻灾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特大霜冻灾害是在云南连续暖冬背景下发生的,对云南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的危害最大。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冷高压控制下长时间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是此次重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500hPa、700hPa偏北气流和干冷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碧空无云、静风、湿度小、气温低、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是此次重霜冻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冻害以滇南热带作物种植区最为严重。关键词霜冻低温冷平流晴空辐射暖冬  相似文献   
266.
"伊布都"台风影响云南的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采用FY-2卫星红外增强云图及昆明CINRAD-CC雷达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25日20:00~26日20:00由于“伊布都”台风低压西行引发的云南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由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其西侧持续强盛的低空偏南急流使西移到云南的热带低压维持并加强,在此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下,使云南境内的台风低压云系由MβCS发展为MαCS-MCC;通过K指数、θse特征、非地转湿Q矢量及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等的分析,发现高能、高湿不稳定能量的积聚、低层的水汽辐合是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地形的抬升导致低压发展,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回波显示,台风低压有明显较大尺度的气旋式螺旋带状回波结构,并伴有多条强回波短带的出现及合并;在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气旋式辐合、大风区、持续的暖平流是造成本次暴雨过程直接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267.
全面分析该地区地质、物探资料,并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对比,研究矿床成因,并从成矿地质环境及磁异常特征论述了洪水河铁矿找矿远景.通过对磁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认为都兰县洪水河铁矿铁矿体在空间上为一个铁矿层,其层位稳定,延伸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68.
利用2000—2020年MOD13Q1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Sen趋势分析、M-K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对呼伦贝尔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及气候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区多年生长季平均NDVI为0.63,平均年变化倾向率为0.028/10 a,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兴安岭森林大部及岭西耕地增加显著。呼伦贝尔地区生长季NDVI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08,其中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波动较大。Hurst指数表明,呼伦贝尔地区生长季NDVI整体变化呈反持续性趋势,结合现有NDVI变化趋势,未来将呈下降趋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较为不利。大兴安岭森林生长季NDVI与气温呈正相关,耕地与草原区呈负相关,而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的生长季NDVI与降水普遍呈正相关,其中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两麓耕地的生长季NDVI与降水相关显著,说明气温是制约北部大兴安岭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而降水是制约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平衡和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9.
宝山矿床处于NE向钦杭成矿带与EW向南岭成矿带的结合部位,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斑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其中铜钼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则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和石炭系的层间裂隙带中。本文以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以及H-O同位素分析,进而对宝山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如下认识:(1)该矿床成矿演化过程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及萤石-方解石脉阶段;(2)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H_2O-NaCl体系,含少量的CO_2,偶见含子晶包裹体;(3)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430~550℃,主要集中在550℃以上,盐度范围为13.4%~21.98%NaC leqv;退化蚀变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11.8~395℃,在260~320℃和360~395℃出现两个峰值,盐度范围为3.71%~19.53%NaCleqv,该阶段围压由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布于156.7~323.1℃,主要为190~240℃,盐度范围为3.71%~19.84%NaC leqv;萤石-方解石脉阶段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266.5℃,主要集中于145~180℃,盐度分布在0.71%~18.3%NaC leqv。宝山矿床成矿压力介于23.8~169.9Mpa之间,利用静岩压力-静水压力梯度可得宝山矿床成矿深度约为2.25~6.29km,主要为4~6km;(4)退化蚀变阶段流体的37‰~7.47‰之间,δD_(H_2O)值介于3. 64‰;金属硫化物阶段和萤石-方解石脉阶段的δ~(18)O_(H_2O)值为-70‰~-δ~(18)O_(H_2O)值介于0.33‰~5.28‰之间,表明有大量的大气降水混入。因此,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岩浆热液演变为大气降水,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早期高温中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70.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观察和综合研究,发现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海会花岗岩体保存着赣江断裂北段活动的构造形迹和时代证据,并对赣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时代和期次划分补充了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宏观尺度上赣江断裂北段西侧的瑞昌-德安牵引弧形构造和夹持于赣江断裂带两条次级断裂之间的"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等很多构造现象总体上都表明赣江断裂具有左行运动特征,这与"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东侧边部海会花岗岩体中韧性变形带的左行剪切是一致的,是同期活动的不同表现;而Z字型张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及该石英脉中发育的破劈理则揭示了赣江断裂带左行平移后经伸展张裂运动向右行平移的转变。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海会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1.2Ma(2σ,MSWD=1.17),Rb-Sr法测得赣江断裂北段伸展张裂阶段的Z字型石英脉年龄为89±7.1Ma (1σ),为赣江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结合赣江断裂带已有研究成果,其多期活动性再次被讨论和强调,这有利于深入认识华东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的多阶段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