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81.
2021年5月21日大理漾濞6.4级地震中大量传统穿斗木结构农房遭到破坏。首先对灾区大量现役的传统穿斗木结构土墙围护房屋进行建筑结构概述,然后利用已有的二层穿斗式木结构模型,采用黏弹性阻尼器加固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输入此次地震中漾濞台(距震中7.9 km)记录到的EW向地震波开展振动台试验,最后,结合农房实际震害,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归纳总结房屋震害规律和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木结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漾濞地区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振动特性,模型各层刚度和阻尼呈竖向不规则分布,木构架横向整体性高于纵向,层间耗能纵向以二层为主,横向比较均匀。无阻尼模型整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在0.92~1.43之间,位移响应在输入地震动不大时以剪切变形为主,高烈度输入时弯曲变形增加,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基本完整,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阻尼器可为榫卯节点提供附加刚度和阻尼,安装阻尼器后模型各层耗能能力增强,测点位移响应峰值明显减小,试验范围内,输入地震动越大,层间位移角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882.
太行山南段矿山杂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闪长岩形成于125.2 Ma±1.4 Ma—126.9 Ma±1.3 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矿山杂岩体具有高 w(Sr)(557×10-6~985×10-6)和 w(Sr)/w(Y)(30.9~61.8)值,...  相似文献   
883.
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重要的海浪观测手段,研究其SAR图像海浪谱反演结果的精度,是其广泛应用于海浪观测的前提。欧洲航天局ESA (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哨兵1号卫星(Sentinel-1)和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分三号卫星(GF-3)是目前在轨运行的两颗SAR卫星,利用两颗卫星的SAR数据反演海浪和风场参数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研究并对比了哨兵1号卫星SAR IW模式(Interferometric Wide swath)和GF-3卫星SAR条带模式数据海浪谱反演的精度。选取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海域和太平洋、大西洋近岸海域不同海况下的两卫星SAR数据进行海浪参数反演,将反演结果分别与欧洲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ERA-5数据和浮标海浪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ERA-5数据对比,Sentinel-1卫星反演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周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d E...  相似文献   
884.
河口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径潮流交汇作用影响的悬底沙交换过程,直接关联最大浑浊带区域的拦门沙冲淤整治。利用2013年6月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小潮至大潮期间定点持续采集的共9 d逐时水文资料及表层沉积物等数据,分析了南槽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沉积动力过程。主要结果包括:(1)南槽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优势粒级,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及偏态自小潮到大潮呈逐渐减小的特征。落潮时水体悬浮泥沙易发生絮凝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细,以极细粉砂为主;涨潮期间,受涨潮顶托作用,以细砂为主的水体粗颗粒泥沙易于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粗。(2)沉积物组分存在2种变化模式:主要模式为潮流作用及盐水絮凝引起细颗粒悬沙沉降,以粗黏土及极细粉砂为主的沉积模式;次要模式为径流作用下,细颗粒泥沙被冲刷,细砂比重增加,导致表层沉积物变粗,以中粉砂为主的沉积特征;其中径流主导了表层沉积物的短时间内变化,而盐度的变化决定了表层沉积物整体的粗细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