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2005年,跨西安坳陷完成一条NW方向,69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该区域的地壳精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图像.地震反射CMP叠加时间剖面显示,以反射事件C为界,地壳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地壳由多组近水平反射带组成,具有分段连续性好、局部存在反射带明显错断或形态突变等特征,清晰地刻画出西安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坳陷底界、渭河断裂带、临潼-长安断裂带和秦岭山前断裂带的几何形态和关系.反射事件C是结晶地壳内宽度约0.5 s的反射带,最深处位于桩号30 km,底界约6.5 s,向西北缓慢抬升至5.5 s,向南东迅速抬升至5.5 s.下地壳有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A、RB: RB是位于桩号40~47 km之间的局部反射团, 而RA为宽度约2 s、向坳陷倾斜的反射带.以桩号38 km为界,反射Moho形态截然不同,而且出现了显著的错断:大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位于双程走时11~14 s水平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宽度约3 s;小桩号方向,反射Moho为一宽度约2 s、并向大桩号倾斜的反射分段连续的过渡带,其形态和反射事件RA相同.根据地震波速度资料,求得这几个反射带顶界的深度分别为:10.5~13.5 km(反射带C)、20.3~21.5 km(反射带RB)、16.8~34.3 km(反射带RA)和32~36.7 km(反射带Moho)左右.作者认为形态一致的反射事件RA和反射Moho很可能是古秦岭洋向华北地台俯冲的遗迹.此外,西安坳陷内错断新生界深达反射事件C的渭河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和莫霍错断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地壳现今活动性很强,是未来强震发生值得注意的地区.  相似文献   
722.
卓冠晨  戴可人  周福军  沈月  陈晨  许强 《地球科学》2022,47(6):2031-2047
为了探明川藏交通廊道典型工点高陡岸坡的稳定性,以及明确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几何畸变对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形变结果的影响,利用时序InSAR技术开展川藏交通廊道典型工点高陡岸坡形变监测,并提出了一种可识别所有几何畸变类型的SAR几何畸变精细判识方法.成功识别出9处不稳定的高陡岸坡,获取了各轨道SAR几何畸变精细识别结果.在精细划分几何畸变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地将几何畸变与形变结果联合分析,首次揭示了各类几何畸变(包括透视收缩、主被动叠掩、主被动阴影)对InSAR形变结果的影响效果.研究明确了InSAR技术在川藏交通廊道高陡山区的应用能力、适用范围以及几何畸变区结果可靠性的判识,可为后续高陡岸坡形变监测、精确解译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23.
戴紧根  丁文君  王成善 《地质通报》2010,29(0203):268-277
古高程可以重建高山地区(尤其是高原)的隆升历史,可以更好地约束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气孔玄武岩古高程计是通过熔岩流顶部和底部标准气孔体积比计算出古大气压,进而计算古高程的方法。该方法的研究对象是厚度为1~5m的且具有简单侵位历史的玄武质熔岩。高原隆升之前、期间和后期喷发的熔岩均可应用该方法。尽管该方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国内还没有任何报道。对其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与应用做了详细的综述,并探讨了该方法在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高原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4.
北部湾大风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长在潮间带的红树植物在河口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本地种桐花树胚胎浸泡下沉实验与北部湾南流江和大风江河口段水体盐度、沿线潮间带植物群落结构与地貌分析,探讨红树林在河口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表明:南流江河口和大风江河口红树林自海向陆基本展现“红树林纯林(桐花树、秋茄、无瓣海桑种类混生)→红树植物与半红树植物(黄槿、苦朗等)混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与非红树植物混生→红树植物镶嵌→稀疏红树林小苗”的分布格局,但大风江河口向陆界限主要以红树、红树幼苗及半红树混生为主。此外,红树被浸淹时长是控制河口红树空间分布结构的主要因素。潮水上溯时长影响红树向陆生长的极限位置,宜林滩地是红树发育生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25.
Ecopath模型是生态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评价模型,目前主要在不同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笔者综述了海洋、湖泊、水库等生态系统中Ecopath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包括生态营养转化效率(EE)、生态系统特征指数、生态位重叠和营养级能流特征等;并归纳总结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文献数据,阐述Ecopath模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评价与应用的现实意义,为今后开展内陆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26.
潮位与盐度是影响桐花树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桐花树胚胎能否成功着床与快速成苗。本文采用室内控制实验观测桐花树胚胎萌动期根系发育过程,进而探讨盐度、淹水时长、盐度−淹水时长交互作用对胚根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低低潮位淹水环境的完全浸泡胚胎24 h/d培养处理组,桐花树胚胎无法萌根。模拟中低潮位淹水环境的完全浸泡胚胎6 h/d + 浸泡胚根18 h/d培养处理组,胚胎平均萌根率最高,胚根最长。模拟高高潮位胚胎基部浸泡水体环境的浸泡胚根培养处理组,胚胎萌根率与平均萌根率最低,胚根数量最少。模拟高高潮位胚胎基部扎入潮滩环境的蛭石浅插培养处理组,胚根萌发最慢,萌根率最高,胚根最短、数量最多。(2)在盐度为0的环境中,培养13 d后胚根最长。在盐度为10的环境中,培养后的前11 d胚根最长、数量最多。在盐度为20的环境中,萌根率、平均萌根率以及胚根长度和数量明显偏低,胚根萌发与生长受到抑制。(3)淹水时长−盐度交互作用对桐花树胚根生长影响显著,若淹水时长、盐度处于桐花树胚胎萌根耐受范围内,淹水时长−盐度复合胁迫下胚胎依然能够正常萌根。人工培育桐花树幼苗,采用完全浸泡胚胎6 h/d + 浸泡胚根18 h/d,盐度为10培养胚根生长发育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潮间带桐花树幼苗人工培育与保护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7.
实景三维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的数字虚拟空间。我国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点面双控”是今后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获取广域尺度的地质体的动态变化信息以及重大地质灾害点的精细化地质信息,是实现“点面双控”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三查”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构建天-空-地-内滑坡协同观测体系,实现对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室内+室外、致灾体+承灾体的全空间、全要素的动态观测和精细感知,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除构建天-空-地-内滑坡协同观测体系外,本文重点介绍了高分辨率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基于多波束测深的水下地形快速测绘技术、基于SLAM的建构筑物和洞穴等封闭空间形态快速精细化测绘技术。  相似文献   
728.
为明确惠州油田火成岩潜山油藏储层品质及开发潜力,运用岩芯、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潜山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州油田潜山储层发育NW、NE及EW向3组优势裂缝体系,以NW向裂缝体系为主,裂缝倾角49°~60°,主要为中—高角度裂缝。识别出构造缝、溶蚀缝及成岩缝3类裂缝,构造缝是主要的裂缝类型,溶蚀缝次之,成岩缝为孤立缝,对储层物性贡献意义不大。构造作用是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岩性、断层及流体作用为次要因素,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是潜山岩石破裂成缝的力学基础,花岗岩及闪长岩是裂缝发育的优势岩类,边界大断层控制下的裂缝发育范围约150 m,潜山内部次级断层控制下的裂缝发育范围约80 m。采用多元信息概率融合方法预测了潜山风化带裂缝优势发育区,划分出4类裂缝发育优势区。研究成果对惠州油田潜山油气藏储层评价及开发方案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29.
豫西嵩县栗子沟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入手,重点研究了本区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本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而总结出矿床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30.
奥依亚依拉克幅、羊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叠纪至三叠纪地层中安山岩、英安岩的发现,证实了岛弧火山岩的存在;同时还发现了近东西向展布的南昆仑蛇绿混杂岩带和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初步解决了南昆仑结合带和金沙江结合带西延的定位问题.通过对羊湖第四系的调查,划分了14万年以来5个气候干-湿旋同阶段,同时还发现近30年来羊湖湖面至少下降了2 n.此外,对三叠系和白垩系新拟定了地层系统,确定了古近系喀什组与下伏白垩系双伍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证实了燕山运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