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地幔岩石学是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较新的岩石学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深部岩石及其中各种形成岩浆的地质作用。由于地幔的组成是超镁铁质岩及镁铁质岩,导源的岩浆也以这两类为主,所以也自然地涉及到它们的成因及成矿等作用。地幔岩石学是在大地构造学、岩理学、矿床学及地震地质学等学科发展基础上出现的。板块学说建立起全球构造的概念,即岩石圈板块活动的概念,并建立起地球各层圈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2.
地幔岩简介     
地球为一不均匀的球体,具有层圈构造,层与层之间的界线各地区不完全一致,因而不同的学者所提出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大体可采用下列剖面: 地壳厚度在各地变化较大,我国地壳的厚度据1965年发表的资料为; 海洋地壳的厚度较小,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壳平均厚度为13KM,大西洋的地壳厚度在10—14KM。在地壳莫氏面以下分布有厚度为2800KM的地幔层(Mantle),它组成了地球全部质量的67.2%,而地壳、水圈、大气圈只占地球重量的0.5%。近廿多年来人们对地球的研  相似文献   
103.
一、问题的提出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除西南部和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外,其余是一个广阔的平原。流域内有淮河与沂沭泗两水系组成,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一部分。流域面积为270000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190000平方公里,沂、沭、泗水系80000平方公里。淮河流域上游源短流急,洪水来势汹猛,传播时间短。全流域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共有5200座,总库容230亿立方米,其中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35座,库容  相似文献   
104.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全新世地质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的有孔虫组合划分为5种沉积环境7个带(亚环境),从下向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陆相(Ⅶ带)、早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Ⅵ带:沿海低地与潮间带)、中晚全新世海相(Ⅴ带:潮下带-浅海,Ⅳ带:低潮线附近)、晚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Ⅲ带:开放潮间带,Ⅱ带:渴湖)和河流泛滥相(Ⅰ带:古土壤及洪积层)。^14C确定了全新世底泥炭始于9486 cal BP,Ⅳ带始于约4696 cal BP。Ⅱ带所处的渴湖环境,从约4000 cal BP直至隋唐温暖期之前,历时约2700年。隋唐暖期古土壤发育向南东减弱至逐渐消失,说明在比兴坨更靠近渤海湾的地方,潟湖持续的时间更长。广泛存在的潟湖,是牡蛎礁平原晚全新世的重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05.
华北早白垩世末岩石圈局部被扰动的时空证据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比研究了辽西阜新碱锅和内蒙古平庄含地幔捕虏体的阜新组玄武岩与碱锅义县组的安山岩,并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认在早白垩世117—106Ma期间,该区火山岩岩浆来源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转变成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即岩浆作用从以壳幔相互作用为主转化成软流圈的底辟体上升。将岩浆来源的巨大变化与前人关于古地磁和白垩纪超静磁带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区脊椎动物群集群死亡事件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岩石圈圈层结构被扰动的事件。通过区域对比,发现阜新、平庄岩浆源区从富集地幔向亏损地幔转化的事件同样存在于山东沂水以及松辽盆地。而且岩浆来源转化的时间大体一致,均发生在100~80Ma前后。根据前人提供的小比例尺的三维面波速度结构,推断中国东部软流圈物质沿着构造薄弱带上涌,使岩石圈发生局部扰动的起始时问可能是晚中生代100Ma,由于各地构造差异它们可以表现为若干软流圈上涌的底辟体。  相似文献   
106.
应力遥感监测滇西北地震前兆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气象卫星轨道摄动反演地壳区域构造应力降动态场 ,对广大地区进行快速扫描获取地震近源区和震源区短临阶段孕震发震前兆场 ,藉以预测地震三要素———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 ,以期达到预报地震如同预报气象 .对近年来滇西北地震的震例正演计算了丽江、武定强震并绘制其地震前、后应力降动态特征图及其强震前兆应力降异常波动发震时间曲线图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汉诺坝玄武岩化学及其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汉诺坝玄武岩于中新世喷出。除了碱性玄武岩以外,夏威夷岩广泛分布,还有苦橄玄武岩和马盖尔岩。有三个岩浆演化趋势:地壳岩浆房内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斑晶组合的分离作用产生了从夏威夷岩到马盖尔岩的肯尼迪分异趋势;莫霍面附近的岩浆房内石榴石、普通辉石、歪长石和钛铁矿巨晶组合的分离作用导致了由原生夏威夷岩和碱性玄武岩经过进化的夏威夷岩和碱性玄武岩到拉斑玄武岩的跨式B型分异趋势;原生岩浆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0.
FY-1C遥感器可见近红外各通道在轨辐射定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通过 1999年 7月利用敦煌辐射定标场和反射率基法对FY -1C气象卫星遥感器可见 -近红外通道进行的第一次在轨辐射定标试验 ,研究和试验了卫星遥感器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同步观测方法和辐射传输计算算法及其软件开发 ,有 7个通道的绝对辐射定标系数 (或称为增益和偏离量 )被获得。经过误差分析 ,认为本次定标的不确定度小于 7%。定标获得的 7个通道定标系数与该卫星发射前定标结果比较 ,其中 5个通道 (通道 1,2 ,7,8,10 )结果比较接近 ,另两个通道 (通道 6,9)由于发射前定标误差较大致使二者有一定差别。另外 ,通过 2 0 0 0年 9月份对FY -1C卫星进行的第二次辐射定标试验 ,使该卫星在轨 1a多来的运行状态得到了定量监测 ,本次定标与1999年 7月的定标结果比较 ,发现可见 -近红外各通道性能均有程度不同的衰减 ,尤其是通道 1,7,8性能衰减分别为 35% ,2 8% ,2 2 % ,而通道 2 ,6,9,10性能衰减较小 (为 10 %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