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7年1月15—17日拉萨地区出现了一次浮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污染,能见度下降;拉萨地区的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受到了较大影响。应用欧洲中心客观分析场资料和逐日观测资料,主要从天气形势和气候特征分析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空气污染的局地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由于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对峙,温度梯度和锋区加强;以及200hPa高空西风急流的影响,引发西藏地区大风,使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至拉萨。加之拉萨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较小或静风,导致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最后,给出了拉萨浮尘天气预报的思路,为拉萨浮尘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真核微生物作为高原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高原湖泊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营养流动过程至关重要。为研究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2022年6月对色林错南岸(NA)、北岸(BA)和入水口(RSK)表层水体进行采样。基于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α多样性指数认识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理化因子与α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探究环境因子对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共得到1 343条OTU,分属9门15属,真核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纤毛门(Ciliophora)和节足动物门(Arthropoda)组成。α多样性指数表明,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低。NMDS分析及ANOSIM检验显示,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区域间(NA、BA、RSK)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电导率(EC)、总溶解固体量(TDS)和盐度(Salt)与α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RDA分析结果表明,EC、TDS和Salt是影响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阐明了色林错真核...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 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2020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第2期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专栏形式刊出,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增刊1刊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探空资料的拉萨短期降水预报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11年拉萨探空和地面降水资料,挑选811次符合条件的分析对象,对不同相态不同强度不同时次的降水和所对应的探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夏季拉萨早晨大气水汽含量高于晚上,夜间大气不稳定能量高于凌晨。出现降雨前早晚大气一致有增温增湿现象,一般夜雨表现为高低层干热中间湿冷结构,强夜雨为高低层湿热中间干冷。冬季早晚大气温湿差异小于夏季,有降雪时大气层结曲线和露点曲线呈近"漏斗"状,即大气属于上干下湿状态。考虑到无降水大气状况和有降水大气更好区别,本文也统计出5103次无降水个例,给出了无降水的大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叶尔羌河是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其中, 气温起主导作用. 基于1972-2011年近40 a的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实测资料,分析叶尔羌河上游不同流域地区夏季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 结果表明:库鲁克栏杆站夏季降水显著增加,蒸发减少,其余要素没有变化趋势;后20 a(1992-2011年)较之前20 a(1972-1991年)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分别为-0.6℃、40%、4%,径流的增加是春季融雪增多、降水增大、蒸发减少和溃决洪水补充的结果. 塔什库尔干站夏季各要素均没有变化趋势,后20 a较之前20 a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分别为0.4℃、27%、20%,径流的增加主要是由气温增加引起的,降水的增加补充一部分径流.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15年CN05.1高分辨率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格点资料,计算6个极端气温指数(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结冰日数、霜冻日数、暖日日数、冷夜日数),通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考察青藏高原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总体分布呈现西冷东暖的特征,与地形西高东低一致;该地区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暖日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5℃/10a、0.42℃/10a、2.14d/10a,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温趋势较极端最高气温更为明显;而结冰日数、霜冻日数及冷夜日数均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3.09d/10a、?4.75d/10a、?2.31d/10a;从空间分布看,青海地区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最为显著,柴达木盆地是明显的升温中心;在时间变化上,极端最高气温、结冰日数、暖日日数均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7.
从差异化市场营销理论出发,结合对2000-2001年广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特性分析,探讨广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广告资源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