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依据钻孔岩心、测井曲线及样品测试数据,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铀矿化特征,并从铀源、构造、沉积、古气候及岩石地球化学类型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铀矿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铀成矿潜力。研究认为,含矿目的层沙河子组上段沉积环境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间微相,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河道间微相接触界面附近。含矿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铀矿化层岩石类型为砂岩及含泥砂岩,厚度平均0.30 m,品位平均0.0259%,平米铀量平均0.0775 kg/m2,铀镭平衡系数平均0.99,铀矿化层形态呈板状。研究区铀源丰富、构造条件适中、岩性—岩相组合较有利、古气候适宜、含矿层岩石还原能力及吸附能力较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2.
中国层序地层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徐强  姜烨  董伟良  刘宝珺  潘懋  吕明 《沉积学报》2003,21(1):155-167
层序地层学在中国已经近 2 0年 ,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下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可以分为 :萌芽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在中国区域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理论体系、层序地层与矿产控制作用、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高分辨层序地层和米兰柯维奇旋回及米级旋回层序地层、陆相层序地层 (包括冲积体系和沙漠体系 )、新技术、新方法在层序地层中的应用 (包括地震、测井、计算机模拟、中子技术、宇宙核素等 )、盆山转换和动力层序地层、青藏高原层序地层及造山带层序地层、成岩层序地层和化学层序地层、构造层序地层、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状况分析基础上 ,提出中国层序地层学应该在加强应用 ,重视基础 ,提高技术 ,发展特色等四个方面努力创新 ,为层序地层学科的发展贡献中国地质学家的力量。  相似文献   
63.
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强 《地质论评》2002,48(2):146,167-167146
“区调新技术新方法集成示范”是国土资源部“十五”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2000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部2000年科研项目指南重点项目启动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土资源部2000年科技项目指南》,委托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区域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集成示范”重点项目,计划3年完成。 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原则中,明确提出以地学为基础,在系统地球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多学科优势,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以获得国家发展的各种基础数据,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调查评价,不断提高地质调查研究程度,提高科学技术含  相似文献   
64.
本文根据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目的,从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基础、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体系与内容、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方法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提出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矿业活动服务的新的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65.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刘宝珺,许效松,徐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古大陆的板块构造演化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用新发展起来的露头层序地层方法和沉积盆地演化分析来阐明其变化规律。在扬子板...  相似文献   
66.
本文对新批准的河北省级风景名胜区─—封龙山初期开发进行了分析和方案设计,并根据AHP方法基本原理,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开发的可行性四个方面,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计算了各个方案的组合权重和综合权重,从而得出初期应开发自然景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7.
李冬  徐强  王永凤 《沉积学报》2015,33(4):659-664
中央峡谷是南海西北部重要的沉积体之一,物源问题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问题,并且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解决中央峡谷物源问题,本文利用重矿物、稀土元素以及锆石年龄等物源分析方法,通过与潜在物源区进行对比,确定了中央峡谷的主要物源,探讨了其成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红河是中央峡谷的主要物源,对中央峡谷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②红河水系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重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发生在3.6 Ma至今的某个时期;③中央峡谷源于红河,其形成与大河注入相关,并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凹陷带形成大型储集体,为其成为深水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8.
生物滞留系统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氮素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书敏  何强  徐强  宋力 《水科学进展》2015,26(1):140-150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生物滞留系统脱除降雨径流氮素的研究现状,从生物滞留系统脱氮效能、脱氮影响因素和脱氮机制3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和理论成果。提出了生物滞留系统脱氮的研究建议:加强生物滞留系统内氮素迁移转化驱动机制研究;推动生物滞留系统"宏观生境-运行效能-微生态系统"耦合响应体系研究;开展生物滞留系统功能植物关键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69.
为确定晚中新世红河海底扇物源区以及“红河袭夺”事件,对钻遇红河海底扇的C2井中的53颗锆石颗粒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扇体碎屑锆石存在6个年龄段:230~300Ma,400~500Ma,700~1000Ma,1700~1900Ma,2400~2500Ma和~2700Ma。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海底扇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红河最为相似,230~300Ma的锆石主要来自呵叻高原-昆嵩地块;400~500Ma、1700~1900Ma的锆石主要来自松潘甘孜地块;700~1000Ma的锆石来自扬子克拉通;2400~2500Ma和~2700Ma的锆石主要来自松潘甘孜地块古老的扬子克拉通的基底;年龄为400~500Ma、1700~1900Ma以及大于2.4Ga的锆石说明了古红河源头曾经延伸至松潘-甘孜地区,红河袭夺现象确实存在。红河物源的存在,为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水道实施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通过表层沉积物粒度测试、重金属测试及相关分析、大比例制图,对莱州浅滩及附近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与动力沉积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区域动力沉积格局对应,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各元素含量呈现出中部低、两侧高的马鞍型分布格局,即动力较强的浅滩东北侧低于动力较弱的西南侧,而动力最强的浅滩顶部又低于浅滩东北侧.其中,受浅滩两侧两个潮余环流控制,浅滩两侧各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中心高、周围低的向心状分布格局.但是,重金属含量分布并不完全对应于区域动力沉积格局,且不同元素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