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半空间饱和介质内圆形洞室对平面P1波的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土颗粒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以及孔隙流体与土骨架之间的粘性耦合作用,采用修正的Biot模型,假定半空间表面不透水,得到了平面P1波(快压缩波)在半空间表面的反射P1波、P2波(慢压缩波)和SV波(剪切波)的幅值.采用大圆弧假定将半空间内圆形洞室的散射问题转化为大圆弧和圆形洞室的多重散射问题,运用波函数展开法将入射波、反射波以及半空间表面和洞室的散射波的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无穷级数形式,由Graf加法定理得到同一坐标系下的势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半空间表面和洞室完全自由的边界条件得到了待定复系数的理论解.通过数值计算,着重分析了平面P1波垂直向上入射时无量纲入射频率和洞室埋藏深度等对洞室的动应力集中因子和半空间表面的归一化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目前,在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领域中,在处理GPS数据时,一般利用精度比较高的每周解(7天解)结果,由于时间较长,每周解只能为中长期的地震预测提供服务,而不能为短期的地震预测提供服务.本文根据北京市GPS地震监测网的高密度和连续性的特点,通过控制影响GPS精度定位因素,对1~7天解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点位平均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3天解以上的结果在点位精度、最终的时序变化等指标上都能达到地震短临分析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模式,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深入分析中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强调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探索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提升中国地震科技的国家战略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4.
首先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与原理, 给出了由经验模态分解产生的固有模态函数重构特定滤波器的算法, 然后通过对已知数据的仿真检验, 认为该方法在分解与重构滤波器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 最后通过对形变数据中几类典型干扰信号的初步试验与对比分析, 可看出获得了满意的处理效果。 综合分析认为, 经验模态分解及其组合滤波器在干扰消除或某些频率成分滤波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形变数据预处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数据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85.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滦县地区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ML≥2.0级地震进行精定位,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滦县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计算了滦县地区重复地震序列经过射线追踪方法校正后得到的P波走时差变化.研究发现,2004年1月20日滦县ML5.0级和2010年3月6日滦县ML4.7级2次中等地震前所选取的测震台站...  相似文献   
86.
人工震源地下介质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像地球内部介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地球物理学家的主要任务.相对于对地球介质静态结构的认识,对于地下介质性质随时间变化的了解明显不足.近年来随着观测资料的增加,已经开始利用重复地震和噪声等震源研究地下介质变化.受到源位置和时间等因素制约,基于地震和噪声等被动震源的观测结果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限.利用人工震源主动向地下发射...  相似文献   
87.
地震前兆的象限性特征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华北北部地区唐山、大同地震前地电阻率和形变前兆的象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发现张北地震前的形变和地电阻率前兆也具有一定的象限性特征.说明前兆象限性的存在并非偶然,是与孕震体的存在有关.通过岩石实验与理论分析认为,在孕震过程中,前兆异常确实存在象限性特征.象限性的空间分布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具有逐渐变大——最大——变小的过程.并且象限性的上升区与下降区(或压缩区与膨胀区)在近源区与远源区不同.如果基于对前兆象限性的认识,指导分析前兆异常不同形态异常的空间分布,对地震的可能发震地区预测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上地幔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实验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岩捕掳体的矿物、岩石天然样品进行尖晶石与石榴石的相转变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条件(T=1100℃和P=1.8~2.0GPa)与中国东部五相共存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P-T平衡条件一致.提出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55~70km深处存在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厚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带.尖晶石辉石岩向石榴石辉石岩相转变深度小于55km.实验结果还揭示水促使地幔交代作用,但又抑制了相转变.同时讨论了矿物成分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89.
辽宁省自70年代建成监测台网以来,发生几次中强地震,其中包括邻近地区朝鲜境内的天摩山5.7级地震和殷栗5.5级地震,为了更多地挖掘我省中强地震异常信息,更好地寻求预报指标,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做了有关计算,发现该地震前,辽东半岛及邻近海域地震异常明显,宏观异常丰富,其主要异常标志类似于海城,营口,彰武中强地震,因此,殷栗地震异常总结对于确定我省中强地震预报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0.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镁铁-超镁铁岩中钛斜硅镁石(±钛粒硅镁石)—菱镁矿组合成因樊祺诚,刘若新,徐平,张旗,赵大升,马宝林(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大别山,镁铁-超镁铁岩,钛斜硅镁石(±钛粒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