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965篇 |
免费 | 127252篇 |
国内免费 | 811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773篇 |
大气科学 | 76632篇 |
地球物理 | 72512篇 |
地质学 | 209647篇 |
海洋学 | 68925篇 |
天文学 | 6988篇 |
综合类 | 41096篇 |
自然地理 | 507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8篇 |
2024年 | 11963篇 |
2023年 | 17961篇 |
2022年 | 20060篇 |
2021年 | 21786篇 |
2020年 | 20808篇 |
2019年 | 23093篇 |
2018年 | 22112篇 |
2017年 | 15434篇 |
2016年 | 17303篇 |
2015年 | 20317篇 |
2014年 | 26771篇 |
2013年 | 24805篇 |
2012年 | 26646篇 |
2011年 | 26741篇 |
2010年 | 25939篇 |
2009年 | 25247篇 |
2008年 | 24603篇 |
2007年 | 22850篇 |
2006年 | 21885篇 |
2005年 | 18864篇 |
2004年 | 17693篇 |
2003年 | 16275篇 |
2002年 | 14718篇 |
2001年 | 13560篇 |
2000年 | 11417篇 |
1999年 | 8851篇 |
1998年 | 6302篇 |
1997年 | 5463篇 |
1996年 | 4956篇 |
1995年 | 4689篇 |
1994年 | 4431篇 |
1993年 | 4209篇 |
1992年 | 4172篇 |
1991年 | 3778篇 |
1990年 | 3578篇 |
1989年 | 3814篇 |
1988年 | 3996篇 |
1987年 | 3856篇 |
1986年 | 3290篇 |
1985年 | 3337篇 |
1984年 | 3001篇 |
1983年 | 2814篇 |
1982年 | 2336篇 |
1981年 | 1762篇 |
1980年 | 1305篇 |
1979年 | 831篇 |
1978年 | 412篇 |
1958年 | 348篇 |
1957年 | 3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波动方程正演是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机理以及提高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精度和效果的重要工具,截断边界的处理是波动方程正演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在地震数值模拟中常用的三种(吸收)边界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适用于VTI介质中弹性波动方程正演的一阶混合吸收边界条件,并给出了该方法在过渡区域的线性叠加系数公式。数值模拟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VTI介质一阶混合吸收边界方法不仅在吸收效果方面优于常规的PML边界条件,而且在存储量和计算效率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912.
根据干旱区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势梯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分析土壤水分运动类型 ,可判断灌溉水是否补给浅层地下水 ,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本文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场资料为例 ,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类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14.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判别分析应用于南海北部海区的水团分析。划分为八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给出了各水团在四季代表月的Bayes多组判别的系数和参数。用资料检验判别的成效.冬季和春季可达95.90%以上,夏季为94.80%,秋季是全年最低值,为92.72%。讨论了造成错判的原因,并与Fisher判别作了比较。当测值维数较低时,建议选用Bayes判别。对八个水团以及各水团两两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证实在每个季节中各水团之间的差异,都在高度置信水平(α=0.01)上具有显著性。因而,划分为八个水团是有实际意义的,其判别式的系数和参数,可用于实际的判别和预报。 相似文献
915.
使用全球版本的迈阿密等密度海洋环流模式对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在海洋中的传输以及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式中核废料(示踪物)排放情景采取等通量连续排放,排放时间从3月25日开始,分别持续20 d以及1 a,两种情形分别积分20 a。为了减少海洋环流年际变化带来的数值模拟的的不确定性,20 a的模式积分分别用2010年、1991-2011年、1971-1991年以及1951-1971年4个不同时段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作为大气强迫场,因此每种排放情形包含4个数值试验。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不同核废料排放情景及其在不同时段大气资料对海洋模式的驱动下,模拟的示踪物总体的传输扩散路径(包括表层以及次表层)、传输速率以及垂直扩展的范围没有显著的差异。集合平均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在两种排放情景下,日本福岛核泄漏在海洋的传输路径受北太平洋副热带涡旋洋流系统主导,其传输路径首先主要向东,到达东太平洋后,再向南向西扩散至西太平洋,可能在10~15 a左右影响到我国东部沿海海域,且海洋次表层的传输信号比表层信号早5 a左右。通过进一步分析模式积分过程中最大示踪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发现,在积分第20 a(2031年3月),海洋表层和次表层浓度的最高值分别只有模式积分第一年浓度的0.1%和1%。在积分的20 a里,排放的核废料主要滞留在北太平洋海域(超过86%±1.5%的核废料在积分结束时,滞留在北太平洋),而在积分的前10 a(2021年之前),几乎所有的核废料滞留在北太平洋;在核废料的垂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海洋表层至600 m的深度,在积分的20 a时间里,没有核废料信号扩散至1 000 m以下的深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也表明核废料浓度减弱的强度以及演变的时间特征主要受洋流系统的影响,与排放源的排放时间长短关系不大。值得指出的是,更加准确地评估一个真实的核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可能影响,还需要考虑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沉降以及海洋生态对核物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16.
917.
NASA World Wind JavaSDK数字地球客户端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SA World Wind是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推出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地理软件,一个3D的可视化虚拟地球仪,也是最流行的数字地球平台,因为数据和使用都完全免费,所以值得对其应用进行研究。WorldWind JavaSDK是NASA提供的一个开源的开发软件包,本文对World Wind Java SDK的包和类、如何创建WorldWind JAVA应用、架构、API以及功能结构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介绍并展示以Applet和Java WebStart两种部署方式,完全利用World Wind的数据,开发自己的GIS平台,实现对其数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18.
919.
920.
太古宇潜山不同岩石类型裂缝发育潜力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古宇结晶变质岩是潜山的重要储集层岩石类型, 然而对太古宇不同类型变质岩裂缝发育潜力的相对大小迄今还没有明确的标志。通过大量的岩石力学实验、岩心裂缝观测、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和油田生产实践等相结合的方法, 探索分析太古宇不同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的相对潜力, 并提出了脆性系数(fb)的概念。岩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 太古宇不同岩性的岩石力学性质存在差异, 脆性系数总体有随暗色矿物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定向构造发育的片麻岩类岩石的力学参数与变形方向密切相关, 其中片麻理与加载方向夹角大于45°时的脆性系数fb明显小于夹角小于45°时的脆性系数。大量生产实践资料表明, 定向构造发育的片麻岩类容易发育剪裂缝, 而定向构造不发育的粒岩类则容易发育张性裂缝。综合分析揭示, 不同岩性剪裂缝发育潜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片麻岩类→混合花岗岩类→角闪岩; 不同岩性张性裂缝发育潜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混合花岗岩类、浅粒岩→片麻岩类→角闪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