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彭飞  王涛  薛娴 《中国沙漠》2010,30(4):896-902
引入雨水利用效率RUE计算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合成时间长度(30~360 d)下RUE标准差,发现4—10月(210 d)的RUE标准差(0.124)最大。将4—10月的RUE中值,约0.484~0.602 DN每毫米降水作为无人为扰动的RUE。基于NDVI与降水的线性关系,将年降水量乘以无人为扰动的RUE作为NDVI预测值,得到1999—2004年NDVI残差(预测值和影像值之差)空间分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NDVI残差差异显著,南部几个旗县NDVI平均减小0.114,中部和东北部旗县NDVI平均增加0.055,西北部地区NDVI平均增加0.76。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降水以及NDVI等资料分析了NDVI残差的空间特性,得出NDVI残差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2.
论述了在同一坐标系中,对平曲线上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任意点上的坐标值精确求解的原理、步骤和方法,使3段曲线用同一个函数分段进行表示,利用Excel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求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值,用于AutoCAD设计和施工精确放样。这成果对于采用现代化的CAD技术测试公路曲线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3.
对西部地区区域结构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借助较新的“区域结构”理论的指导,立足于广大西部的发展现状与所处阶段,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对区域结构优化的制约作用,以及对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进行辩证思考,得出西部区域结构优化的“瓶颈”在于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两大内在矛盾这个结论。最后,着重从产业结构的同构化与产业发展的两极化两个矛盾入手,探讨优化区域结构的对策措施;发展特色经济、开展经济协作、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4.
彭飞  胡锦琳  伏捷  富宁宁 《热带地理》2021,41(6):1188-1198
水产品贸易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维护渔业产业链的重要措施。优化水产品贸易网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扩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选取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研究发现:1)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变化可划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2000—2008年)为平稳增长期,第二阶段(2009—2019年)为波动发展期。2)水产品贸易网络密度逐渐增大,空间集聚和网络凝聚力逐渐增强,网络的可达性不断提高,呈现小世界的特性。3)水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稳定,核心国家的贸易联系紧密,贸易额占整体的一半以上,多边、双边贸易流存在差异,贸易网络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凸显;地理区位及距离对其组团有间接的影响,社团划分呈现层级性和地理临近组团的特点。4)水产品贸易网络的空间分异特性较为明显,重要节点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间中心度高的国家和接近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国家具有趋同性,非洲东部及红海沿岸国家的网络中心性影响力较弱。5)在核心国家的水产品市场结构中,中国占据较大份额;国家间的关系变化引起市场结构发生调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品种结构比较单一,进口和出口产品分别主要集中在冻鱼和水产品制品。  相似文献   
75.
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各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及"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发展战略。由于受地缘条件、政策倾斜、跨国公司产业配置、国际分工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全球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内部差异也十分显著。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旅游开放度和综合开放度等指标来综合测度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其各城市的经济开放度水平。入世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不断深化,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开放型经济结构不合理;大连市的综合开放度在各时期都远远领先于带内其他城市,各城市间的开放度差异较大。最后,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6.
GRAPES全球集合预报系统不同随机物理扰动方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飞  李晓莉  陈静 《气象学报》2020,78(6):972-987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随机物理扰动方案对全球中期集合预报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基于GRAPES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RAPES-GEPS)对比分析了随机物理倾向扰动(Stochastically Perturbed Parameterization Tendencies,SPPT)、随机动能补偿(Stochastic Kinetic Energy Backscatter,SKEB)及联合使用SPPT与SKEB三种模式扰动方案所产生的扰动特征及其对集合预报的影响。为避免初值扰动影响,考察随机物理方案所产生的扰动特征时,不使用初值扰动。通过扰动与误差相关性分析(PECA)发现,不同随机物理扰动方案所产生的扰动对预报误差均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而且联合使用SPPT与SKEB方案时,扰动对误差的描述能力最好。对所有扰动方案来说,扰动总能量最初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以及平流层低层。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扰动总能量不断增大,其大值区不断向热带外地区转移。从扰动总能量的谱结构来看,扰动能量均呈现升尺度发展的特征。在基于奇异向量初值扰动的GRAPES-GEPS中,随机物理扰动方案的使用均能够显著增加不同地区等压面要素的集合离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集合平均误差。由于集合离散度的增大,预报失误率显著减小。连续分级概率评分也有所减小,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改进更为明显。此外,中国地区不同量级(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概率预报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上述改进均在联合使用SPPT与SKEB方案时最好,这与扰动总能量、扰动与误差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7.
彭飞  李淑琴 《热带地理》2022,42(7):1061-1072
结合研究期内热点地缘事件,利用GDELT数据库中新闻事件数、平均语调值及戈登斯坦分值分析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时序演化,并根据合作和冲突事件探讨地缘关系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1997—2020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和“南海仲裁案”的结束成为整个时期内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分别以2009和2016年为时间节点,将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划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3个阶段。2)在第一阶段(1997—2008年),各国保持稳定关注,和平发展成为主旋律,地缘关系相对缓和平稳;到第二阶段(2009—2015年),稳定与不安因素此消彼长,地缘关系动荡,消极态势初显;进入第三阶段(2016—2020年),各国间仍保持高位关注,但争端对抗充斥不断,地缘关系亟需维护缓和。3)中国在前个两阶段主要扮演合作与冲突事件接受国角色,从第三阶段起发起的合作事件明显增多,节点加权出入度显著增大;而中国、美国、越南和菲律宾在网络结构中相对活跃,尤其在冲突平均网络中经历了“中―美―越”到“中―菲―美―越”再到“中―菲―美”小团体组合过程;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区域中与他国联系有所下降;文莱以接受合作或冲突事件为主,与他国地缘关系稳定。  相似文献   
78.
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飞  宋雪珂  张琦琦  杨鑫 《地理科学》2021,41(4):598-605
利用全球新闻媒体数据库对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的事件关注度和事件影响力进行测算,刻画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的阶段演变特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不同阶段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的网络特征及热点国家.研究发现:①1991-2018年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演变划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19...  相似文献   
79.
韩增林  王雪  彭飞  刘天宝 《地理科学》2019,39(7):1037-1044
依据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选取恐怖袭击事件总起数、恐怖袭击死亡人数、恐怖袭击受伤人数、恐怖袭击财产损失程度4项指标构建国家安全态势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估计法对197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态势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时间上,从197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态势日益严峻,阶段性特征显著,共经历了“兴起-活跃-回落”3个阶段;在空间上,国家安全态势标准差椭圆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重心转移路径为西亚北非地区-南亚地区-西亚北非地区;“9·11”事件发生前后空间特征呈现由三大“恐怖主义活跃区域”和1个“U型恐怖主义潜伏圈”向两大“动荡核心圈”和3个“动荡次中心”的转化。  相似文献   
80.
植被物候是指植被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发育节律。研究植被物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目前利用植被遥感指数进行物候监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具有强耦合关系,在植被物候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本文利用双逻辑斯蒂函数模型,基于3种SIF数据(GOME-2,GOSIF和CSIF)计算了北半球地区2007年—2018年的物候特征,并与两种GPP数据和5种植被指数(VIs)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接下来利用GOME-2 SIF数据分析了北半球地区的物候分布特征,并利用Sen斜率因子检测北半球地区的物候变化趋势,最后计算了3个主要的气候因子对植被物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SIF数据计算的SOS与EOS比基于VIs数据的计算结果要更加接近于基于GPP数据的计算结果。(2)基于GOME-2 SIF数据计算的北半球地区植被2007年—2018年平均生长季始期(SOS)主要(>90%)集中在100—170 d,平均生长季末期(EOS)则主要集中在220—270 d。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SOS较晚,而E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