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程诗萌 《地图》2006,(6):56-61
安顺,位于贵州省的西南,古有“滇之咽喉,黔之腹心”之称。明代以前,这里是以少数民族人口为主、汉人稀少的“化外”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立江山、建明朝后,为消除元朝在西南边陲遗留的势力,发兵30余万平定西南,将今云贵一代纳入明朝的版图。明朝大军从江南出发,在此世代驻扎,才使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传到了这里。如今在安顺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特殊的寨子,它们就是600多年前那次大移民的见证。寨子里的男人有浓艳的“跳神”面具,寨子里的女人衣着素色长袍,头扎黑白帕子,精美的首饰叮当作响。别看他们的衣着在今天看来别具“少数…  相似文献   
352.
基于红沿河核电站取水口周边海域3个不同断面的船载ADCP短期重复走航观测资料,采用传统调和分析方法和L曲线方法对该资料进行潮流–余流分离计算,并通过对比潮流特征、分析水团运动和余流流向的关系,以及对分离后的潮流与余流进行回报,验证L曲线方法对观测时间较短、重复次数不多的走航ADCP资料进行潮流分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1)应用L曲线方法分离的潮流特征与以往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该方法可有效分离半日潮流与全日潮流,但本文采用的数据长度小于1个典型全日潮周期长度,故整个全日潮族以及区内流场动力方面的分析结果尚存不合理之处,还需采用观测时间较长、重复次数较多的走航观测资料改进;(2)分离后的余流近岸向南、离岸向北的分布,符合观测海域的温盐要素分布,余流结果具有合理性;(3) L曲线方法的回归值与实测瞬时流速线性拟合的相关程度较高,均方根误差为6 cm/s左右,相对误差百分比约为10%。该方法可拓展并推广到近海其他关键断面走航流速观测的潮流分离中,以获得流速特征与物质输运通量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53.
永胜刘官河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境内,该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等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在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松散物源储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日最大降雨量、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等7个评价因子,通过组合赋权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该流域危险性进行评价,得到永胜刘官河流域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评价结果与该流域泥石流的实际调查基本吻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刘官河流域存在诱发间歇性中等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尤其是在雨季降雨条件下,诱发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为该流域泥石流灾害潜在危险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4.
在带有线性反馈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统计-动力气候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用逐段线性化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来描述气候系统的总体非线性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更客观地预测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55.
库车坳陷和东濮坳陷是两种变形性质完全不同的盆地,但构造的发育都与盐有关,通过对它们的对比来理解盐在变形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库车坳陷盐构造主要发育在西部,受古近系库娒格列木群盐岩层分布控制,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压性应力场有关,发育的盐构造有盐核滑脱褶皱、盐滑断层、盐成盆地、盐焊接等。东濮坳陷盐构造主要发育在黄河北地区,受古近系沙三段的盐岩层分布的控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引起的张性应力场有关,发育的盐构造有强制褶皱、盐滑断层、盐成盆地、盐焊接等。虽然两个盆地盐构造的性质不同,但盐在变形中所表现的主要作用相同,都主要起滑脱面的作用,盐发生流动的机理相同,主要与构造活动或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56.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的"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已经过去10年了,SCSMEX启动的南海海-气通量试验研究也有10个年头.在SCSME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季风爆发期近海面层通量观测和湍流结构的观测研究"支持下,10年来在西沙实施了3次(1998年、2000年、2002年)海-气通量观测试验,开展了试验资料分析研究,重点是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过程研究,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随天气条件的变化研究,海-气通量日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以及通量变化对低层大气、上层海洋的影响研究.对10年来南海通量研究作一回顾,对未来的通量观测研究计划特别是2008"亚洲季风年"西沙通量观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57.
358.
临夏塬堡黄土剖面中晚马兰黄土地层划分和形成时代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对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区临夏塬堡中晚马兰黄土剖面地层岩性、代用指标及地层年代学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研究剖面存在1个强成壤层和6个弱成壤层.记录了1个间冰期6个间冰段和7个冰段事件。其中马兰黄土中部3层古土壤是末次冰期间冰段的记录,尤以下层古土壤发育最好,上层次之,中部古土壤的发育介于二者之间,表明即便是气候较温湿的间冰段.其气候的温湿程度也是有差异的。色度指标中的亮度不仅可参与地层划分.与CaCOx、频率磁化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而且是一个可靠的、更为敏感的气候环境变化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359.
张万诚  郑建萌  解明恩 《气象》2002,28(6):32-34
利用典型相关方法作云南汛期(6-8月)降水的预报试验,选取有实际预报意义的北半球500hPa场1-4月平均环流特征产量、部分关键区的高度和距平资料及太阳黑子数作为共同影响因子,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并取所有的前10个典型变量分别作汛期雨量预报对比。对1998年、1999年的汛期雨量预报结果表明:取前10个典型变量为预报因子作汛期雨量预报的准确率优于取所有典型场为预报因子的预测模型。从实况检验来看,该模型物理意义清晰,效果较好。并作了2000年的汛期预报,其准确率为10/16。  相似文献   
36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药效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油酸制备兔耳痤疮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干预,通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考察复方乳凝胶的治疗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相关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探究介导痤疮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分化抗原(CD36)受体、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结果:HE组织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复方乳凝胶治疗后兔耳痤疮病变组织得到显著改善,复方乳凝胶组血清中调控病变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可介导痤疮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NF-κB,下调CD36受体、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复方乳凝胶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使与痤疮相关的各种细胞上的TLRs受体及CD36受体表达下调,阻断了NF-κB通路,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表达,降低了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