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都市圈的乡村产业尤其是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都市圈城乡融合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都市圈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构建包括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乡村建设与农民生活四个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TOPSIS方法,对西安都市圈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西安都市圈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发展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在“三产”融合层面的发展绩效相对较好,有一定的产业链延伸以及产业功能的拓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带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空间上,西安都市圈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由核心圈向外围圈递减的圈层式分布特征。类型上,不同类型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类产业的短板各不相同。基于此,提出区域特色产业协同化发展、类型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92.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恩平21洼古近纪文昌组沉积期发育断陷湖盆,由于该区古近纪经历多期岩浆底辟和整体构造抬升,导致原型盆地被强烈改造,使其主要生烃层段文昌组的原型盆地面貌不清,从而给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造成困难.本文遵循改造型盆地的研究思路,将地震解析、声波时差法和趋势厚度法相结合,恢复了文昌组沉积期洼陷的原始面貌,并明...  相似文献   
193.
利用天津地基遥感(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数据及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构建地基遥感探空廓线系统(简称遥感探空廓线),旨在弥补常规探空层结信息时空密度不足,对2020—2021年5—9月遥感探空廓线反演结果进行模式检验,并从中选取10次强对流过程进行个例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反演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比湿的平均绝对偏差为1.06 g·kg-1,对流有效位能相关系数为0.84(达到0.01显著性水平)。10次强对流过程中强对流发生前临近时次常规探空对流有效位能平均值为322 J·kg-1,遥感探空廓线具有分钟级时间分辨率,能高时效性地跟踪大气状态的演变趋势,对流发生前8 h内对流有效位能平均峰值为1451.88 J·kg-1,与常规探空相比具备明显对流指征。研究表明:遥感探空廓线能动态描述热动力参数的配置及对流潜势的发展与释放过程,有利于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4.
195.
云南旱涝特征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利用云南1901~1997年的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云南年、季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主要气候灾害是干旱,冬春和初夏干旱是大面积的,几乎覆盖全省范围,特别是冬春季节,平均10年中有8年为干旱年;近百年来云南呈现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但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化趋势减弱并有向湿润化气候变化的趋势;在较大时间尺度上,云南旱涝变化最显著,其中20~50年代云南气候最干旱,60~80年代则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96.
邹贤容  邵剑雄  陈熙萌  崔莹 《海洋学报》2010,32(9):6064-6070
对低速高电荷态Ar17+离子在与不同金属靶相互作用过程中放出的Ar离子K壳X射线的Kβ/Kα分支比及各分支K线平均能量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文献 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0.3—0.8玻尔速度之间的Ar17+离子与Be,Al,Ni,Mo,Au等金属相互作用过程中入射离子发出的X射线分支比及各分支平均能量.理论上,基于导带电子俘获模型和级联跃迁模型,建立耦合方程组,以解释实验主要结果,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较  相似文献   
197.
辽河口湿地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2次对辽河口湿地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辽河口湿地生源要素碳、氮和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湿地植被对营养元素的累积及对土壤营养元素氮、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5月和10月含量分别在0.62~13.17 mg/g和11.06~40.74 mg/g之间,10月盐化草甸土和滨海沼泽盐土有机碳含量较高,5月4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差异;全氮5月和10月含量分别在0.80~3.43 mg/g和0.77~2.90mg/g之间,盐化草甸土和滨海沼泽盐土表层土壤氮含量相对较高,滨海潮滩盐土最低;无机氮(NH4+-N和NO3--N)含量较低,且以铵态氮为主,5月略高于10月含量;全磷含量均在0.36~0.66 mg/g之间,无显著季节差异.碳、氮和磷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无机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各底层,以芦苇为主要植被的盐化草甸土各剖面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以翅碱蓬为主的滨海潮滩盐土含量.5月芦苇对氮磷的积累量高于10月,且氮磷含量在芦苇地上器官的分布趋势为叶>茎>穗.植被的生长对湿地土壤中生源要素碳、氮和磷含量的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其对营养元素氮、磷的累积降低了表层土壤中氮、磷的储量.  相似文献   
198.
徐姝  易笑园  熊明明  孙密娜  林晓萌 《气象》2024,50(2):181-194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  相似文献   
199.
3种光温指标在模拟设施黄瓜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12月间,以黄瓜“津优1号”( Cucumis sativus linn. cv. Jingyoul ) 为试材,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进行分批栽培试验,测定温室气象要素和作物数据,分别用活动积温(AAT,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有效积温( EAT,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和辐热积(TEP,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sis active radiation)3种光温指标模拟温室黄瓜植株叶面积、株高和生育期,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各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辐热积指标分别模拟黄瓜各生育期(出苗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距播种日期的天数,其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d,3d,4d,5d,4d,小于活动积温法(1d,6d,8d,11d,11d)和有效积温法(0d,4d,3d,8d,10d)。利用辐热积指标模拟叶面积和株高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43.0cm^2和4.3cm,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和0.98,而用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指标模拟黄瓜单株叶面积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61.3cm^2和54.6cm^2,模拟株高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9.8cm和7.5cm。比较结果显示利用辐热积指标模拟温室黄瓜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的精度明显高于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该研究为温室黄瓜生长指标和各生育期的预测以及环境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温度对数压力图的计算机绘制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萌  张万诚 《气象科学》1999,19(2):201-205
本文根据温度对数压力图上几种物理过程的控制方程,提出了计算机上绘制完整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方法。给出了湿绝热线求解的数学模型,使绘制的湿绝热线精确性很高,并能绘制任意探空站的温度对数压力图以及计算各种大气稳定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