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879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对武威盆地及其周缘区石炭系的臭牛沟组和羊虎沟组沉积泥页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综合分析,并讨论其结果对物源、风化剥蚀程度及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特征如下:(1)主量元素中富含SiO2、Al2O3,亏损MgO、Fe2O3;(2)微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曲线呈规律性的变化,U、Th、Cr等元素富集,Ba、Nb、Zr等亏损;(3)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右倾型,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均一稳定,Eu负异常;上述特征均反映了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风化指数(CIA)值为6881~9017,平均值为839,反映了研究区遭受了中等的风化作用;臭牛沟剖面CIA平均值为8481,红水堡剖面CIA平均值为8351,表明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所遭受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主量元素比值、微量及稀土元素图解等分析反映了研究区源岩为长英质岩石,以中酸性花岗岩、碱性玄武岩为主。根据SiO2-K2O/Na2O、La-Th-Sc和Th-Co-Zr/10判别图解以及Ce异常值分析,认为石炭系源区的构造背景倾向于被动大陆边缘。通过研究区东西对比分析,发现盆地西部臭牛沟剖面石炭系为陇西古陆与阿拉善古陆混合物源,而东部红水堡剖面物源仅来源于陇西古陆。  相似文献   
932.
基于CFD的高能射流式液动冲击器活塞与缸体密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与实验室测试,对SC-86H型高能射流式液动冲击器活塞与缸体密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活塞密封段长度、环状间隙尺寸、活塞往复运动速度、角速度以及活塞外表面螺旋槽螺距与半径等参数对射流式冲击器前后腔之间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密封段长度、环状间隙尺寸、角速度以及活塞表面螺旋槽螺距均对射流式液动冲击器性能影响较小;活塞运动速度与泄漏量近似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活塞螺旋槽半径的增大,泄漏量会明显增大。活塞回程与冲程初期阶段,活塞运动速度较小,活塞处瞬时泄漏量占进入缸体前后腔流体流量的比例较大,使活塞无法快速加速运动,尤其是当活塞杆直径较大时,回程阶段泄漏量对活塞运动的影响更显著,导致冲击器工作性能大幅下降,甚至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933.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因此,选择野鸭湖研究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具有典型意义。以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4个时期野鸭湖湿地系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并根据景观指数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野鸭湖湿地面积在1999~2004年间逐渐减少,之后逐年恢复,至2014年湿地面积总数已恢复到1999年的水平,但水体的面积仍缩减一半,主要恢复的是草甸湿地和疏林湿地。②野鸭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更加复杂,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而优势度降低。③野鸭湖湿地斑块类型呈现如下特征:耕地连片分布,耕地开垦力度减缓;草甸湿地成片增长且优势度逐渐明显,形状复杂;水体分布聚集,2014年出现恢复现象;疏林湿地面积不断增长,呈现破碎化现象;建筑用地面积也略微增长,但分布分散;滩涂湿地面积最小,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93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山区矿山泥石流潜势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矿产资源丰富,降水充沛,为矿山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为分析重庆山区孕育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地质环境特征,本文选取渣堆坡角、渣堆高度、渣堆堆积时间等13个因子构建了矿山泥石流潜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矿山泥石流潜势度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并以秀山溪口矿山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得到研究区矿山泥石流潜势度指数为8.51,区内地质环境孕育矿山泥石流的潜在能力高,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935.
振兴东北的战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剖析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入手,指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改革开放。着眼于全球化经济和东北所具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出应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适时把握信息业发展和产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的振兴,并及时制订东北地区的总体规划,谋求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36.
基于GPS利用ArcView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的研究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应用GPS技术监测上海市杨浦区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其理论基础,得出由GPS和精密水准测量所获得的沉降量在理论上完全一致的重要结论.通过对测区内各监测点沉降量的深入分析并结合Arc View,获得该测区的沉降等值线和3维模拟曲面并对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7.
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规律极为复杂,通过重力流流体实验,确定了重力流沉积不同岩相的成因及展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芯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在滨南油田古近纪沙三下亚段进行重力流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塑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被稀释,导致颗粒支撑机制发生复杂的变化,从而出现多种流态的流体,因此塑性流体被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会转换为液态流体; 2)重力流沉积层序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变化是流体性质演化的结果,即地质记录中的复杂重力流层序为流体性质转换后再沉积的结果; 3)重力流垂向层序与沉积模式的有机结合是进行砂体展布预测的关键。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明确了滨南油田沙三下亚段岩相的空间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8.
南盘江盆地因其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晚海西-印支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地层中留下了丰富的可直接反映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和岩石圈动力特征的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过程的地质记录,成为探索古大陆边缘地质、认识和揭示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关系的关键地区之一。"三叉"裂谷系统是指:在巨大的岩石圈穹窿上沿大致成120°交角的三支三叉裂谷系统的演化辐射状破裂发育形成的裂谷系。南盘江盆地三叉裂谷系统的北支为走向南北的乐运-乐园裂谷,另外两条是:其中向西的一条裂谷走向近东西向,经隆林县城南部向西逐渐转变为北东-南西向;向东的一条走向主要为南东-北西,主要沿田林-百色断裂向南东延伸。  相似文献   
939.
大地电磁(MT)数值模拟中通常使用有限单元法,通过伽辽金(Galerkin)法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与其等价的泛函形式,对泛函求取极值并在单元上定义插值基函数,得到节点上电磁场值的线性方程组,最终形成大型复对称稀疏矩阵。要达到较高的有限元计算精度,一般采用密集的网格或高次插值的方法,这样做大大的减慢了正演的速度。结合两者的优点利用三次插值和h-型自适应相结合的有限元法来实现MT的正演算法。首先从一个粗网格出发并利用三次插值,通过后验误差估计方法局部加密网格,在计算量较小的情况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可以针对目标区域和介质分界面发生突变处进行网格加密,不需要全局加密网格。最后通过对国际标准模型COMMEMI-2D1的模拟,分别比较二次插值与三次插值的自适应网格数量和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三次插值自适应有限元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0.
史前聚落时空格局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早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本研究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Kernel)相结合的GIS点模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区域——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聚落分布时空格局和密度集聚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裴李岗时期到龙山时期聚落分布趋于分散,从龙山时期到夏商时期,聚落分布趋于集中;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期聚落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龙山时期聚落空间分布沿袭了仰韶时期东北-西南格局特征,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又转变近东-西方向。2)环嵩山地区聚落遗址点空间分布核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聚落遗址点分布的密集地带在空间上明显出现转移,裴李岗时期最密集地带在新密市;仰韶时期,聚落分布密度比裴李岗时期大大增加,形成偃师、荥阳、郑州3个典型的中心;龙山时期,聚落密度相对仰韶时期稍微降低,保留了两个聚落密度集聚中心,即偃师地区与郑州地区;夏商时期核密度在4个时期中是最大的,聚落密度集聚中心与龙山时期大致相同。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早期聚落形态及其演化过程是人类在一定环境基础上依据自身文化特征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