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相山铀矿田为中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其中北部花岗斑岩型铀矿床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36.65%。虽然前人对相山矿田北部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是关于花岗斑岩中矿物化学研究较为薄弱。本次研究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相山北部花岗斑岩中黑云母及绿泥石进行了矿物化学分析,并探讨了成岩成矿意义。结果表明:(1)相山北部产铀花岗斑岩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花岗斑岩岩浆结晶温度为721~753℃,平均737℃,氧逸度lgf(O2)为-14.8~-15.7,形成压力为112~147 MPa,侵位结晶深度为4.1~5.4 km。岩石成因类型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于上地壳部分熔融;(2)相山北部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属于富铁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形成温度为230~271℃,平均值为258℃,属于中温热液作用范围;(3)花岗斑岩中铀的载体主要为黑云母包体中含铀副矿物。矿前期,热液流体交代黑云母形成绿泥石,使得黑云母内含铀副矿物中的铀活化转移为分散吸附状态的铀,被绿泥石等矿物吸附于矿物晶格表面或矿物裂隙为成矿期热液提供了铀源。  相似文献   
202.
作为深海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装备,深海超长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海洋工程地质勘察等方面展现了巨大应用价值。针对传统超长柱状沉积物取样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盲目采样、安全隐患大、甲板作业空间受限等问题,自主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深海的超长可控可视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该系统具有液压锤击、立式收放和实时监控功能,能获取连续、超长、具有精准姿态方位信息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现通过对独立排缆方式、取样管快速拆装、样品封堵、低扰动取样刀头等关键技术细节进行优化,解决了样品扰动大、取样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取样作业效率与样品质量,且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2017—2021年,该取样系统搭载不同母船在南海1 700,1 725 和1 778 m水深分别获取了15.25、16.01和15.83 m的长柱状沉积物样品。该设备的成熟应用,可为我国深海探测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3.
海洋状态场的历史变化过程对其分布状态有重要影响。在观测资料稀疏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历史观测资料能够为海洋数据同化提供大量有效信息。然而在目前的顺序资料同化过程中,往往只同化当前时刻的观测数据,没有考虑到历史观测资料对当前状态的约束。四维变分虽然可以体现变量在时间维度的演变过程,但引入伴随方程会增加计算代价。本文基于集合最优平滑同化算法(Ensemble Optimal Smoothing,EnOS)探讨了一种在数据同化中加入历史观测资料的简易可行方案,其能够根据历史观测数据估计当前状态,并进行单点同化实验和区域同化实验来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将历史观测资料引入到同化过程中可以把控时间演变趋势,减小分析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更有效地消除数值模式误差,提高同化质量。  相似文献   
204.
随着海洋调查技术的发展和海洋研究的深入,基于深潜器平台的近海底调查在海洋调查与研究中的综合应用日趋常态。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介绍了搭载于"发现"号缆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vehicle,ROV)的近海底综合声学调查系统及其在台西南冷泉区的应用实例。基于"发现"号ROV平台的近海底综合声学调查系统主要由R2Sonic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模块一体化的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系统和水下综合定位与导航系统构成。该系统的配置极大地扩展和完善了"发现"号ROV的近海底调查能力,实现了近海底多波束、侧扫和浅剖等声学数据的同步采集和快速融合处理。基于本套系统在南海冷泉区的综合应用,本文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所获得一系列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底综合探测系统的应用为南海冷泉区的识别、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以及空间规模量化研究等内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套系统的配置和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近海底调查和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5.
深海沉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深海环境变化记录载体,是海洋学尤其是深海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资料.因此如何获得超长、连续、无扰动的沉积物柱状样品是深入开展深海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也是我国在深海研究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通过综述国内外深海超长沉积物取样系统的研究进展,发现当今通用的沉积物取样系统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沉积物产生扰动、压缩、断层等破坏.基于深海取样系统研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普通重力取样器对浅表沉积物样品无扰动取样和重力活塞取样器获取超长沉积物的混合型超长沉积物取样系统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06.
福尔摩沙海脊冷泉系统是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最活跃的冷泉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冷泉系统研究的重要场所。通过综合利用水深数据以及连续3年的近海底影像资料,对该冷泉区的海底表征表现形式、规模和分布特征等做了描述。该冷泉系统发育了形态各异的自生碳酸盐岩、繁茂的化能自养生物群落、活动的流体喷口等特征性的海底冷泉系统表征。分析表明,自生碳酸盐岩的广泛发育与出露于海底导致了该区异常的地形特征。研究区内生物群落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海底流体逸出海底的位置及其活跃程度,因此主要沿裂隙等海底流体优势通道发育。这些优势通道的发育能够有效疏导和汇聚露体运移至海底以维持化能自养生物群落,而化能自养生物群落对甲烷等有效成分的消耗促进了海底流体向海底运移。简言之,冷泉系统的海底表征是海底流体的重要产物,而海底表征亦可反作用于海底流体,主要影响其运移路径和有效通量。  相似文献   
207.
为了获得连续、低扰动、超长的深海海底沉积物样品,研制了一套可应用于最大水深6 000 m,最长取样可达25 m的可视可控轻型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本套设备主要包括甲板控制单元、取样系统和立式收放机构3部分。在取样过程中,本系统充分利用动能和深海液压锤夯击双动力组合,即取样过程包括前期的重力贯入和后期的夯击取样两个过程。液压锤夯击机构的配置使取样器在不显著增加自身重量的前提下,完成超长、连续、低扰动的深海沉积物柱状样采集工作。取样器的组合与拆卸采用立式吊装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取样过程中的工作量和所需甲板作业空间。水下监测系统的配置解决了以往盲采样的弊端。除此之外,本取样器还设有多个标准通用端口,可以扩展为多种设备的集成平台,完成多种数据的采集。目前本套设备已经成功进行了海试,并作为主要沉积物取样设备成功应用于多个海上调查航次,取得了一系列连续、低扰动的柱状样品,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深海可视可控柱状取样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8.
充分利用已有的钻井、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一石树沟地区的中二叠统层序地层进行研究。将中二叠统将军庙组至平地泉组划分为一个层序;又根据不同的沉积组合和几何形状,把将军庙组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LST),平地泉组三段至二段下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平地泉组二段下部至一段划分为高水位体系域(HST),凝缩段难以确定。低水位体系域主要为冲积扇、滨浅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为半深湖一深湖、水下扇沉积,高水位体系域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扇沉积。  相似文献   
209.
1引言 本文通过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总结了几点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如何提升及配置域控制器,即在此服务器上安装Active Directory服务过程的经验;以及如何将一个域控制器降级为独立服务器和域控制器降级失败时如何使用系统提供的高级工具删除Active Directory中的数据。  相似文献   
210.
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亮  张鑫 《沉积学报》2008,26(3):361-368
摘 要 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了以砂砾岩扇体为主的沉积体系,在深水区存在各种浊积砂砾岩体。本文在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等资料,对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油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在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主要发育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还广泛发育了重力流水道和滑塌浊积扇等浊积砂砾岩体。该区各类砂砾岩油藏在平面上由洼陷中心向边缘相带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油气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不同的相带储层物性差异明显。扇三角洲扇中部位储集物性较好,为油气聚集有利相带;滑塌浊积扇和重力流水道等浊积岩体次之;扇三角洲扇根、扇端则因储集物性较差,含油气性较差。此外,继承性深洼陷与岩性的分区性对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