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2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
为了考查参考大气和大气质量守恒格式对气候谱模式月预报的改进能力,我们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谱模式中引入了这两个方案,选取了两个个例进行验证。对不同方案的月平均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不同方案对高度场距平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的影响。本文个例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方案对月平均预报结果均有改进,参考大气方案的改进比大气质量守恒方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在“一个修改的σ坐标初始方程”北半球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全球大气模式的第一个报告.文中给出了这个全球格点模式方程组的基本计算方案;并对一个全球大气形势预报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与半球模式预报的结果作了比较,讨论了有关超长波的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值预报模式动力框架发展的若干问题综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作者就大气数值模式动力框架发展的几个问题做了回顾和展望.关于模式地形的处理,讨论了"地形追随"(terrain-following)坐标和"台阶地形"(step-mountain)η坐标的优点、问题和对策.关于物理量守恒格式的构造,回顾了从"瞬时"守恒到隐式、显示和半隐式完全(包括时间离散)守恒格式的发展和近况,介绍了加速非线性全隐式问题迭代收敛的途径.还讨论了半拉格朗日守恒格式的构造问题.最后,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全球谱模式,讨论了其长处、局限和发展前景,并简单介绍了谱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力延伸(月)数值天气预报中的信息提取和减小误差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道民  纪立人 《大气科学》2001,25(6):778-786
用一个全球谱模式通过较多个例的月数值天气预报试验,研究了预报结果的有用信息提取问题.模式预报误差的谱分析表明,纬向平均(零波)场误差占很大比例,试验了两种用气候倾向改善纬向平均(零波)场误差的方案,一是对逐日预报结果进行订正,二是在积分过程中进行订正,两种方案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温距平对月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2年7月19日个例,进行了有、无海温距平的对比数值试验,研究了海温距平对月预报的影响。个例试验结果表明,海温距平对月预报的影响是重要的。海温距平不仅对全球降水量的影响明显,而且对温度场预报的影响也很明显。大气(温度、降水和高度场)对异常海温强迫开始响应的时间大约是10天。  相似文献   
16.
张道民 《气象》1983,9(11):40-44
在数值天气预报和大气环流数值模式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描写大气运动的数学方程组,并且要有尽可能接近微分方程组解的数值求解方案。二是要能较好地描述大气中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模拟大尺度动力过程并改进数值预报,开展了一个原始方程的半球数值模式的研究。 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热力学方程进行改写,整个差分格式保持总能量守恒,但气压梯度项和静力关系的差分格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模式包括地形、摩擦、水平扩散、降水、蒸发和各种非绝热等物理作用。幅射作用直接由导出的微分表达式计算;地面温度由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解出而不需要迭代计算。 最后给出这一模式的一次48小时预报个例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南亚季风区加热影响副高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一次出梅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过程,从加热场角度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南亚季风区对副高活动的影响,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南亚季风区正的加热增强将激发出一支自最大加热中心向东北方向传播的波列,至第3天将在日本到华北建立一强正区平中心,从而有利副高增强。此外,还比较了南亚季风区加热与副高南侧热带辐会带加热对副高影响的差异。结果认为:南亚季风区正加热更有利于副高北进,而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正加热更有利于副高西伸;从影响副高的时间来看,南亚季风区正加热在第3天便使副高增强,而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正加热的作用偏晚,在第5天影响才明显起来。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NCAR高空格点和TBB资料,通过大气热源、水汽汇和准地转位涡方程诊断分析,以及中期数值模拟试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中期突变过程物理机制,也讨论了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海季风建立之前,在孟加拉湾有热带气旋发展,我国华南和南海地区受南下冷空气的锋面系统影响,该两个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凝结潜热的作用,增强了从孟加拉湾到南海、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的低层西南气流及高空东风气流,並使200 hPa层上反气旋北跃到22°N附近,导致南海夏季风建立。1998年5月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主要是前期这两种热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原的感热作用加强了四周低层气流向髙原的辐合及髙层气流向外的辐散,从而有利于夏季风建立,但相对于降水凝结潜热作用,影响较小。高原地形动力作用对西风带系统有明显的动力阻滞作用,有利于反气旋北上,但对低纬上下层风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节省计算时间,本文对一个修正的σ坐标初始方程斜压模式作了分裂显式积分的研究。把大气运动分为平流过程和适应过程。在时间积分上对平流过程采用欧拉后差,对适应过程采用向前—向后差分格式,得到积分15天的稳定结果。计算时间比显式节省了60%左右,而预报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