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利用 1988~1998年 10个代表站点的常规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 ,对辽宁 5个区域的玉米作物系数进行了计算 ,并对不同区域的玉米作物系数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2.
针对东北地区53站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温度距平这两个基本业务要素,运用李维京等在1999年提出来的动力统计相结合和典型相关回归这两种方案,对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的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进行释用,对释用结果采用PS评分和同号率进行预测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61~2004年东北地区53个测站7—8月逐月气温资料及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场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近44a东北地区盛夏月尺度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借助典型相关系数,对场与场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多因子场预测未来要素场的典型相关方法,对东北地区盛夏逐月气温进行了预测及评估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7、8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致性比较好,分别占总方差的65%和72%;东北地区盛夏7、8月气温主要有全区一致型、南北型和东西型等几种主要空间类型。通过实践检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05—2006年东北地区盛夏7、8月份月尺度气温趋势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4.
为了满足地图生产和更新需要,设计了高速铁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解算坐标系,推导了相应的解算公式,并通过判断车站、桥梁和隧道所属的投影带进行相应的坐标解算,从而实现了高速铁路工程数据的空间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武广高速铁路工程数据空间化后得到的地理坐标与现有的影像和采集的部分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高速铁路工程数据空间化方法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5.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东北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场作空间分型,气温场可分为3个区,降水场可分为6个区。检验了各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种分区方法比较客观,能更好地反映出东北夏季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6.
简要介绍采用VISUAL .BSAIC 60与VISUAL .FOXPRO 60语言为编程语言 ,研制开发的地面气候资料累年簿系统结构、技术关键及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37.
近30年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1974-2003年辽宁逐年大风日数资料,以丹东、东港、庄河和长海为代表站,对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全年有6个月以上处于大风多发阶段,以4月大风日数为最多。9月-翌年5月西北大风的发生频率为最高,而夏季东南大风所占比例最多,4~5月偏南和偏北大风发生频率相同。用Mann-Kendall方法做突变检验和t检验:4月大风日数在1996年出现了减少的突变,其中偏北比偏南大风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明显。用极值法,时空相结合地选取4月大风偏多偏少典型年,对同期500hPa环流形势和距平场进行了分析表明,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西北气流,并被较强负距平区控制时,易出现大风天气;反之,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偏西气流,并被较强正距平区控制时,大风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38.
在把辽宁气候特点与城市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各市主导风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介绍了棒影日照图分析法在建筑物可获得实际日照时数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1 引言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1 引言 辽宁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复杂多样,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都很大。在过去几十年中,辽宁省气象工作者曾围绕着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往往只着眼于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降水变率情况、旱涝规律、降水量的长期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相比之下,对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