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埃及是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以及一个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天然气生产国。目前正在执行的项目将可能使埃及到2005年成为一个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苏伊士运河和苏迈德管线是波斯湾石油船运的战略要道,这使埃及成为一个重要的运输走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2006年7月美洲协会和美洲委员会(AS/COA)在评述美洲主要国家能源政策时所作的一份综述。内容涉及已乙醇、"灵活燃料"汽车、成功地出口、提高产量的新方法以及海上石油钻探等方面,本刊摘要译出,供参考。近30年多年来,巴西一直是以甘蔗为基础的乙醇生产和利用的全球领导者,这是一种可以降低石油用量的燃料添加剂。在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两年以后,巴西政府执行了乙醇计划,目的是降低对世界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在1980年代中期,乙醇的利用达到了高峰,当时巴西每年生产的80万辆汽车中,有3/4以上是利用乙醇燃料行驶的。但是,到1990年,糖基燃料供应量的减少使以乙醇为动力的汽车的销售量几乎降低到零。继之,巴西政府又发起了"灵活燃料"汽车计划。自该计划实施之后,"灵活燃料"汽车又重新激发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3.3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典型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太行山东麓焚风的发生和移动与山脉背风波密切相关。由此建立了太行山东麓焚风的概念模型:西北或偏西气流途经山西盆地、山西境内的山脉或高原,再越过太行山,在其东麓形成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气流气温按干绝热方式上升,同时下沉气流也会对低层大气产生压缩增温效应,使得太行山东麓产生焚风。背风波即为重力波,可以伴随着下沉气流向下游移动,正变温区同时也向东移动。变温区移动的速度和重力波的传播速度相同。背风波的产生,需要Scorer数向上足够的减小,而且不连续,即要求大气是稳定的且存在明显的风速切变。  相似文献   
14.
华北回流天气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四次华北回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回波具有较大水平范围的、连绵成片的均匀幕状特征.回波顶较平整,回流降雨过程中还存在零度层亮带.属层状云降水回波.(2)速度图上,在零速度线两侧常分布范围较大数值不等的正负径向速度中心,低空零速度线呈"S"型,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有暖平流存在.在强降水时段出现前常伴有区域性的冷平流层.(3)风廓线图上,从低层到高层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风向发生了近180度的顺时针旋转,存在强垂直切变.降水开始与结束时分别表现为低层偏东风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叠加、低层偏东风与中高层西南气流任何一者消失.边界层顶部出现浅薄的冷平流层是降水强度加强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2016年7月28日—8月2日新疆西部罕见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应用GDAS资料,模拟计算了大暴雨期间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1)200 h Pa高空偏西急流、700 h Pa和850 h Pa低空偏东急流及辐合线和500 h Pa稳定"两脊一槽"环流是大暴雨产生的天气背景;(2)大暴雨过程中阿克苏地区北部、伊犁河谷地区和博州地区东部1500、3000和5000 m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存在差异,其中,阿克苏地区北部1500、3000、5000 m水汽分别主要来自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地中海北部,水汽贡献分别占该高度水汽的38%、46%、48%;伊犁河谷地区1500、3000、5000 m水汽分别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黑海南部,水汽贡献分别占该高度水汽的100%、50%、68%;博州地区东部1500、3000、5000 m水汽分别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中亚地区、东欧,水汽贡献分别占该高度水汽的58%、54%、82%。水汽在输送过程中高度多变,以偏东和偏南路径为主输送到大暴雨区上空;(3)欧洲大陆、西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等陆地及黑海、里海等海洋是此次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南疆低层偏东风和辐合线在水汽的聚集及向上输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空急流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下沉气流在将高空水汽向下输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p—σ坐标五层原始方程模式模拟出初夏东亚大尺度低空强西风分支的现象。并进一步阐明低空强西风分支及其对应的副热带季风雨带和热带季风雨带形成的物理机制,本文所得的结果对于初夏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梅雨和南海海域的降水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96.8”暴雨的水汽来源及对水汽敏感性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国强  张迎新 《气象》1999,25(7):12-16
首先用实例资料分析了河北“96.8”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指出造成这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孟加拉湾和台风低压本身携带的水汽。最后用MM4模式模拟分析了暴雨水汽的敏感性,得知水汽条件小的变化可能引起降水量大的改变,潜热释放对暴雨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大数据是科学配置和高效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基础,是优化和治理国土空间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大数据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主要挑战,概述了自然资源领域大数据感知、管理、分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展,提出了自然资源领域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的研究领域单调、技术应用零碎问题;从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和人类活动的维度阐述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大数据的基本内涵,地域空间无限与资源空间耦合是区别其他大数据的显著特点。在应用需求基础上,构建了要素化、数智化、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大数据技术应用框架,该框架包含数据采集、数据治理、应用支撑、应用和用户5层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集成,实现大数据到知识服务再到数智化治理的转变,聚焦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业务,重构了4个方面10项自然资源业务应用。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智慧+”监管决策、“互联网+”政务服务3个方面开展应用实践分析;展望了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大数据在数据采集存储、数据治理、应用支撑、应用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风暴潮的形成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3年10月11日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特大暴雨是京津冀近50年来同期所罕见的,同时渤海湾还出现了风暴潮过程.对该过程应用非静力MM5的二重网格双向嵌套进行了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并应用天津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MM5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风场、气压场、降水量场,在预报业务实践中有很好地参考价值;(2)海面偏东风的长时间维持,使海水堆积、海平面抬高,加上天文大潮的叠加而引发风暴潮;(3)风暴潮期间速度方位风廓线近地面的E-NE风随时间有增厚现象,在增厚的同时使降水减小,风暴潮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2009年8月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外围对流雨带的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WRF3.3中尺度模式对对流雨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对流雨带发生时的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以及锋生等。结果表明: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由若干具有一定间隔的对流单体构成,单体在随对流层中层气流的移动中逐渐发展直至消亡。对流雨带的西北侧为宽广的带状斜压云系,东南侧为副高控制的晴空区。对流雨带发生于对流层低层(700 hPa以下)的对称不稳定区,700~500 hPa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弱的惯性不稳定。随着对流的发展,700~500 hPa的对流不稳定度明显减弱,而惯性不稳定明显加强。对流层低层为倾斜上升区,中高层为垂直上升区,左侧对应下沉气流,呈现明显的倾斜对流和垂直对流的混和特征,体现了对流—对称不稳定的作用。对流层低层(750 hPa以下)锋生的存在提供了对流—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有利条件。对流雨带与500~800 hPa等厚度线基本平行,而与500 hPa等高线存在明显的交角,雨带中的对流单体随环境气流移动,雨带符合与对称不稳定相联系的带状降水特征。上述结论对实际预报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的位置和走向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