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8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作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能够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是地震应急救援与指挥决策重要的支撑平台。随着学者对地震应急领域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开发新一代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条件。本文基于甘肃省分震级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地震应急专题图设计等研究基础,研发了新一代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原型系统,实现了软件自动触发、分震级地震影响范围估计、分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计算,自动生成地震灾情评估报告,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该软件能够提升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响应能力,能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可靠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2.
应用全球OLR场作山东季降水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球月平均OLR场再分析资料,采取气象要素相关场显著性检验统计模拟的方法,找出与山东省各季降水量显著相关的OLR场,以该场中显著相关区内OLR的区域平均为因子,采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山东季降水量预报模型,并由此做出1999年各季降水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2006—2015年青岛冬半年不同相态降水的统计分析得出,青岛冬半年纯雨日数1月最少,纯雪日数2月最多,12月和1月是雨夹雪及雨雪转换日数占当月降水日数比例最高的两个月。通过个例分析表明,雨雪转换过程多与冷空气入侵相联系。温度场和风场条件能较好地反映出雨雪转换的特征,降温和风向转换在850 h Pa以下层更为明显。探空资料分析表明,850 h Pa、925 h Pa、1 000 h Pa和地面气温对不同相态降水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越低层指示性越好。0℃层高度对不同相态降水同样具有指示意义,100~500 m高度是雨雪转换的关键高度层;以不同高度层气温为指标确定出青岛冬半年降水相态预报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4.
2015年4月2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船在东海黑潮暖水区观测到了一次夜间云顶逆温边界层发展的过程。本文利用船载数据及UCLA_LES3.0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讨论边界层发展的原因以及云对边界层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海表潜热通量的供应使边界层内水汽增多,水汽抬升凝结成云。云的产生使边界层内水汽通量、热通量以及垂向湍流速度的分布发生改变,云区的水汽通量变大,云顶的热通量发生突变,云区和近表面层均有湍流速度的极大值,云底有湍流速度的极小值。云形成过程中通过改变边界层内浮力项的贡献影响边界层的垂直结构,云区有正的浮力项贡献,云底以下有负的浮力项贡献。云顶长波辐射主要影响边界层中上层,在关闭辐射强迫后,边界层内比湿和位温的廓线没有明显变化,但最大垂直速度减小了20%,垂向积分的湍流动能降低了约30%,垂向湍流速度在边界层中上层不存在极大值,边界层内热通量廓线没有突变,水汽通量和热通量廓线分布与晴空边界层廓线相当。本研究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云顶长波辐射效应对大气边界层的反馈作用,为理解云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2009年黄海绿潮浒苔爆发与漂移的水文气象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和2009年,黄海中西部局部海区均出现绿潮浒苔,但由于绿潮爆发时间不同和漂移路径不同,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本文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绿潮浒苔的分布和移动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面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POM模式模拟的海流等资料,分析了2009年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因,并与2008年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期降水的明显增多与绿潮爆发有密切关系,降水过后海水中营养盐类充足,而且降水后黄海上空降水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海上浒苔迅速繁殖。2009年黄海西部降水明显增多的时间较2008年晚15 d左右,是2009年绿潮浒苔爆发比2008年晚15 d左右的重要原因。风力是浒苔在海洋中移动的主要强迫力,强劲持续的的东风或者东南风是导致2008年浒苔在青岛沿海登陆的主要外界强迫力,而2009年西南风使浒苔向东北方向漂移。SST变化对浒苔爆发的影响不显著。定量分析表明,浒苔密集区的移动更倾向于与盛行风向一致,向下风方偏右5~40(°)方向漂移,浒苔密集区的移速与海流速度更加一致,约为海流速度大小的0.8倍。  相似文献   
116.
山东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SST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发现赤道东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流区海温与山东夏季降水相关性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山东夏季旱涝年同期,前期SST异常的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相互关系,发现同期SST异常显著,前期赤道东太平洋SST负异常与500hPa,大气环流负WP相关型关系密切,北太平洋流区海温异常很可能受环流异常的调制,利用2-4月高相关区SSTA做当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的试验和利用赤道东太平洋区3月、北太平洋流区7月海温做长期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