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对9711号台风Winnie登陆转向渤海、在辽东半岛地区引发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并分析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和地形对辽东半岛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Winnie影响辽东半岛期间,与其西北和东北部的冷空气相互作用,在半岛东侧和北部出现局地垂直次级环流,有利于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发展。(2)地形对台风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降水量与地形的走向一致,迎风坡降水量增加,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在辽东半岛地区造成的降水量约占模拟总降水量的40%,强降水区与辐合带相对应。(3)地形强迫作用加强了低层的偏东气流,有利于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系统的生成、发展,从而导致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加强和维持。(4)地形强迫作用可以改变台风的局部环流。当地形强迫产生与台风环流相同的气旋性扰动时,台风环流局部增强,降水量相应增大;当地形强迫产生与台风环流相反的反气旋性扰动时,台风环流局部减弱,降水量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52.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 data on 1.0°×1.0° grids and data from the Tropical Cyclone yearbook(2000),a diagnost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apid weakening of typhoon Xangsane.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harp decline in the intensity of typhoon Xangsane resulted from its movement into the coo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rea in the East China Sea,the intrusion of cold air from the mainland into the typhoon,and a rapid increase of the vertical wind shear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led to the demise of the typhoon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moisture transport into the typhoon.Furthermore,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largely modulated the rapid weakening of typhoon Xangsane.  相似文献   
53.
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观象台风廓线雷达资料及污染资料,分析了2005年11月2-5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中低空扰动、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对中低空的扰动很敏感,且扰动越靠近地面,层次越厚,污染指数下降越明显;城区PM10浓度明显高于清洁对照站定陵,但北京地方性山谷风对城郊浓度日变化有明显影响,当谷风加强时,定陵站浓度接近城区并有可能高于城区浓度,谷风有对城区重污染向郊区输送的作用;雾霾天气下热岛效应显著,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相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说很小。  相似文献   
54.
北京地区热岛非均匀分布特征的卫星遥感-地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北京城市热岛总体演变趋势及其多尺度非均匀分布特征与城市建筑群面积、中高层建筑群空间布局的相关关系。采用晴空过程北京城郊地面自动气象站AWS(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气温观测真值对卫星遥感云顶黑体温度TBB(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 on the top of cloud)高分辨率场实施变分订正,解决城市热岛研究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的客观性订正问题。研究结果揭示了北京城市建筑群面积及中高层建筑群布局对城市热岛群总体演变趋势、多尺度热岛群非均匀分布特征的显著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北京晴空过程城区及近郊区多尺度热岛效应可由强、弱程度不同的热岛群"合成",北京地区热岛分布呈多尺度非均匀特征,即城区东西两侧为强热岛区,城西北园林区与古城中轴线区域为相对弱热岛区;在北京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城郊街区热岛群的非均匀分布特征与城市建筑群布局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城市建筑群面积及中高层建筑密集程度的差异可产生区域性强弱不同的热岛效应,这间接反映出北京城郊中高层建筑群暖气或空调排放热源的局地影响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发展有关建筑群布局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大连地区一次区域暴雪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6~7日大连地区暴雪过程的回波演变和要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雪期间,多普勒雷达显示为20~25 dBz的层状云,回波高度不超过3 km,对流层中下层的高空冷暖平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因。采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对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这次过程强降雪中心的强度、位置及强降雪的变化时间。这次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和地面华北气旋。诊断分析了强降雪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及降雪期间的中尺度特征和云物理过程。高空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和低层辐合相叠置及高空正涡度的下传,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地面华北气旋的发展。降雪前的增暖增湿与北方冷空气的楔入使大连位于sθe能量锋区和水汽辐合区内,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是强降雪产生和维持的有利因素,中尺度系统维持时间相对短暂。降雪期间,云中水成物的相态分布与温度密切相关,这次降雪过程只有气、固两相粒子作用。冰相粒子主要维持在600~300 hPa,其下部与雪区相对应。冰相粒子发展加强,地面降雪增大;冰相粒子减弱消失,降雪减小停止。  相似文献   
56.
统计分析了近50 a(1949~1998年)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得出了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与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的活动频数、移动路径、强度以及相关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With the data from the Tropical Cyclone Yearbooks between 1970 and 2001,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features of landfall TCs (noted as TCs hereafter) in China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focused on landfall frequency, locations, sustaining, decaying, transition, intensification and dissipation et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staining periods of TC over land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landfall spots, and increased from Guangxi to Zhejiang. The most obvious decreasing of TC intensity occurs mainly within 12 hours after landfall. The stronger a TC is,the more it decays. The areas over which TCs are dissipated can be in Heilongjiang, the northernmost, and Yunnan, the westernmost. Besides, Guangxi is an area with high dissipating rate and subject to TC dissip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58.
运用台风移动涡旋影响域统计分析动态区域序列概念,采用 3个目标台风卫星TBB资料 ,对台风螺旋云带波列结构特征进行了功率谱合成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出台风涡旋中心与周 边区域对流云的相关场呈螺旋带波状特征;台风影响域螺旋波亦表现出显著次天气、中尺度 波动特征,其波动周期尺度及其传播相速可类似重力内波与涡旋Rossby波,即周期呈双峰特 征,为大于6h与24h左右时间尺度;螺旋波高、低空流型特征与台风的维持、发展结构特征 相关;扰动TBB场时间偏差分布呈类似涡旋Rossby波螺旋波列,其波列路径与涡 旋Rossby波传播特征相似,并提出了台风涡旋螺旋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9.
Helen台风(9505)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台风西行北翘是小概率事件,预报具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应用中尺度模式MM5,对具有南海台风西行北翘路径特征的9505号强热带风暴(Helen)的异常路径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出现断裂,副高主体减弱东撤,导致Helen在断裂点处北翘,此异常路径是环境场与Helen本身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场的主要天气系统(如副热带高压、高空冷涡)与Helen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未影响副热带高压薄弱地带的出现以及Helen在副热带高压断裂点处的北翘,但对Helen北翘后的路径有较为明显的影响.Helen的水平结构(包括风廓线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等)变化对其异常路径影响有一定影响,其中风场的非对称结构变化对其异常路径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最大风速位于台风环流的东北象限,模拟得到的Helen路径无明显的北翘过程,为持续的西北行;当最大风速位于台风环流的西南象限,Helen路径为显著的西行北翘异常路径.  相似文献   
60.
在研究未来15年国家社会发展对减轻自然灾害科技支撑要求、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与暴雨、洪水、崩塌一滑坡一泥石流)科技工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提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凝练出了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项目课题研究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