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182.
海底电缆采集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海洋托缆地震资料采集,检波器放在海底进行地震信号接收,一般是多分量检波器。检波器由于和海底的耦合性不好,一般信噪比较低,接收到的有效信号很弱,而地滚波和转换横波等噪音能量很强;其中转换横波对信号的干扰较大,也较难衰减。通过对乌石工区海底电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据在共检波点域转换横波噪音相干性较好,于是在共检波点域使用τ-p变换方法将转换横波从数据中分离出来,分离转换横波后的陆检分量数据信噪比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3.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北部大洋山钼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7.3±2.6)Ma和(176.5±1.6)Ma, 为早侏罗世;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8.0±2.7)Ma, 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具高Si,富K和贫Fe、Mn、Mg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P、Th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 =0.39),结合其低Cr、Ni、Co质量分数和低Mg#值(Mg#为27.25),指示壳源岩浆特征;闪长玢岩偏碱,富K和Na,Ca、Ti、Mg等元素质量分数中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Th和HREE相对亏损,具俯冲带弧岩浆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和闪长玢岩的形成均受到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的影响,蒙古—鄂霍茨克洋残留部分在大兴安岭东北部俯冲闭合时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  相似文献   
184.
为了研究宝清县东部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按照4个点/km~2的采样密度在宝清县东部主要农耕区采集了17 470个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有机碳、pH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在(0.01~1.17)×10~(-6)之间,平均含量0.326×10~(-6); 73.53%的土壤为足硒土壤,21.14%的土壤为富硒土壤,4.56%的土壤硒潜在不足,缺硒土壤只占0.77%,无硒中毒地区。不同成土母质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残坡积物冲积—洪积物花岗岩沉积岩基性—中性火山岩;不同土壤类型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暗棕壤水稻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田旱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和p H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5.
美国补偿湿地及湿地补偿银行的机制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补偿湿地(Mitigation Wetland)和湿地补偿银行(Mitigation Wetland Bark)是美国独有的,它是美国保护湿地,保护环境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6.
成藏期后的断层活动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油气勘探中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油气富集差异性,利用地震解释资料和钻探资料,研究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结果表明:沙二段内主要发育4条走向相同的断层,在主要油气成藏期—东营组沉积末期之后馆陶组—第四系的活动过程中,其中f1断层活动强度最大,对油气聚集的破坏作用最强;其次是f3断层,再次是f4断层,f2断层活动最弱,断层后期活动强度与油气分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断层后期活动强度越小的断层或部位,油气越富集,油气钻探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约为2m/Ma.  相似文献   
187.
汶川地震中云南地区地下流体典型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云南地区数字化和模拟前兆观测资料,确认滇东北及邻区水富水位、渔洞水位、曲靖地温及丽江地温等流体典型异常,与汶川8.0级地震的孕育及发生有关。分析认为:①汶川地震的典型流体异常与云南强震异常具有相似性;②汶川地震孕育与发生影响的区域性与多样性;③水温中期异常和数字化分钟值异常是值得关注的新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8.
该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通过运用钻探、静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 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进行桩基选择对比, 提供单桩允许承载力和沉降量估算并对基坑开挖与围护作了分析, 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9.
额尔齐斯-佐伦-黑河缝合带是古亚洲造山运动形成的巨大取型构造带,该构造带横穿我国北疆,是控制和影响中国北部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带之一。额尔齐斯-佐伦-黑河缝合带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中国大陆板内构造的北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地域辽阔、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中强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具有强烈影响,区内构造运动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0.
张立  赵洪声  陈静  刘耀炜 《地震》2008,28(4):52-58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地区MS≥6.0强震震中区(大姚、 永胜、 宁洱)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震中区水位在强震发生前具有一种共同变化特征, 即强震大多发生在水位上升至最高水位后的反向下降过程中。 震中区水位的这一异常共性, 有助于今后对云南强震的地点判定。 而强震震中区这种震前高水位的形成, 借助统计分析确定为降水所致。 水位上升使地壳构造应力得以积累, 水位下降使积累的应力骤然释放, 导致强震发生, 该项研究也为地球表层水运动的致震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