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柴达木盆地内部发育有丰富的基底和浅层断裂,二者之间的成因机制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基于高精度三维地 震反射数据和钻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背斜的深、浅断裂系统的几何形态和相互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南八仙 地区主要发育两条近EW走向的高角度基底断裂,分别为南倾的马仙断裂和北倾的仙南断裂,都是中生代晚期就开始发育 的老断裂,并在新生代重新活化。在新生界内部还发育NW走向和近EW走向两组浅层正断层体系,断距都很小。NW走向 正断层主要位于马仙断裂南侧(上盘),呈雁列式排列。近EW走向正断层范围较小,仅局限在南八仙背斜核部、仙南断裂 上部,由一系列近平行的正断层组成,在仙南断裂上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地堑构造,切割了NW走向的正断层体系。分析认 为NW走向正断层与马仙断裂左旋走滑导致的尾端拉张有关,而近EW走向正断层体系与高角度仙南断裂逆冲活动导致的 浅层剪切拉张有关。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广泛存在的浅层断裂成因多变,深、浅断裂耦合关系十分复杂,先 存断裂在新生代构造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为揭示柴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以及对阿尔金山前东段岩浆岩分布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XPF)等方法对柴北缘冷湖地区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冷湖地区玄武岩结晶年龄为(282±3) Ma,为早二叠世;岩石具有低Si、K,高Ca特征,属中钾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相对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Eu弱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特征。模拟计算显示玄武岩源区主要组成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有20%±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冷湖地区玄武岩应形成于岛弧环境,限定了柴北缘晚古生代古特斯洋的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3.
我们在实验室合成了大长度的甲烷水合物,通过其拉曼光谱确定不同高压下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其弹性波速度.多晶的甲烷水合物合成采用细粒冰作为开始材料,把这些冰粒包裹后放进一个金属压力容器中,压力容器浸没在一个水浴池里,水浴池开始温度约为0℃,向压力容器注入18 MPa的甲烷气,然后使水浴池缓慢升温到9℃,这个升温过程重复两次,整个过程用时最少2天.合成的甲烷水合物结构相对松散但尺度相对较大,直径25~38mm,长度90mm.  相似文献   
134.
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已经成为生产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地面模型和数字影像地图的主要测绘仪器。为了保证上述3种产品的精度,如何确定像片扫描分辨率以及如何执行现行国家规范或行业标准(本以《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为准,以下简称规范)中的精度指标是大家所关心的,现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探索全数字化测图中保证产品质量的相应措施,避免生产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5.
张永战 《中国岩溶》1995,(Z1):117-121
本文对南京汤山古人类遗址洞穴—葫芦洞作了考察研究,阐述了葫芦洞及其堆积物的特征,分析了其成因。认为自中更新世以来,汤山地区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指出葫芦洞内并非真正的古人类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6.
滇中盆地是在长期隆起的川滇古陆核(习称康滇古陆)于印支晚期经剧烈沉降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中的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是滇中与川西南重要含煤层位。通过对该区历年煤炭资源地勘资料、区域地质调查与科研成果的综合分析,在盆地成因、古构造活动与后期改造及聚煤古地理类型方面形成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在原大、中型煤矿区外围深部有利地带寻找隐伏煤田的具体意见,企盼滇中盆地的找煤工作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7.
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在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综合信息模型评价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基本安全区4个等级。其中,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6%和23.2%,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不同规模的滑坡灾害经常发生,因此潜在危害也很大;低危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7.5%,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基本安全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5.5%,在人为因素的诱发下可能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适合于大型工程建设和城镇居民点建设。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及主要造岩矿物的成因机理,本文利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矿物特征差异性及矿化作用开展研究。分析认为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发育厚层泥晶碳酸盐岩,单层厚度3~5 m;局部发育薄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以30~50 cm为主,单层最大厚度2 m。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以凝块石为主、局部发育叠层石,二者混合共生,通过扫描电镜在微生物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大量钙化的细胞外聚合物(EPS)组构与少量微生物化石,为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提供了生物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矿物类型为方解石,微观组构复杂、类型多样,包括球粒、团粒、菱面体以及片状结构等。球粒粒径分布范围50~80 nm。团粒由若干纳米级球粒聚合黏结形成,粒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片状方解石往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粒径通常为1~10μm。(2)发现大量钙化EPS组构及疑似微体化石,包括球状、杆状及丝状体。杆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4μm,长0.5~1μm。丝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3~0.5μm,...  相似文献   
139.
塔中Ⅰ号构造带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沿着塔中Ⅰ号构造带分布,塔中Ⅰ号构造带发育过程与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揭示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活动期次、形成机制及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新的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复原技术,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塔中Ⅰ号构造带为受控于塔中低凸起基底断层转折褶皱向前传递的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带;2) 塔中地区识别出了上奥陶统、志留系两套生长地层,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主要活动时间为中晚奥陶世-志留纪;3) 塔中低凸起东部构造活动强于中西部,东部累计缩短量为58.14 km,累计缩短率为20.84%。综上,认为塔中低凸起的形成与演化是受控于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挤压构造背景下,基底发育断层转折褶皱,晚奥陶世以后,塔中低凸起进入构造拓宽期。早海西期,基底断裂活动基本停止,塔中低凸起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