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发育大量的下二叠统火山岩。地球化学指标显示南天山南缘西段拜城县宿相厄肯沟出露的下二叠统小提坎立克组玄武岩为拉斑玄武岩(里特曼指数δ=2.93)。 该套岩石低FeOT、MgO和全碱(Na2O+K2O),高CaO和Al2O3,相对高钠,低钾; Rb、K、U和Ba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 稀土配分曲线整体协调一致,为向右缓倾的曲线,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 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呈"驼峰状"; 玄武岩的母岩浆经历了以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强烈的陆壳混染作用。同位素组成 143 Nd/144 Nd =0.512 849±0.000 005, 87 Sr/86 Sr =0.706 845±0.000 014; -10<εNd(t)<0,且εSr(t)>0,模式年龄TDM 为1.463 279 765 Ga。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小提坎立克组玄武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具有主动裂谷作用性质,说明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当时处于碰撞后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22.
郑元满  姚长利  张晨 《现代地质》2012,26(6):1225-1230
由于三维反演计算非常耗时,导致目前的重磁三维自动反演系统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为了改善工作效率和提高反演结果的质量,提出实时可视化自动反演方式,设计并开发了一个重磁三维实时可视化反演系统。该系统在三维反演计算的过程中,将中间反演结果同时进行成图可视化,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分析和评价中间反演结果并能修改参数,以此来介入和引导复杂的反演过程,快速有效地得到比较理想的反演结果。该系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引导性特点。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3.
张晨  曾坚 《地理研究》2022,41(4):1018-1031
大气不仅是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随着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传统大气污染等概念大多阐述大气研究的单一维度,未能全面反映大气的整体功能和特殊之处,因此本文提出“大气安全”概念。通过梳理大气的生态系统服务,构建大气安全的理论框架。最后,应用该框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在总结大气安全分维度、分区域的特点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明确大气治理的重点区域和领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利用美国台风联合警报中心的best-track热带气旋信息数据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平衡反馈(EFA)以及广义平衡反馈分析(GEFA)方法,结合EOF,探讨海温异常模之线性作用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CGN)变化的影响。单个海盆SSTA模的EFA结果显示,TCGN对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经向模(TP2)、北太平洋第二模(NP2)、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模(IOBM)、北大西洋第一模(NA1)及第二模态(NA2)的反馈响应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TCGN变化与热带太平洋第一模(TP1)、IOBM、NA1有显著的统计关系。GEFA的结果显示,IOBM和NA1对TCGN变化的强迫作用通过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GEFA与EFA的差异反映了TP2、NP2和NA2分别受其它海盆的影响明显;GEFA与多元回归结果的差异反映了TP1具有强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表明GEFA能够鉴别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  相似文献   
25.
1958年第10期"地质与勘探"中所介绍的简易自制测角仪,经我队实际应用后,确实较以前用地质倾斜仪等测角方法既简便又精确.但在实际运用中,经我们进一步改进后,操作更加简易,误差大大消除.一、改制前测角仪的误差及其校正原理:1.未改制前测角仪的误差:(1)当测角时将测角仪全部靠近立轴时,但并非固定,往往产生左右摆动情况,很难达到理想的位置,如图1.  相似文献   
26.
运用TOPSIS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橄榄型”结构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及非均衡分布特征。关联强度在空间、时间上呈“由东向西、由点及面”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整体网络特征向网状化、稠密化、纵深化发展;个体网络特征向均衡化发展,更多城市扮演“中心行动者”角色,形成“东—西扩展、沿海—内陆延伸”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网络结构。数字经济发展受时间、空间距离以及政府干预度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居民收入、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的差距过大会制约城市间数字经济发展关联。  相似文献   
27.
张晨  周雅迪  宋迪迪 《湖泊科学》2023,35(6):1949-1959
基于1990—2018年于桥水库流域入库河流与水库的逐月总氮(TN)和总磷(TP)监测数据,整理并分析了1990-2002、2003—2014和2015—2018年3个时段TN、TP浓度和氮磷比(TN/TP)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流域内点面源污染削减、调水、氮磷滞留等对营养盐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8年于桥水库TN浓度年均值在1.14~3.74 mg/L之间,水库TP浓度年均值在0.025~0.131 mg/L之间,多年TN/TP平均值为45,远高于淡水磷限氮磷比,是磷限水库。于桥水库流域5个测点中,沙河TN浓度最高,黎河TP浓度最高,入库TN、TP浓度大于库区,水库TP滞留率略大于TN。水库TN、TP浓度在2000s中后期下降,之后出现反弹。原因是2003年水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入库营养物浓度降低;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于桥水库的引滦水量减少,TN的稀释效应弱化,上游来水TP浓度上升与水库内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的增殖,导致第三时段水库内TP浓度上升。基于月尺度水质分析,夏季水库TN浓度最低,TP浓度达到峰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历年6—10月的水库Chl.a浓...  相似文献   
28.
张晨  周霞  李勇  杨骥  李林 《热带地理》2020,40(2):266-277
基于广州市常见的绿化植物,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通过设计半封闭的大棚实验方案,探讨了滞尘污染下不同植物叶片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1)滞尘时间是影响绿化植物累积滞尘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滞尘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饱和之后会呈减少的趋势。2)在可见光波段,受叶面尘影响,叶片光谱反射率升高,且随滞尘量的增加而升高;在近红外波段则相反,光谱反射率随滞尘量的增加而降低。3)叶面尘对植物叶片的光谱特征参数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滞尘量与植物的三边位置无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植物的NDVI受叶面尘影响的程度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朱蕉>红花檵木>金叶榕。文章设计的半封闭大棚实验方案为植物滞尘效应的长时间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传统光学遥感手段以及SAR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包含一定的植被信号,如何准确估计植被高度并将其从包含植被高信号的DEM中扣除,对生成高精度DEM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ICESat-2/AT-LAS数据和TanDEM-X DEM的林下地形生成方法.首先利用ICESat-2 ATLAS数据联合MODIS、温度、降雨及高程等辅助信息通过随机森林进行建模及预测,实现空间连续植被高反演;之后,在估计X波段InSAR森林区穿透深度基础上,利用反演所得植被高,扣除TanDEM-X DEM中的植被高信号,得到林下地形.选取我国东北地区作为试验区,实验结果表明:反演林下地形精度为9.14 m,相比原始Tandem-X DEM的精度提高21.2%.  相似文献   
30.
基于神经网络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对目前较为流行的强度折减法的理论进行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模拟人脑的思维,可以在完全不知道数据分布形式和变量之间确切关系的的情况下处理边坡各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利用这一优势预测分析不同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将已经通过工程手段计算出结果的数据以输入单元、隐含层和输出单元的形式代入系统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不同的屈服准则对应训练出不同的网络系统。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检验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还使用这一方法预测了不同剪胀角对边坡破坏的影响程度及趋势,结果显示,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使用DP4和DP5准则所得到的效果较好,DP1准则的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