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相对湿度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华  杨再强  李叶萌  张波 《气象科技》2013,41(6):1128-1133
以黄瓜“津优1号”为试材,于2011年4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人工环境控制试验,设计8个相对湿度梯度,用LI 6400进行光合参数的测定,系统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减小而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相对湿度为75%时达到最大;而气孔限制值在相对湿度为75%时降到最低;黄瓜叶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指数关系:Pmax=22375e189085fRH;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减小,黄瓜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叶面水汽压差呈负相关,而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湿度、蒸腾速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2.
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24个"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实施地的"两个体系"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分析了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在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促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惠民利民等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各地的建设内容、成功经验、工作亮点和特色,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设现状和有关要求,对今后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3.
本地段大部分岩石为片麻岩和火成花岗岩,岩浆及其热液使有些变质岩改造,所看到的变质岩应归因于同构造的渐进变质作用。证据有:典型的花岗鳞片变晶结构,高度发育的片麻构造,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Bi—Pl—Kf—Qz,此外,区域性的各斜长石An牌号的连贯关系,仅仅局部性的与绿帘石密切共生的那些少量斜长石的An牌号的有规则变动,显示了,变质平衡在总体上的完成。再则,三叉连接结构伴着出溶的钠长石边,反映出变质后的退火作用的存在。花岗岩具有种种主要的足以说明岩浆成因的特征。其中,明显的贯入行为以及表明岩浆逐步冷却作用的各不同斜长石依An牌号大小次序先后结晶,是很重要的。作者发现:在这些岩浆的和变质的钾长石中,双晶形成过程相似,双晶图案有异,光轴角的数据各具特色。据此,作者探索一种方法,无需使用X光衍射方法,有效地鉴别和研究不同成因的钾长石。这里出现不少混合岩化片麻岩。从科学严格性来衡量,所见到的几乎都够不上称混合岩。  相似文献   
54.
CLUE-S模型应用进展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地利用变化是景观生态学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CLUE-S模型可以全面考虑自然和人文因子,通过迭代方法综合空间分析和非空间分析,较好地模拟小尺度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空间性、竞争效率性等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形...  相似文献   
55.
降尘过程指示的沙尘循环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降尘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沙尘源区的性质、输送距离、降雨量等。利用甘肃省10个城市15 a间(1986—2000年)的降尘监测资料与气象资料,主要分析了沙漠戈壁区与黄土区降尘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①西北干旱区的降尘量主要与沙尘事件频次有关;②沙漠戈壁区的大气降尘量大于黄土高原区;③降尘量在强沙尘源区,呈现出显著的高值中心。随着沙尘自西向东输送,降尘通量随输送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6.
气象干旱时空表达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陶云  郑建萌  樊风 《高原气象》2012,31(5):1332-1339
为了对气象干旱时空表达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气象干旱时间面积函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MD(Meteorological Drought),并利用1952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云南省全部站点逐日降水、气温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干旱CI指数,计算和分析了MD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1)MD可客观、准确地表达近60年来云南发生干旱的过程和强度,解决了以往确定气象干旱事件时对持续时间和面积大小界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MD不仅可以完整地描述和比较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上的干旱事件,还可以连续滚动描述每个干旱过程的演变;(2)MD计算结果表明,1952-2010年云南干旱较严重的年份是:1959,1963,1966,1969,1974,1979,1984和2010年,其中,2010年为近60年来最旱的一年,干旱发生的时间比其他干旱较严重年份平均提前了90天左右,形成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罕见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5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09年秋季东亚中、低纬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西南干旱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秋季不同ENSO状态下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差异,并与2009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和南海之间环流形势在2009年秋季发生不对称变化,造成两地上空气压梯度减小,孟湾和南海上空分别出现一个反气旋式和气旋式距平环流中心,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处于两距平环流中心之间偏北距平风控制之下,使得进入我国的西南气流异常减弱。水汽输送随之出现变化,南海南部季风低压水汽环流圈异常偏强,孟湾和南海水汽主体经中南半岛重回南海而未进入我国,最终造成我国西南降水异常偏少,出现干旱。这段时间内,西南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加剧了干旱程度。在El Ni o年,我国西南及江南地区秋季水汽通量比La Ni a年明显增大,西北及华北则减少。2009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南海一带水汽输送特征与普通El Ni o年特征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状态,经对2009年秋季东亚El Ni o影响特征作简单模拟还原和分析,认为上述差异可能与El Ni o反气旋环流影响位置偏北有关。  相似文献   
58.
利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蒙古地区12个探空站的资料,求算全区空中水汽含量,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1月份内蒙古地区月平均空中水汽含量最低只有0.303cm;7月份月平均空中水汽含量最大达到3.106cm;空中水汽含量高值区在河套地区有西凸的倾向;空中水汽含量和降水量分布有正相关关系;逐年平均空中水汽含量处于缓慢的减少过程中.  相似文献   
59.
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张文  王珏  孟英杰  徐明 《湖北气象》2009,28(3):215-221
利用NCEP资料、LAPS产品、地面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对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贝加尔湖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西南急流发展、低层切变线南压和低涡东移的条件下发生的;低空急流的发展使大气强烈转暖,低层辐合与正涡度、高层辐散与负涡度及其相互配合,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冷空气南下在高温高湿的长江流域形成锋区以及西南急流加强,不仅向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还与切变加强、低涡东移共同造成能量锋区锋生,沿低层θse能量锋区及切变线有多个对流云团和强回波生成引发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60.
基于历史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广东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风雨及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粤西沿海地区受TC大风影响最为频繁,但TC经济灾损率和受灾频次在粤西和粤东较重。根据广东省TC风雨和直接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广东分为粤西、粤东、珠三角和粤北4个区域,进而利用演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各区域TC经济灾损率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模拟的TC经济灾损率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达0.66以上,基于该模型对独立样本的预测检验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61以上(显著性水平a=0.05)。这表明,基于演化建模方法建立的广东省各区域评估模型在广东省TC灾害评估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