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刘爱民  张慧 《贵州地质》1999,16(2):130-135
前人对高寨田组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的方案较多,争议颇大。笔者通过对贵定地区的1:5万区调,认为该区的高寨田组可划分为6个岩性段,其总体可与桐梓-遵义、印江-石阡两地区的岩石地层进行对比,从而使黔中-黔北的岩石地层单位统一起来。关于黔南志留系底部的一套砾岩层,前人一般认为属海滩沉积,并划分出不同的沉积类型,笔者根据砾石的分布和沉积特征,以及上覆地层的沉积关系,认为属陆相冲积扇体系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252.
甘肃省清水县07#流量井先后多次出现过水变蓝的现象.该井位于地热异常区,地下深部流体活动异常.本文通过清水流量井地质环境调查,从物理化学两个方面分析了地下气体的成因、储存及运移机理,并利用地下流体"气-液二相对流模式"快速运移机理,结合异常期间水质分析的结果,探讨了清水流量井水变蓝现象的原因,对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3.
刘文剑  吴湘滨  张慧 《岩土力学》2008,29(11):3011-3016
运用黏弹性断裂、蠕变理论,对裂隙围岩在开挖时的蠕变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隧道开挖的双场耦合蠕变模型。运用Laplace转换,推导出围岩的径向位移函数表达式,分析了应力卸荷、渗流力的作用以及节理裂隙分布对径向位移的影响。同时,利用FLAC中的FISH语言编写了FISH函数,将计算隧道模型的数值及解析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径向最大位移变化量并不在主应力最大方向,也不在隧道顶端,而是受地应力分布、渗透水压和节理分布综合作用形成偏压位移,其结果可为隧道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4.
气象要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09年大豆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利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揭示了大豆不同发育期的气象因子和生物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气象要素对大豆产量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开花-结荚期的平均气温与大豆产量相关性最大,为0.90,其次为播种-出苗期的降水,相关系数为0.71,结荚-鼓粒期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分枝期的生物量和开花期的叶面积对大豆产量具有一定影响(r>0.5)。通径分析显示具有显著直接作用的因子是开花期的叶面积,不同发育期的气温与降水主要通过对生物量和叶面积的间接作用来影响大豆产量,结荚-鼓粒期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产量具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耦合气象因子与生物因子建立大豆产量回归模拟方程,能够较好解释大豆产量(R2=0.99)。  相似文献   
255.
单井多层位水温微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海口ZK26井的水温观测环境以及近10年的观测资料, 分析-153 m、 -336 m、 -510 m水温的频谱特征, 探讨单井各层位水温丰富的微动态信息, 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海口ZK26深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表现出不同的微动态特征, 与观测层位的频谱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水力性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53 m位于含水层负梯度区, 主要处于低频段, 而且高低频噪声较弱, 信噪比较高, 可以表现出较清晰的微动态特征, 如水温海潮效应、 震前异常、 同震效应以及震后效应; -336 m与-510 m水温位于非含水层, 主要处于高频段, 并且背景噪声较强, 水温微动态信息较弱。  相似文献   
256.
黔东桂北加里东期两类构造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造成华南强烈的构造变形,此次构造运动在黔东桂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两幕。综合构造变形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都匀运动作为局部的构造运动在凯里-三都断裂以西的黔中南地区影响明显;广西运动源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沿江山-绍兴断裂带陆内挤压作用,形成自南东向北西的挤压应力的远程效应,向NW影响的范围止于凯里-三都断裂带。两幕构造运动在时空格局联合影响下形成了以断裂为界的两类构造特征:断裂以西主要受都匀运动的影响,发育EW向平缓褶皱、正断层等构造;断裂以东主要受广西运动的影响,发育NE向的褶皱、剪切带等构造。采自高武地区NE向韧性剪切带中的样品,其白云母40Ar/39Ar测年坪年龄为(416.4±1.8) Ma,等时线年龄为(417.7±1.8) Ma;采自黎平地区NE向劈理带中的样品,其绢云母40Ar/39Ar测年坪年龄为(426.5±2.3) Ma,等时线年龄为(437±10) Ma,这些变形年龄代表了广西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限。  相似文献   
257.
258.
张慧  周安朝 《沉积学报》2000,18(4):515-520
借助于X光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较详细地揭示了内蒙大青山晚古生代(C2-P1)煤系中降落火山灰的蚀变特征,以此来论述沉积环境对火山灰蚀变作用的影响。泥炭沼泽环境中,降落火山灰以原地直接高岭石化为主,残留较多的火山玻屑和晶屑形态,并具斑状结构;非泥炭沼泽环境中,降落火山灰以异地凝胶化-多种粘土矿物化为主,微层理、微层面等沉积岩特征明显。火山灰降落的环境不同,其蚀变作用和蚀变产物亦不同。本文对加深煤系火山事件沉积的认识和研究煤系高岭岩的成因机理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59.
基于"广义重复地震"的思路,收集整理1990—2015年海南岛及近海地震丛发区事件,利用单台单震法呈现海南台网至海南岛及近海显著地震丛发区的波速比特征,初步探讨研究区地壳介质物性信息。结果表明:(1)地震丛至单台的整体平均波速比低于理想体的1.732,2008年前后各台站的平均波速比及波速比随时间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2007—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较长时间平静后的应力调整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应力传递作用有关;(2)地下介质的破碎程度及流变性影响波速比:地下岩石破碎程度高,介质流变性强可能会造成台站波速比相对高值,如QXL台、DOF台、CHM台、NAD台、SLL台等;(3)琼中南隆起区地下介质较致密、稳定,除特殊介质区的NAD台、CHM台、DOF台,其他台站波速比呈现相对低值;(4)2008年前后各地震丛发区视速度特征有差异,地震活动也存在明显不同,研究区可能处于应力调整状态;铺前—清澜断裂东西两侧呈现完全不同的视速度,主要影响来自岩性的不同以及火山地区热物质上涌等热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60.
苏鹤军  曹玲玲  张慧  李晨桦  周慧玲 《地震》2020,40(4):198-213
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准确判断是提高地震预测水平的前提。 据国内外相关统计, 真正具有地震预测意义的地震前兆异常数量十分有限。 因此, 厘清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对今后异常识别意义重大。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4个月, 甘肃清水温泉水氡出现大幅波动异常变化。 为了判断这次异常与九寨沟地震的关系, 在异常持续期间, 通过抽水实验、 水化学组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并结合九寨沟地震发震构造以及其他前兆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对水氡异常成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 对于水氡与水位的变化关系, 实验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 都呈正相关变化; 实验中水氡变化幅度与实际观测的相当; 水化学组分以及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清水温泉水氡异常期间, 来自地壳深部的流体并未增加; 清水温泉区其他前兆没有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 在空间上清水温泉与九寨沟地震震源区被两条深大断裂隔开。 因此, 清水温泉水氡大幅异常变化并非九寨沟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而是企业抽水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以及用水量不固定引起的。 该实例为地震前流体前兆异常性质的准确判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