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探讨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机制,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登山群砂岩及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SHRIMP锆石U-Pb定年显示登山群高山组凝灰岩年龄为855.5±8.2 Ma,叶家组流纹岩年龄为798.1±7.8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高山组砂岩物源区为大陆岛弧,形成于弧后盆地;叶家组火山岩为双峰式火山岩,流纹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高FeOt/(FeOt+MgO)和Ga/Al值、低CaO、MgO,εHf(t)值为7.9~10.9,富集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P、Ti的特征显示其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来自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OIB特征,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来自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背景.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结果表明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东段扬子与华夏板块拼贴时限为855~800 Ma之间.造山结束之后地幔物质上涌,华南板块进入裂谷期.   相似文献   
102.
张继彪  丁孝忠  刘燕学  张恒 《地球科学》2020,45(7):2452-2468
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一系列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对认识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会理地区天宝山组流纹岩和盐边地区辉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天宝山组流纹岩时代为1 011.9±8.9 Ma,辉长岩时代为910.6±4.7 Ma.天宝山组流纹岩具有高硅、高FeOt/MgO、高钾等特征;稀土含量(∑REE=292×10-6~401×10-6)较高,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的特征[(La/Yb)N=1.77~6.74],Eu负异常明显(δEu=0.43~0.56),与A型花岗岩相似;天宝山组流纹岩来自古老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盐边群辉长岩稀土含量(∑REE=54×10-6~98×10-6)较低,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Yb)N=1.46~4.72],Eu具有轻微的异常(δEu=0.81~1.31);岩石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无Zr-Hf正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岩来自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于岛弧环境.两期岩浆活动指示了扬子西南缘1 000~910 Ma之间构造动力学背景发生了转变,由伸展背景转变为挤压背景.   相似文献   
103.
王淼  周洪瑞  张恒 《地质学报》2020,94(4):1027-1045
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代沉积地层的时代归属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等是近年来地质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豫西鲁山下汤地区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黄连垛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研究,获得云梦山组年龄最小(年轻)的一批碎屑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58±63Ma,从而限定了汝阳群最早沉积年龄不早于1700Ma。结合洛峪群(上覆于汝阳群)上部洛峪口组近年的年代学标定(1611~1638Ma),将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700~1600Ma,即中元古代长城纪的中晚期,对应于国际地质年表的固结纪。云梦山组与黄连垛组中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1644~3179Ma,呈现1850Ma、2100Ma、2300Ma、2500Ma、2670Ma和2900Ma六个年龄峰值,对应于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古元古代重要的地质事件。云梦山组与黄连垛组分别以1850Ma峰值年龄段与2500Ma峰值年龄段的地质体为主要的物源区。根据云梦山组沉积组合性质及形成背景、熊耳群火山岩及其对应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熊耳群沉积岩夹层的沉积特征和盆地构造属性,综合分析认为熊耳群及其上覆的汝阳群形成于与"岛弧"共生的弧后盆地地区。并且根据云梦山组"同沉积锆石"具"岛弧"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云梦山组沉积时期附近的岛弧火山仍在持续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4.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引起广泛关注,沉积微相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 其 沉 积 环 境,高 能相带是后期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沉积微相的展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的研究依然薄弱。基于大量的岩心、薄片以及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以及古地貌恢复技 术,总结了研究区发育的主要岩相类型和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模式,对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展布作出了全面的总结。研 究 结 果 表 明:①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识别出10种岩相: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球粒 灰 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生 物 格 架 灰 岩、含 生屑藻粘结灰岩、泥质藻粘结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②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划分出台内颗粒滩、台 内 生 物丘、灰泥丘、滩间海和台内洼地5种沉积亚相;③基于古地貌的恢复和地层厚度的研究,证实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属于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类型,并将其缓坡类型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05.
106.
以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动画课件工具箱为例,从MATLAB语言的特点、对象的本质、优化界面设计、完善动画功能的角度提出一个MATLAB课件工具箱完整、可行的设计过程,最后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7.
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恒  李适宇 《海洋学报》2010,32(1):34-46
通过建立一个珠江口三维水质模型,对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潮汐、风及上升流间歇性破坏层化,令溶解氧垂向对流及扩散通量的方向和大小随潮汐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西四口门海域,由于水体层化稳定,垂向上对流及扩散作用产生的溶解氧输运通量都较小,且相互平衡;在伶仃洋内的深槽,径流与潮汐的相互作用强烈,层化被间歇性地打破,溶解氧的垂向对流通量大于扩散通量,导致底层溶解氧浓度产生波动;在伶仃洋内的西部浅滩上,层化相对稳定,溶解氧的垂向扩散通量大于对流通量。这表明在珠江口不同区域,垂向的对流扩散作用对溶解氧垂向输运起不同作用,从而影响表底层溶解氧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8.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都超过95%,且其FScore为0.97。2)截至2022年,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侵蚀面积共有435.5 km2,各县(市、区)崩岗侵蚀面积差异明显,年变化趋势不一。其中,五华县崩岗侵蚀面积最多(199.2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16.29 km2/a。梅江区崩岗侵蚀面积最少(1.6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0.18 km2/a。3)韩江中上游地区崩岗发生概率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地质类型、人口密度、大气压、降雨量、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等10个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高程、坡度、地质类型、大气压、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对研究区崩岗发生为正向影响,植被覆盖、人口密度和降雨量对崩岗发生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江南造山带东北段歙县岩群和昱岭关群是皖南地区重要的前寒武纪地层单元。本文对皖南地区歙县岩群昌前岩组和昱岭关群井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年研究,获得昌前岩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52±6 Ma和840±11 Ma,井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09±10 Ma,为皖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根据最新获得的锆石U-Pb年龄数据,确定歙县岩群的时代与江南造山带区域范围内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以及溪口岩群相当,其上覆的昱岭关群与下江群、丹洲群、板溪群、马涧桥组、登山群以及上墅组等地层单元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10.
四川巴中地区3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巴中地区4个站点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滑动平均、MK法及MHF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和温度的年际、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的年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暖→冷→暖3个阶段,并呈现出8年的准周期变化特征;冬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暖→冷→暖3个阶段性特征,而夏秋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则显示出暖→冷→暖→冷4个阶段性特征。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递减率为13.813mm/10年;春季降水量低于全国的春季平均水平,夏、秋季平均降水量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较为显著的2年和6年的准周期变化,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突变较多显示出其复杂性。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而冬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巴中气候特征的分析对巴中农业区划和生产安排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