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本文对川滇地区1988年以来MS>5.0级地震前后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主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曲线有一个非线性趋势增强的变化过程,主震后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曲线仍然保持上升的非线性增强,曲线上升的非线性增强对整个区域一定时间段内有后续地震的判断给出了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92.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BerriasianGValG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 BerriasianGBarremiGan期.   相似文献   
293.
饱和黄土稳态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永习  张得煊  罗春泳  陈军 《岩土力学》2010,31(5):1486-1490
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残余强度)是黄土边坡是否发生流滑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价饱和黄土的残余强度就需要很好地了解饱和黄土的不排水剪切性能。通过对重塑黄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发现饱和黄土有两种典型的不排水剪切特性:稳态特性和准稳态特性,且大多数情况下饱和黄土总表现为稳态特性,只有疏松的黄土表现出准稳态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黄土的稳态线与稳态强度线,用来分析黄土边坡的流滑机理。同时证明了饱和黄土稳态线的存在性和惟一性;探讨了描述黄土稳态性质的参数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物理含义;比较了饱和黄土与砂土稳态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4.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295.
寻甸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夹粉砂岩泥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摩洛河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细粒石英砂岩、泥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上部以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岩层中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一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潮坪浅滩相、瀉湖相和开阔台地相的沉积。总体上为海退一海侵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296.
基于亚洲夏季风与西风的影响范围将青藏高原划分为3个研究区,通过对比湖泊沉积物中多代用指标与晚全新世火山活动、北半球温度和亚洲季风指数,探讨了2 kaBP前后高原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并分析了不同区域湖泊对气候波动响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西南部湖面水位下降幅度大于西北部,更甚于高原东北部。这可能是因印度夏季风(Indian Summer Monsoon,简称ISM)强度减弱,高原西南部的湖泊更依赖于ISM降水的补给,因此对该季风所带来的水汽通量的减少更加敏感。而且,该时期的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简称NAO)的位相由负转正,使得青藏高原北部水汽辐合增强、降水偏多而南部降水偏少,进而导致高原南部湖面水位下降幅度普遍大于北部湖泊。导致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冷干的主要原因,本文归因于该阶段厄尔尼诺(EI Ni?o)的加强。除此之外,该时期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简称SAM)冬夏季的不同位相也通过复杂的海气耦合过程,跨越赤道对青藏高原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7.
卡而却卡地区地处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内。通过对卡而却卡地区花岗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区内原厘定的花岗片麻岩应为新元古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代为910Ma±3Ma,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石具高SiO_2、Al_2O_3、K_2O,贫FeO、MgO、CaO特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Eu中等亏损;岩石中不相容微量元素K、Rb、Ba、Th等强烈富集,Nb、Zr、Ce、Ta、Hf等富集一般,Y弱亏损。以上特征表明,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陆壳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环境,是东昆仑地区响应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298.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于古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299.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在退火模型及模拟方法、造山带及造山后剥露历史、构造热成像及地形演变和成矿作用等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应用成果,分析了目前在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机理、数据解释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今后会朝着深层次退火机理、新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和可操作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00.
昆明滇池及盘龙江磷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昆明地区松华坝水库-盘龙江-滇池水系表层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等磷的几种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磷形态分布曲线,从而为滇池水系磷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