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前兆,探明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递特征及规律,对水文干旱早期预警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上游1901—2020年长系列气象水文数据,采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情势,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滑动窗口法计算不同月份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递时间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引入湿润指数(HI)和水库指数(RI),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年来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均有加重趋势,且随时间尺度增大,干旱历时增长;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时间整体呈现明显时空异质性,即冬季长、其他季节短,西北部长、东南部短;干旱传递在春、夏季整体呈加快趋势,在秋、冬季整体呈减慢趋势,干旱传递时间变化与长江上游整体干湿状况和密集水电开发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的地质灾害勘查资料,结合广东典型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地质灾害点的点密度、面密度、体密度、坡度、岩土类型、断裂密度、年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弱情况等8个因子,建立镇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833个基本评价单元(0.5 km×0.5 km)的地质灾害综合易发性指数,并据此进行了银江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发现:银江镇地质灾害分区以中、高易发区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6.63%和36.67%,其中高易发区灾害点数量占到总数的74.08%。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减少银江镇的地质灾害危害性、风险性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水平螺旋度与沙尘暴的动力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2002~2006年高空流场和地面观测资料,计算近地面至500 hPa水平螺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值越大,500 hPa到近地面风速越大,西风增强,风速垂直切变越大,辐合上升运动越强,形成沙尘暴的强度就越强.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常常在河西走廊附近最强,导致其下游东南方发生沙尘暴.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与其下游沙尘暴发生强度有一致的对应关系:当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200 m2/s2时,未来24小时内该区下游将有沙尘天气出现,当≤-600 m2/s2时,6小时内该区下游将有能见度小于500 m的强沙尘暴天气出现,当≤-1000 m2/s2时,6小时内该区下游将有能见度小于50 m的特强沙尘暴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994.
1956-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全国565个台站1956-2005年冬季平均温度资料,将多年温度变化划分为偏暖、偏冷和正常三类等概率气候事件,由此给出了一个新的暖冬指数和暖冬的定义。结果表明:暖冬指数与中国冬季温度的变暖趋势相一致,并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变率分别为10%/10 a和0.4℃/10 a。近50 a暖冬事件共计发生13次,其中近85%的暖冬发生在1986年以后。受年际尺度变化的影响,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暖冬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华南南部,而东北、内蒙古及中部大部分地区为冷冬或正常。  相似文献   
995.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50 a来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北方,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西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多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干旱连年发生.干旱气候的产生带来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无论从全国或甘肃省的近50 a来干旱灾害可以看出,90年代的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干旱灾情最为严重,200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干旱气候变化引发干旱化趋势明显,其影响程度非常严重和深远,应重视和加强干旱气候与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极端干旱荒漠地区大气热力边界层厚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强 《中国沙漠》2007,27(4):614-620
通过对以往一些野外观测事实分析,发现在极端干旱荒漠区的晴天热力大气边界层厚度远远超出了以往在其他地区发现的热力大气边界层厚度,由此提出了荒漠地区超常厚度大气热力边界层现象。并且,讨论了控制大气热力边界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理因素,还对极端干旱荒漠地区这种超常厚度大气热力边界层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初步认为地表白天强烈加热和夜间快速冷却是极端干旱荒漠区出现超常厚度大气热力边界层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7.
长江中游马口-田家镇河段40 年来河道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数字高程模型(DEM) 分析了马口-田家镇河段1963 年、1972 年与2002 年河道地形数据,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河段过去40 年冲淤时空变化。研究结 果认为, 1972 年与1963 相比冲刷量达到789.9 hm3, 冲刷面积为39.7×104 m2; 2002 年与1963 年相比冲刷量达到1196.5 hm3, 冲刷面积为59.4×104 m2; 2002 年与1972 年相比冲刷量 达到960 hm3, 冲刷面积为54.3×104 m2。由以上结果认为, 马口-田家镇河段近40 年来以冲刷为主; 河道冲淤变化以马口卡口与田家镇卡口等窄深河段最为剧烈, 宽浅河段与顺直河 段冲淤变化较为和缓, 冲淤变化幅度不大; 卡口上、下端以淤积过程为主, 而卡口顶冲水流的顶弯部位以冲刷过程为主。研究河段冲淤变化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很大, 对未来三峡工程建成后, 三峡大坝下游来水来沙以及研究河段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甘肃省冬, 春季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冬、春季人工增雨雪的工作需要出发,分析了与冬、春季降水关系密切的部分气象要素多年变化特征,统计了有利于甘肃冬、春季人工增雨雪的4种环流型、云系与降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与冬、春季降水的关系,分析了有利于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天气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搜集的泥炭、贝壳砂堤、埋藏古树的测年数据,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点的测年资料以及海拔高程等的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生态环境变迁有密切关系,表现出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适应。马家浜时期气候潮湿,地面水域扩大,房屋大多以干栏式为主,而且遗址大多分布在山坡和湖汊岸边稍高的岗地、土墩上;崧泽文化期湖泊沼泽比较多,遗址多建于河湖间高爽处;良渚文化时期泥炭埋藏点的分布较马家浜与崧泽文化时期少,而且距离湖泊较远,表明当时地理环境有所好转,适宜人类生活的空间变得更为宽广,遗址的分布开始分散。对古遗址高程以及埋藏古树、泥炭^14C年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高程与地面水域扩张和缩小状况相一致。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影响人们居住地高低的因素较多,先人们的“择高而居”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部分地防止海水倒灌及台风和洪水灾害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手段,而不是全部,如良渚文化时期部分高遗址点是出于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我国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沿海滩涂区等低阻环境下开展电磁法深部探测工作的需求越发迫切.传统瞬变电磁法(TEM)一般观测感应电动势(dBz/dt)参数,其响应函数复杂,数据解译难度大,且衰减极快,勘探深度较小,不能满足深部探测的需求.而瞬变电磁法的感应磁场(Bz)参数具有响应函数单调、衰减速度慢等优点,深部探测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TEM的Bz参数相比dBz/dt参数在响应曲线形态、探测深度等方面的优越性,然后在某沿海滩涂区开展了野外验证工作.理论分析计算和野外试验结果表明,TEM的Bz参数相较于dBz/dt参数有诸多优势,基于Bz参数的瞬变电磁法在滩涂区的极低阻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分层能力、较大的探测深度和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