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8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北京云蒙山浅色花岗岩脉及韧性剪切变形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蒙山地区的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周围太古宙花岗片麻岩中的浅色花岗岩脉的主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比,浅色花岗岩脉具有较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La/Gd)N比值,Sm/Nd比值较高,而剪切应变岩石的LREE相对富集;糜棱岩化花岗岩具有近平行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5和BH-2-6具有和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似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3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所有分析的样品都不一样,推断BH-2-3有可能是古老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诸如独居石这样的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以残留体的形式出现,不参与部分熔融,导致BH-2-3具有很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高达0.4122的Sm/Nd比值。而其他两条浅色花岗岩脉有可能是云蒙山花岗岩后期岩浆分异的产物,随分异程度的增强和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最后岩浆的SiO2增高、LREE含量减少及Sm/Nd比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2.
I.INTRODUCTIONUptothepresent,severaltheoreticalandimportantpracticalproblemshavebeensolvedinkarstgeomorphology.However,alongw...  相似文献   
93.
北疆冬季层状云微物理结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对1987年11月16日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的冬季层状云进行云微物理结构研究。云呈带状结构,带宽46km左右。云为上、下两层,发现下层云云顶之上有上层云引晶催化,影响了下层云微物理结构特征,使下层云由过冷液态水云向冰水混合云转化,并有发展成冰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引言·碘化银至今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播云催化剂之一.碘化银冰核的发生方法基本可分为,溶液喷撒法、爆炸法、烟火法和溶液燃烧等四种.国外很少用前两种方法,原因是成核率比较低;后两种方法国外应用得很普遍.就后两种方法来说,一般认为溶液燃烧法比烟火法要经济,花费约为1与4之比.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对碘化银冰核的发生方法研究的还很不够,使用得最广泛而又最有效的是三七人工降雨弹.但其产生碘化银冰核的方法是爆炸法,成核率较之燃烧法要低;同时,只能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使用,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较大.  相似文献   
95.
以变形测量为手段,对污水处理厂大型水工构筑物竣工后,在运营期间进行跨年度,周期性的监 测。同时,还对其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对构筑物的荷载变化与沉降的关系进行试验。对获取的数据进 行多层次的统计与回归分析,以研究大型水工构筑物在运营期间的变形规律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在首都圈地区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在首都圈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并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推测它们是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局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榴辉岩相变质泥质岩的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十字石±钠云母+石英+金红石。温压估算获得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2.3~3.1GPa,T=615~700℃,与相邻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相似。结合大理岩和正片麻岩中保存有残留的榴辉岩相的矿物,认为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共同的变质历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地”关系,而不是“构造侵位”关系。  相似文献   
98.
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同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岩相学特征、形成的PT条件及榴辉岩中石榴子石中保存的成分环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大柴旦榴辉岩峰期变质的PT条件为T=620~730℃,P=2.3~2.8GPa,岩相学研究表明其经历了近等温降压或降温降压的后榴辉岩相历史,保存有进变质的矿物组合和石榴子石的生长环带及增生结构。相反,锡铁山榴辉岩的榴辉岩相的温度较高,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后榴辉岩相的高温麻粒岩相的叠加,PT轨迹显示压力峰期早于温度峰期,具有略升温降压的后榴辉岩相变质历史,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表现为扩散环带,没有生长环带保留。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的不同的石榴子石环带特征反映了两者在形成过程中,特别是折返过程中不同的构造热历史。  相似文献   
99.
苏北高压变质带绿片岩中石榴石内文石包裹体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北高压变质带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南缘,露头多为绿片岩相的中—晚元古代云台岩群,典型的蓝片岩仅见于灌云县杨集的钻孔岩心中。本文通过拉曼光谱研究,在连云港地区的绿片岩内石榴石中发现文石(CaCO3)包裹体。文石呈细小包裹体残留于细粒半自形石榴石斑晶中。这些石榴石作为低扩散的刚性矿物,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变质反应证据保存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包体矿物组合中。文石包裹体的存在证明苏北高压变质带北部的、即本区出露的这套岩系是早期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晚期又叠加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高压变质地体。  相似文献   
100.
在秦岭北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锆石中发现金刚石和大量石墨包裹体。金刚石具典型的1331~1334cm~(-1)拉曼谱峰。变质金刚石的发现证明秦岭北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其俯冲深度>120 km。片麻岩锆石的SHRIMP定年表明,锆石核部代表岩浆事件的年龄或之前的残核年龄为1200~1800 Ma,超高压变质新增生边部的年龄为507±38 Ma,属早古生代。认为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与印支期大别超高压变质带(240~200 Ma)是时空上两个带。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西可以与南阿尔金—柴北缘早古生代(490~440Ma)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向东与大别西北部的熊店和浒湾早古生代榴辉岩(420~400 Ma)相连,组成一条沿中央造山带北部分布的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带。认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南部的印支期超高压变质带应与南秦岭的高压蓝片岩带相连,组成一条分布在中央造山带南部的印支期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的发现,为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西起阿尔金,东至苏鲁的近4000 km的世界上最大的一条超高压变质带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而沿中央造山带分布的两条超高压变质带说明:①中国南北大陆在早古生代就已拼接在一起,其后,又有印支期的俯冲和碰撞叠加,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分布在北部,后者在南部,两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