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文章概述了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的特征,并对影响沙尘暴的天气气候背景、单站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及影响路径、沙尘暴的起沙源地、影响时间和范围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是蒙古气旋强烈发展所致。巴丹吉林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蒙古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和冷锋后大风是起沙的主要动力;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气流辐散强迫形成干对流上升气流,该上升气流与湍流输送是沙尘向高空输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2.
赤峰地区冰雹成因分析及预报何玉华,张少文,孟淑敏(赤峰市气象局,024000)1思路雹暴是赤峰市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和成熟季节正是雹暴多发季节,常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严重的雹暴也能给畜牧业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3.
利用北半球Ncep再分析资料(1955~1995年),定量分析了拉尼娜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以及北半球温、湿分布异常。提出拉尼娜事件是华北地区频发沙尘暴的重要因素,但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沙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小沙化程度是治理沙尘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从等熵位涡(IsentropicPotentialVorticity)即IPV的基本性质出发,采用Lagrangian观点,对发生在内蒙古中东部及华北地区的一次明显降水过程作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发现在320K、350KIPV场图上极地主涡旋区在110-130°E范围内向移至40°N附近,IPV场梯度较强区位于110°E,40°N,并伴有较强的IPV平流,在垂直方向上与副热带高压西北测的地面气旋发生“锁相”(Phase-locking)效应,形成垂直涡管,导致高低层系统紧密耦合,使地面气旋突然加强、发展,不稳定能量释放。在气旋的前部310K等熵面上存在着较强的高度梯度,在强劲的西南气流作用下,气流沿可视为物质面的等熵面迅速上升,发生了我们称之为“墙堵效应”的现象,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同时暴雨发生。分析表明IPV场图对大尺度背景下大范围的明显降水过程具有很好的表现能力。为业务预报提供了较好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6.
赤峰地区冰雹天气的环流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莉  徐玉强  程玉琴  张少文 《气象》2006,32(4):101-105
利用1988-1997年地面和高空气象资料,对赤峰市71个冰雹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归纳出了4种产生冰雹的环流型,利用一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计算了有关对流的物理量参数。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物理意义明确、稳定可靠的预报因子指标,建立了该地冰雹的集成预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7.
利用NOAA/AVHRR的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植被覆盖率和年沙尘暴日数为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沙尘暴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80年代沙尘暴日数的正距平与植被覆盖率的负距平、90年代沙尘暴日数的负距平与植被覆盖率的正距平是相互对应的;沙尘暴日数与植被覆盖率之间呈现负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不同地貌类型区和不同季节有所差异;沙地区的夏季(7、8、9月平均)植被覆盖率与第 2年沙尘暴日数之间的负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8.
松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1959—2009年松山区4—9月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趋向变暖。80年代后,积温增加,初霜偏晚,终霜偏早,无霜期延长约10天,热量条件有利。51年来降水量具有多—少—多—少的波动变化特点,干旱频发且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赤峰地区一次强雷暴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赤峰地区一次强雷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天气形势分析。该次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是赤峰地区最常见的4种雷暴类型之一:西北气流型。应用探空资料和物理量分析场资料,分析产生该过程的重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0.
孙永刚  吴学宏  孟雪峰 《气象》2006,32(S1):16-20
通过对2004年7月25至26日河套地区发生的突发性大雨、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其主要影响系统——河套气旋。研究发现:河套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是造成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河套气旋为暖心结构的浅薄系统,但其对流深厚。河套气旋生命史短,发展快,具爆发性。降水主要是暖湿气流北抬形成暖锋降水为主,雨强大。河套气旋的生成与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形加热、河套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