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研究地面气象站环境变化对气象辐射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程度,采用测站历史沿革资料,对延安国家基本气象站建站(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月、年总辐射平均曝辐量资料及周边参考站有密切关联的同期日照百分率,利用T检验法、F值检验法对资料序列进行均一性分析。结果显示,延安站总辐射资料呈正态分布。在显著性水平取值0.01时,2013年前后两段观测资料通过了T检验,即受迁站的影响不明显,两段资料属于同一序列,资料可合并统计,是均一的。在显著性水平取值0.05时,2013年9月、11月前后两组月平均曝辐量有显著差异,不能合并统计,但未对其余月份和年平均曝辐量观测资料造成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延安站总辐射增加量的订正还有待于新站资料的序列增加,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2008年初冰雪灾害和华南准静止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2008年1月中、下旬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异常气象灾害(简称"0801冰雪灾害").其降水性质属于隆冬季节华南准静止锋产生的持续性降水.以1月28日的锋面为例,用经典天气学分析方法从等压面图、垂直剖面图和单站探空曲线,讨论了华南准静止锋的三维空间配合.  相似文献   
73.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中尺度天气的高空地面综合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尺度强天气的预报能力非常有限,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业务预报中,缺乏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特征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本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试行的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方法。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主要利用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资料,分析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包括高空综合图分析和地面分析。在高空分析中重视风、温度、湿度、变温、变高的分析,并通过将不同等压面上最能反映水汽、抬升、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状况的特征系统和特征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形成综合图,以更直观的方式反映产生中尺度深厚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潜势的高低空配置环境场条件。地面分析包括气压、风、温度、湿度、对流天气现象和各类边界线(锋)的分析。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试验表明,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已经成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5.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北京市观象台、昌平站、上甸子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6年来,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低;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偏南气流影响下,降水酸度增强且酸沉降量大,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6.
地表粗糙度非均匀性对模式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参量的不均匀性对网格区地表湍流通量的计算有重要影响。近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次网格粗糙度长度的变差系数、网格平均粗糙度及参考高度的选取是影响网格湍流通量计算的主要因素,其中次网格粗糙度长度的变差系数对计算偏差起主要决定作用。实际计算表明,某些特定地区(如植被气候过渡带)粗糙度的地表非均匀性引起的计算相对误差可达40%以上,选取特定的参考高度能改善高网格湍流通量计算的效果。非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由地表粗糙度不均匀性所致的平均风速、位温梯度以及近地层大气稳定度的次网格分布都对网格湍流通量(感热通量)计算产生影响,比较而言,相对误差大小对大气稳定度的次网格分布最为敏感。所以,在目前的数值模式中有必要进一步对湍流通量计算过程中由于地表不均匀性产生的计算偏差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7.
气候模式一重,二重区域嵌套方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峻峰  徐祥德 《气象科学》1993,13(3):269-280
本文采用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一重、二重嵌套区域气候模式的试验研究。研制细网格区域模式是目前气候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实施一重、二重嵌套方案的月平均模拟结果表现了实现多重嵌套区域气候模式的可行性,即模拟平均场能够描述区域气候特征,且具备在细网格(d/2或d/4)感兴趣区域添加更详细资料(地形、植被等)的条件;本文运用An(?)hes等(1989)提出的张弛逼近方案处理侧边界,在一重、二重嵌套试验中均取得较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8.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利用T42L9模式对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暴雨期间旬和月平均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DERF)试验和利用OSU-AGCM进行青藏高原热力异常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指出T42L9模式对造成暴雨的环流异常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并证实高原的热力异常是引起江淮暴雨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周边异常多雨中心及其水汽输送通道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苗秋菊  徐祥德  施小英 《气象》2004,30(12):44-46
采用整层水汽通量诊断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青藏高原周边多雨中心的水汽输送结构,揭示了高原东南部整层水汽输送扰动尺度辐合特征及其与高原周边多雨中心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整层水汽通量合成相关矢量场,揭示出高原周边多雨中心水汽源及其多通道的异常辐合特征。  相似文献   
80.
北京春季一次持续浮尘和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1年4月底5月初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夹杂轻雾、雷阵雨、烟幕等复杂天气过程的持续重污染事件,给北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北京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持续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发展东移,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南部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北京,形成浮尘天气。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层结稳定,风速小、逆温频繁,这些均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本地污染物的扩散,导致连续可吸入颗粒物重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