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川藏公路典型溜砂坡形成机理与整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阙云  王成华  张小刚 《山地学报》2003,21(5):595-598
溜砂坡是指高陡斜坡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砂粒和碎屑,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溜动,并在坡脚堆积形成锥状斜坡。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山地灾害,溜砂坡常对公路、铁路等线路工程构成极大的危害。本文以川藏公路中坝段:K3930 300~K3930 493溜砂坡为例,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溜砂坡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可供实施的整治方案,对整个中坝段溜砂坡整治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尼公路是联结西藏与内地,西藏与尼泊尔的重要交通要道。自通车以来,K4770 500~K4771 200段一直受到滑坡的影响,威胁着交通及行人安全。论文通过系统分析,阐述了滑坡形成的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和计算,为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堰塞坝会对山区河流的纵剖面产生强烈扰动,在某些情况下,堰塞坝造成的河流纵剖面变陡很容易与构造作用下基准面下降的迁移裂点混淆。然而,在何种程度下堰塞坝会影响基于地貌测量的构造分析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缘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研究堰塞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部分野外判识,在雅砻江流域共发现了34个堰塞坝;同时利用TopoToolbox工具包,选用30 m SRTM DEM提取了雅砻江流域河流纵剖面、河流裂点、河流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有18个堰塞坝与河流裂点在空间上重叠,其中有8个堰塞坝形成高差>100 m的裂点,对河流纵剖面有显著的影响,并发现滑坡坝比泥石流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雅砻江主干流及其支流力丘河,发现堰塞坝所在的河段河流陡峭指数相对较大;在排除岩性和断层活动的影响后,发现堰塞作用也能够解释河流裂点的成因。本研究结果指示,在利用DEMs来提取和分析区域构造信息时,必须考虑由堰塞坝引起的河流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特殊问题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为我国高空探测系统换型的主要设备.本文对雷达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天线抖动、无法自动跟踪、丢球后寻找等一些问题,以及软件处理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列出现象、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测绘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测绘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述了研发测绘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简要描述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考察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的“三大要素”——砂源区、溜动区和形成区、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的散体结构特征和天然休止角。通过影响天然休止角的主要因素和显著性分析,研究了天然休止角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粒状碎屑溜砂坡的稳定性和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7.
对2003年7月19日郑州地区的新密、登封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形势、K指数、垂直运动条件、中低空平均涡度场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上层冷平流、下层暖平流及下湿上干的湿度垂直分布,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暴雨落区在Q矢量湿锋生函数最大轴线以南.  相似文献   
18.
对2003年7月19日郑州地区的新密、登封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形势、K指数、垂直运动条件、中低空平均涡度场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上层冷平流、下层暖平流及下湿上干的湿度垂直分布,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暴雨落区在Q矢量湿锋生函数最大轴线以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原位热修复技术所存在的有效性和能耗难以评估的问题,基于原位热修复技术机制、影响因素、能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原位热修复技术热量传递和污染物驱动机制,探讨热导率和电导率等原位热修复能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电阻加热(ERH)修复技术原位中试研究,分析了ERH系统的加热性能和该场地加热0100 d的温度场时空分布,解析温度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ERH存在电阻发热和电极井热传导两种机制,加热效率受电极井距离和地层环境影响,热量散失是未来原位热修复技术能效评估应关注和研究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0.61 m地面分辨率QuickBird影像的几何精度进行初步评价,并对QuickBird影像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针对其应用的内容、方案及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分析表明,QuickBird影像能为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土地利用管理等提供众多基础空间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