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高温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总体偏多,1979年是由多到少的突变年,80年代高温日数明显偏少,90年代以后又有增多趋势.川渝地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我国南海北部对流增强,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同时东亚大槽变浅,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850 hPa距平风场上.川渝地区以南被东北距平风控制,以北被正南距平风控制,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前期春季OLR场变化特征可为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张天宇  程炳岩  李永华  唐红玉 《气象》2010,36(12):86-93
系统地研究了1961-2008年三峡库区不同极端高温指标(包括极值、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区域性增暖的关系.并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高温干旱异常年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近48年三峡库区各极端高温指数年代际变化与该区域年平均气温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之前为下降趋势,之后转为上升趋势。逐年代变化上均表现为80年代偏低,其他年代均偏高。相对阈值指标(HWDI、WSDI和TX90p)在偏高/低年份、线性趋势、相关系数上都与年平均气温表现出较其他指数更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表明极值指标与绝对阈值指标之间、相对阈值指标之间的关系甚好,而极值指标/绝对阈值指标与相对阈值指标之问的相关关系相对较差。三峡库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东亚大槽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撤、位置偏北,同时,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三峡库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3.
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1961-2006年33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不同台站近46 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汛期总降水量的大小.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Ⅰ、Ⅲ和Ⅳ区为很弱的减少趋势,Ⅱ区表现为很弱的增加趋势,Ⅴ区则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增加趋势.最大熵谱估计分析表明,近46 a来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各区之间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均存在2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不同的分区主要还存在着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1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4.
近46 a重庆汛期极端降水量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庆33站1961-200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6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最主要空间模态,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各区代表站汛期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相当大;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重庆地区近46a来汛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区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存在着2—3a、5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1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  相似文献   
25.
1951-2018年重庆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近46年重庆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6年期间重庆地区的气温资料,对重庆气温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重庆年平均、年平均最高气温都经历了先降温后升温的过程,而且前期1961~1985年的降温趋势和后期1986~2006年的升温趋势都很显著,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年平均最低气温近46年的整体上升趋势明显,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于重庆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在前期降温过程中,春季和夏季的下降趋势显著;而在后期的升温过程中,春季和秋季的增温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7.
欧亚秋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OAA 提供的1973-2004 年32 年欧亚雪盖面积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采用相关和合成方法对比分析了欧亚秋、冬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观测事实: 欧亚秋季雪盖与后期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尤其是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最主要模态北极涛动(AO) 或北大西洋涛动(NAO)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且欧亚秋季雪盖面积与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比欧亚冬季雪盖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关系更好。最后提出了一个联系欧亚秋季雪盖与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原因: 欧亚秋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导致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主要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28.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国海岸线漫长,有广阔的海域国土面积,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对海洋发展战略进行现实思考,系统地提出了21世纪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29.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过量CO2排放所导致的海洋酸化和暖化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设置了两个pH水平(pH 8.1和pH 7.6)和两个温度梯度(20.0和23.0℃),以探讨海水酸化和温度升高对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 Miers)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海水酸化、热应激以及海水酸化和热应激复合胁迫能够诱导日本鼓虾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现象,且海水酸化和热应激对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有交互作用;其中,海水酸化和热应激复合暴露导致鼓虾GSH含量较对照组水平降低了66.0%,GSH/GSSG比值降低为对照组水平的20.8%,而脂质过氧化水平则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51.4%。此外,海水酸化和热应激复合暴露能够导致日本鼓虾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活性的显著增强和蛋白质含量的显著降低,提示鼓虾通过调节糖酵解过程和能量储备来满足机体的能量代谢需求。上述结果表明,短期海水酸化和热应激暴露能够影响日本鼓虾的抗氧化防御体系、能量代谢过程以及能量储备能力,长期持续暴露可能会对其种群维持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0.
<正>1研究背景当地震波通过地下微裂隙等介质传播时,其波速会发生相应变化,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采用波速比对介质物性展开一系列研究。1928年日本地震学家和达清夫提出应用和达法计算波速比,随后苏联学者发现地震前伴有波速变化的特征,并把地震前波速比异常变化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