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研究了地下水中铜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铜元素的迁移富集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铜元素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深部作用过程--中生代火山岩探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作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历史。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表现为岩浆源区从逐渐上升到下降的过程。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为降温降压过程,表现为等温面逐渐升高,岩石圈伸展速度增大,岩浆源区变浅,盆地演化由断焰向坳陷转化。从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则为升温升压过程,等温面下降,岩石圈伸展速度变小,岩浆源区加深,盆地演化进入坳陷期。  相似文献   
33.
井间地层对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内容.由于测井资料的井间对比存在穿时问题,因此提出一种井震结合的等时地层对比方法.从岩心资料出发,利用岩心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刻度,并充分利用现代测井新技术,对测井资料进行岩相、沉积(微)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层位标定,把单井分析结果标注到地震剖面上去,确定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地质意义.分别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岩相、沉积相以及层序地层特征,通过层位标定后,使得这些特征在剖面上和空间上达到一致来保证标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具有等时意义的地震强同相轴的控制下,参考约束地震反演剖面,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结果完成井间等时地层对比.这样的对比保证了井间对比的等时性,又确定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地质意义,使测井、地震、地质三者紧密结合.这一方法对于建立正确的地层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在胜坨油田某区块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与“98·7”突发性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该中-β尺度暴雨系统在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的负、正涡度大值中心区与之对应,辐合层并不十分深厚(低于500hPa),且气流散合强度(10-4s-1)较旋转强度(10-5s-1)大一个量级(D>>ζ).(3)在暴雨发生前10余小时,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且越临近暴雨发生,U<0的非平衡性越强;而在暴雨达到强盛期后,大气运动即由U<0的非平衡态转为U>0的非平衡态.(4)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非平衡动力强迫与200hPa等压面上的中-β尺度强辐散是本例暴雨和中-β尺度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35.
利用火星冲日资料,分析了兴安盟地区8个站点最近50年的月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得出距离地球最近的火星冲日时期与兴安盟地区干旱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近几年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效果非常好。用未来火星冲日月份做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及白灾的短期气候预测以及长期气候预测等。并且给出了本世纪之初的2010年前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白灾的长期气候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36.
"2001.9.18"华西突发性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地面、高空和卫星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暴雨的激发机制和若于中尺度特征.主要结果是(1)导致本次突发性强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是在一天内,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的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边界层东南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和非地转变化对强降水天气起积极作用.(3)在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每一时段,散度变化均较涡度变化对强降水天气的指示性好,前者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4)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激发气流辐合增长是强降水天气的主要激发机制,未来12 h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变化与非平衡强负值区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37.
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海拔高差阶梯特征明显,地形差别大,其气候特征差异也较大,但是由于地域彼此相邻,同处我国西南,气候变化特征有相似也有差异,根据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1960到2000年132个站年平均气温资料,用EOF经验自然正交分解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8.
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 2001年5~9月寸滩(寸滩位于重庆市区以东,长江干流北岸)逐日08时流量分析和区域洪涝暴雨的成因分析,得到几点认识(1)西南地区区域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造成区域洪涝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底水条件和由暴雨造成的面雨量,两者缺一不可.(2)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可以以不同的寸滩流量条件与不同的间隔天数、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也可以以第一次区域洪涝出现前、后,不同的间隔天数与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  相似文献   
39.
B线隧道是104国道永嘉段的控制工程,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差,多次发生塌方事故,为使开挖顺利通过,采用密排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给开挖提供棚架支撑,加固松散土体,防止开挖中掌子面垮塌,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40.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子——西风带的一些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这些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将对山西省的气候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