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1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篇 |
大气科学 | 153篇 |
地球物理 | 117篇 |
地质学 | 430篇 |
海洋学 | 101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桩均震动测法的均震与聚束特性,在工程检测实践中展示了其独特优越性。在对比“均震”与“偏震”检测完整桩、缺陷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方法在超长桩、超粗桩检测中的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显式物质点法模拟高速远程滑坡的破坏过程。计算方法采用广义插值物质点法,计算流程采用MUSL格式,本构关系采用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下的弹塑性模型。首先,利用泡沫铝材料模型试验验证了物质点法模拟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性。其次,构建远程滑坡模型,模拟远程滑坡的整个破坏过程,讨论了内摩擦角对大变形滑坡滑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远程滑坡的滑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摩擦角的减小,滑坡的滑距越大。从土体强度理论分析,土体内摩擦角越小,对应于非饱和土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的强度,说明土体的固结效果和排水效果较差。因此对于一些杂填土边坡,要保证土体完全固结和排水,否则极易产生高速远程滑坡。 相似文献
993.
大气沉积颗粒中铅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气沉积颗粒中的重金属铅污染入手,采用连续化学浸提萃取的方法,对西安大气沉积颗粒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铅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铅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存在。水溶态、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的量虽然很少,但都以矿物质形式存在,这说明金属离子比较稳定,不易迁移和转化,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比较持久。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比较中国南、北方岩溶水特性及其水资源。在中国南方主要岩溶地区,已知有3358条岩溶地下河系统,枯季流量有420×108m3/a,目前开发量只有8%~15%。而在中国北方岩溶地区主要形成平均流量在1m3/a~13m3/a、流域面积在几百至4000km2的近百个大的岩溶泉系统,其水资源开采量已达70%~80%。对一些典型中国岩溶生态水文特性,主要由6个方面,包括水环境、生态特性、母岩与土之间的特质、结构、生物-地质作用及孢粉等方面予以探讨。根据主要的生态条件和人工效应,对有关地质环境与石漠化予以评判。中国主要岩溶地区地下水系统及其生态水文特性@卢…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大量土样的三轴排水试验得到上海各主要土层的邓肯—张模型参数,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特点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粘土的k值明显小于砂土,但粘土的kur/k要大于砂土,粘土的kur/k在4~10之间,砂土的kur/k在2~7之间;k与φ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k随φ近似按指数曲线变化;破坏比Rf的取值多在0.70~0.85之间;nur/n与n没有明显的关系,n值大多在0.5~1.0之间。 相似文献
996.
作为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一种高效便捷的抗干扰方法,SAR多通道对消技术可有效抑制包括散射波干扰在内的多种干扰类型,于是提出采用方位向余弦调相散射波干扰方法来对抗SAR双通道对消的干扰抑制能力。该方法通过对传统散射波干扰慢时间域进行余弦调相,不仅实现了干扰信号的方位向扩展,更使得干扰信号到达各通道之间的相位关系发生严重改变。这种相位差变化会影响干扰对消过程中的自动相位搜索环节,扰乱对消时所需补偿相位的估计结果,进而严重破坏对消后的真实场景成像。以SAR双通道对消系统为例分析了该干扰方法的影响效果,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余弦调相散射波干扰可使得补偿相位的估计结果在慢时间上近似正弦分布;在双通道对消成像中,该干扰使得真实场景在方位向上被重复搬移,造成严重的影像重叠,同时在方位向上伴随着密集的明暗条纹;干扰效果可通过设定余弦调制频率、调制指数等参数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97.
998.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已有“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总结现存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动力学机制,并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V”型共轭走滑断裂,进行实例分析.分布于美国西部、欧亚板块中西部和西藏中部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揭示共轭角大小与断裂滑动速率及断裂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主要有:(1)断裂剪切面的后期旋转,(2)断裂形成于先存构造薄弱带,(3)断裂遵循对偶一般剪切模型,(4)断裂遵守最大有效力矩法则.基于地球物理数据、地形高差对比以及几何特征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内部的巴塘-理塘共轭走滑断裂和得荣-乡城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符合对偶一般剪切模型中的重力扩展,这为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连续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99.
该文以铜仁站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自动站故障排除实例,阐述了故障的检查步骤和排除技巧,并对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预防地温传感器因进水发生短路提出了相应的防水措施,由于本次故障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经过故障的排查处理与经验总结,对于今后避免自动站出现类似情况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对增强基层台站快速、高效处理故障能力,减小故障造成数据缺测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雄关地区的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主要为变碎屑岩夹变流纹岩和变粗面安山岩.利用ICP-MS仪器对变粗面安山岩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变粗面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8~783.8 Ma,获得ICP-MS锆石U-Pb同位素谐和年龄为463.7±2.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63.6±6.4 Ma(n=10,MSWD=0.073).所测锆石振荡环带较发育,Th/U值一般为0.42~1.76,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该年龄代表粗面安山岩形成年龄,认为其形成于中奥陶世,与区域大网子岩组形成时代(寒武纪-早志留世)一致.大网子岩组粗面安山岩属碱钙系列准铝质岩石,铕异常不显著,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形成于陆缘环境,与古亚洲洋壳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