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暗色泥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最近的勘探表明,长7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重点利用鄂尔多斯盆地279口测井资料、18口取心井的347块岩样实验室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页岩气的岩性、岩相、孔隙类型、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含气性、气体储存方式及其在测井曲线的反响研究;在页岩气形成条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含气性、有机质含量与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识别含气泥页岩;选择容积法对延长组页岩气资源量进行计算,为未来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山东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恢复治理速度远远低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严重影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严峻。该文基于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实际,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探讨了新形势下山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多渠道、多元化解决治理资金,加强联合执法、督促和引导矿企主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加强遥感监测与监控技术,激活保证金制度,发展绿色科技、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体系等建议,并指出随着煤炭集中开采区向鲁西南平原地带转移,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性煤炭产业,建立多元化的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是实现全省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辽宁省气象档案馆作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在进一步严格规章制度做好日常服务工作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以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面向社会积极做好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咨询与服务工作。气象档案同国民经济建设、科研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35.
梁新平  张丽霞 《地下水》2022,(5):264-265+286
开展建设工程方案比选,是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投资、改善工程运行条件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博斯腾湖东泵站输水工程为例,首先对输水工程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介绍,之后重点论证分析了输水工程线路方案与渠道衬砌方案的优劣,选择了最经济合理的方案,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投资,改善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条件,对优化工程设计与投资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赵丹  张丽霞  周天军 《大气科学》2022,46(3):557-572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Brubaker二元模型评估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19个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气候态水循环过程的模拟能力,并分析了模拟误差来源。结果表明,CMIP6模式集合平均(MME)能够合理再现观测降水和蒸发的年平均气候态空间分布及年循环特征,与观测值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7。较之观测,MME高估了华北地区降水(0.55 mm d?1),低估了华南沿海地区降水(?0.3 mm d?1)。所有CMIP6模式均高估蒸发强度(偏差0.03~0.98 mm d?1),使得模拟的降水与蒸发之差偏少。模式整体能够模拟出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再循环率及不同边界水汽来源的贡献率,但低估了由南边界进入季风区的水汽贡献,导致东亚季风区偏干。通过分析模式对影响水汽通量的两个气象要素(风速和大气比湿)的模拟能力,发现研究区南边界的风速大小决定了模式间水汽输送差异。南边界风速越大的模式,由南边界进入的水汽通量越大,模式模拟的降水越多。西北太平洋辐合带的东西位置是影响南边界南风速的重要系统之一,辐合带位置偏东的模式模拟的南风强度较弱,使得水汽输送偏弱、降水偏少;反之,南边界水汽输送偏强、降水偏多。本文通过评估最新一代CMIP6模式在东亚水循环方面的模拟性能,指出了当前气候模式在模拟西太平洋辐合带位置方面存在的偏差及其对东亚水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不足,这使得其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既制约了我们对过去和当前季风变化机理的准确理解,又降低了未来预测预估结果的可信度。关于造成季风模拟偏差的原因,既涉及模式本身的性能问题,又与模拟系统的构建、强迫资料的误差、乃至我们当前对季风变化规律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关。本文以时间尺度为序,从气候态、日变化、年际变率、年代际变率、长期气候变化和未来预估等季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角度,本着总结成绩、归纳问题、寻找机遇、面对挑战的目的,从七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水平,归纳了其主要偏差特征,讨论了影响模式性能的可能因素。内容涉及模式分辨率和地形效应、对流和云辐射效应的作用、与季风相关的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关键过程、内部变率(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自然变率(太阳辐照度变化和火山气溶胶强迫)和人为辐射强迫(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对季风变化的不同影响、热力和动力过程及气候敏感度对季风环流(副高)和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最后从优化参数、实现场地观测和过程模拟的协同、发展高分辨和对流解析模式等角度,讨论了提升东亚夏季风模拟能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8.
FGOALS-g2模式模拟和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LASG/IAP(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耦合模式FGOALS-g2,评估了其对全球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模拟能力,并讨论了RCP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模式对季风区总降水和极端气候指标1997~2014年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空间分布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偏差主要表现在模式低估了亚洲季风强降水中心,低估了中雨(10~20 mm d-1)和大雨(20~50 mm d-1)的频率而高估了暴雨(>50 mm d-1)频率。在RCP8.5排放情景下,由于可降水量的增加,模式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将持续增加。到2076~2095年,极端降水和降水强度在北美季风区增加最显著(约22%和17%),降水总量在澳大利亚增加最显著(约37%)。然而,FGOALS-g2对全球季风区平均的日降水量低于1 mm的连续最大天数(CDD)的预估变化不显著,这是由于预估的CDD在陆地季风区将增加,而在海洋季风区将减少。对各子季风区的分析显示,CDD在南美季风区变长最显著,达到30%,在澳洲季风区变短最显著,达到40%,这与两季风区日降水量低于1 mm的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变化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9.
莱芜市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山排水量较大.煤矿矿坑水中SO2-4、总硬度、矿化度、F-等组分较高,对地下水水化学场构成影响,矿区附近SO2-4含量大于300mg/L的孔隙水分布面积9.98km2.铁矿排水具有高强度、大降深、强烈疏干的特征,导致矿山背斜东翼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其中水位标高120m的漏斗面积达27.5km2,由于矿坑排水加之水源开采,1973年以来赵庄、孟家庄、西泉河地段共发生岩溶塌陷220处,塌陷总面积8880m2.  相似文献   
40.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高清晰遥感卫星影像以拍摄重复周期短、可直接获取更可靠和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信息等特点,直接带来了很多测绘作业方法上的变化和进步。测绘生产中是否能够真正消化和利用好新技术带来的卫星影像,"影像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测绘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