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本文通过口径为1000,主焦比为3,卡氏焦比为8的实例,对四种主要的卡氏系统:1.类R-C、2.R-C、3.抛物面主镜和4.球面主镜的卡氏系统,研究和设计了四种不同的非球面板改正器。对类R-C、R-C和抛物面主镜的卡氏系统,视场直径取为1°.5,在4047—4861波段附近,像的最大弥散小于0″.2。在3650—10140的波段范围,各色光叠加在一起的最大弥散约为0″.5。对于球面主镜的卡氏系统,视场直径取为40′,相应的像斑为0″.8和1″.1。以上这些系统,当取去改正器后,都有一个消球差的焦点。对于其它焦比值的卡氏系统,这些研究和结果,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我国晴空颠簸特点及各种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萍  胡家美  曹正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3):24-27,32,I0002,I0003
利用2005-2008年国内报告的34起颠簸个例,分析了我国颠簸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不同程度颠簸的发生频率和不同层次颠簸发生的比率,结果表明,每年1、2月份的颠簸次数最多,12最少,其他月份较平均;华北地区出现颠簸的几率比其他地区都高,华东次之,华南最少;7500m以上高空飞行遭遇颠簸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中空和低空;机组报告的颠簸逐年递增,尤其是严重颠簸。此外,对2008年10起晴空颠簸个例的预报结果比对发现,国际航空气象业务系统伦敦区域预报中心发布的SADIS颠簸产品对晴空颠簸的预报效果最好,错报率最低,DVSI指数预报效果次之,伦敦区域预报中心发布的重要天气预报图(WAFS)在三个颠簸预报产品的比较中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3.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47°N、90.65°E,5800m)和纳木错站(30.77°N、90.99°E,4730m)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资料,与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再分析资料在纳木错流域湖泊/冰川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扎当冰川垭口和纳木错站气压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好于气温,相对湿度稍差:扎当冰川垭口气压和相对湿度再分析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冬季偏大,夏季偏小,气温则相反.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再分析资料在冰川区的可信度好于湖泊区,再分析资料能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地面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在应用到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时应考虑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冰雹和低空风切变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别对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的一次冰雹和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识别平面位置上的钩状回波,以及垂直剖面上的强回波墙、弱回波穹窿、悬挂回波和旁瓣假回波等特征,判断出冰雹云。并且,ZHAIL、VIL等多种雷达产品能够有效地确定冰雹发生的概率和落点。利用雷达VVP产品和地面自动站资料能够监测伴随着带状对流回波移动的低空风切变。此风切变表现为自南向北移动风向辐合带和风速的增大。速度径向风切变等产品,能够帮助判断风切变的类型、大小和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55.
南雄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常规气象要素的差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雄气象站自动观测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动与人工2种观测技术体系所获取的气象要素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但这2个序列的常规气象要素之间存在的差异都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仪器的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差异等造成的.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论证了自动观测的大多数数据优于人工观测,能提高气象要素观测的客观性、准确性,减轻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能反映大气近地面层的真实状况,并对自动气象探测设备投入业务运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系统研究了金堆城钼矿床的含矿钾长斑岩、围岩、矿石、矿石中的黄铁矿及矿化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金堆城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含矿斑岩富集LREE(LaN/YbN=540~168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或无Eu异常(δEu=070~096).矿石中黄铁矿富集LREE(LaN/YbN=315~2628),具有弱的Eu负异常,无Ce异常(δEu=064~081, δCe=088~103),并与金堆城含矿钾长斑岩和矿石具有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和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钾长斑岩同源.矿床铅、硫、碳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钾长斑岩同源.围岩在矿化和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液成矿过程中Mo随成矿流体加入到围岩并使围岩发生蚀变和矿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钾长斑岩,围岩不提供成矿物质.金堆城含矿斑岩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秦岭造山带在中新生代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受板片断离作用和壳幔边界附近发生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影响,加厚的华北地块南缘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浅部侵位,形成金堆城等同熔型斑岩和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7.
地形、岩土性质与岩土结构、降水及融雪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通过现场调查、文献调研,分析特克斯达坂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机制,计算其稳定性,推测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为推移式;揭示特克斯黄土+泥岩结构、黄土+基岩(灰岩)结构、黄土+砂砾石+软岩(泥岩)岩土体结构主要滑坡类型的致滑机理;对研究区内不稳定斜坡采用“内外钢丝网+横纵混凝土梁+混凝土盖和防护柱(外壁带钢筋倒刺)+黄土中植草”加固。  相似文献   
58.
综合利用中国环境监测网公布的合肥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合肥市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以及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GYHY201206011)获得的气溶胶离子成分分析结果,分析了合肥市PM2.5重污染(日均浓度>150 μg/m3)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5年,合肥市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北部多、西南部少,1月各站差异最大。除了低浓度日(日均浓度≤35 μg/m3),PM2.5浓度都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午后低、早晚高,且随着污染程度加重,早上峰值出现时间推后。(2)重污染日臭氧以外的气态污染物浓度都显著上升。(3)重污染日常伴随着霾和轻雾天气,以稳定、小风天气为主,重污染日白天相对湿度偏高、风速偏小,600 m以下的消光系数显著增大且峰值高度降低。(4)重污染日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增高,其中NO3-含量的占比增加最多,超过了SO42-的占比。   相似文献   
59.
谷湘潜  谷美繁 《气象科技》1999,(4):30-33,38
简要介绍了Linux/pgf77在科学计算中的优点,并以国家气候中心的现行业务数值模式,T63为例,说明大型数值模式移植到微上运行时应蝗事项,对比数值试验表明在微机上运行大型数值模式是可能的。移植成功的T63微机版本适合科研工作,可以减少我国气象科研工作者的重复工作,对我国的计算机资源不足是一种有效的补偿。  相似文献   
60.
发射机触发放大器主要为调制器中SCR开关管提供放电触发脉冲,同时兼具调制组件的保护功能。发射机触发器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将触发器故障定位到芯片级,大大降低了触发器故障维修成本,同时为雷达测试平台中触发器故障自动诊断建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发射机触发器信号流程基础上,依据发射机触发器关键点波形或关键点电平,通过触发器故障树图了解故障因果关系,研究出规范化的触发器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列举了依据触发器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修复了由于单稳态触发器无触发信号输出,导致无-200V放电触发信号的单稳态触发器故障个例。结果表明:芯片级触发器故障诊断流程可以快速定位发射机触发器故障点到最小可更换芯片。具有操作方法简洁、诊断思路清晰、操作规范,基层雷达站技术人员容易掌握的特点,可有效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水平,保证雷达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