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是研究群体动态变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种质资源评估与保护的基础。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我国东部近海的重要鱼种, 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黄海海域4个地理群体(北黄海北部、北黄海南部、南黄海北部和南黄海中部)日本鳀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131个样品检测到了126个单倍型, 且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均很高, 其中北黄海南部群体的最低(0.995±0.009), 南黄海中部群体的最高(1.000±0.014)。而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 为0.010±0.005 ~ 0.011±0.006。主成分判别分析(DAPC)和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4个群体无明显的群体分化现象, 群体间的遗传同质性水平高, 分子方差分析(AMOVA)也显示分子变异基本来自于群体内, 并且没有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 黄海日本鳀有2个谱系, 谱系1和谱系2的分化时间为0.701Ma前, 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期间; 进一步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表明这2个谱系可能发生过群体扩张。贝叶斯天际线图则显示黄海鳀鱼的有效群体数量在0.150Ma前发生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2.
对1998—2018年云南破坏性地震事件中的交通系统震害损失数据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规律和区域差异;基于云南交通系统历史地震震害,总结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二阶多项式关系;②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3.
云南富乐厂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东南部的典型矿床之一。在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构造进行力学性质的鉴定,对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断裂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初步划分了构造期次,总结了构造体系。认为该区断裂经历了晋宁期-澄江期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印支期-燕山早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及后期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南西向挤压作用的过程。晋宁-澄江期构造作用为该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背景,印支期-燕山早期为该矿成矿主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的扭张性断裂使得流体充填、富集成矿;后期近东西向的扭性断裂为破矿构造。通过矿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为隐伏矿预测与深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了了解引进品种的种质遗传特征,作者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丹麦钢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染色体,并进行其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虹鳟(O.mykiss)略有不同,钢头鳟的染色体数目为58条,核型公式为2n=44m+14t,臂数NF=102。丹麦钢头鳟染色体核型结果为其养殖、良种选育或者杂交育种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种质资源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构造转换带在逆冲断裂带中具有调节主干逆冲断层之间位移的作用。根据相邻主干逆冲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关系并结合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研究成果,将挤压区构造转换带分为相向倾斜、背向倾斜和同向倾斜型3类。相向倾斜型在转换带部位发育背冲断块样式,背向倾斜型通过逆冲三角带实现逆冲断层的倾向转换,同向倾斜型通过叠瓦构造实现断层位移的转换。分析了影响构造转换带形成的因素,认为基底构造、滑脱层、沉积相与岩性差异以及应力作用方式等对转换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转换带是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不仅控制着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分布,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而且密集的断裂系也为烃类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且有利于发育与断层、背斜有关的各种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06.
鄂尔多斯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多期构造作用下,引起了盆地内部地层的变形和叠加。因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沉积与铀成矿过程。文章利用钻孔分层数据和地震剖面解释成果,采用了单一岩性逐步回剥的算法进行地层去压实校正,参考了前人的剥蚀量数据,从而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特征。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图显示,在该时期下白垩统中并不存在现今的天环坳陷结构,华池环河组的顶面古构造特征与下部层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现象表明,华池环河组和罗汉洞组之间存在明显的二级层序界面,其转变的动力背景可能源自六盘山裂谷盆地的初始裂陷和相应的岩浆侵位作用。天环坳陷结构的初步形成可追溯到晚侏罗世末的挤压改造,在中新世晚期再次经历了叠加改造并最终定型。研究区的古构造条件及其演化过程指示了该区域存在“渗出”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拿日雍措穹窿(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穹窿的东部,穹隆内花岗岩种类较多,有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片理化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和含绿柱石伟晶岩.这些花岗岩为经历了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富Ti矿物等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高度演化花岗岩,相对于维氏世界花岗岩平均值,富集Bi、Cs、Li、Sn、Be、Pb、B、W、Ta等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略贫Nb元素.同时,围岩也相对富集稀有金属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引起拿日雍措穹隆淡色花岗岩富集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的因素是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高度演化淡色花岗岩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广泛分布,铌铁矿、钽铁矿、锡石和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已在多处露头被识别,暗示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未来稀有金属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08.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57cm×50μm毛细管柱,以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2.0mmol/L四硼酸钠溶液(pH9.16)作为操作缓冲溶液,并加入φ=20%的甲醇作为有机改性剂,电压25kV,检测波长200nm,15min内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线性范围为2~100mg/L,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75mg/L苯,0.45mg/L甲苯,0.39mg/L乙苯,0.1mg/L邻-二甲苯,0.31mg/L对-二甲苯。将该法用来分析石油勘探远景区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检测浓度范围为(0.0x~0.x)μg/g。  相似文献   
109.
浅眼扩孔钻头主要用于冶金、煤炭、地质、水电等部门中的巷道掘进。用于普通小型凿岩机的φ40mm钻孔扩大为φ85mm的大孔。扩大的断面积是小孔的4倍。在巷道掘进中,采用扩孔钻头可实现大孔掏槽,不需更换任何设备,操作方便。可使掘进效率提高15—20%,材料消耗降低10—20%。我们从1987年开始研制这种钻头,先后经过两次改进,已于1988年10月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权。  相似文献   
110.
传统的公路集料生产其质量不能满足现行公路沥青面层集料的质量要求。机制砂石将成为公路面层集料的主体。目前的机制集料生产企业多为小型企业,质量不稳定。根据集料生产工艺中的诸环节,提出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