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91.
廉双喜  邹强 《海洋技术学报》2001,20(4):60-65,68
本文介绍的脉冲激励式多路传感器接口电路,在一个等幅脉冲源对多路传感器激励的同时,用一个由串行DAC和比较器组成的逐位逼近ADC。受控于87C51单片机,完成多路信道的数字化,作者已完成的12位ADC,由一个5V脉冲源激励C、T、D、pH、DO、Ref等传感器,每30s一次8路扫描。该电路简单、经济,特别适合于需要交流激励的水质传感器及水质检测。  相似文献   
92.
赤潮监测和预报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赤潮监测要素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思了几各监测和预报赤潮的方式,并建议以水质浮标和剖面监测系统为主要方式开展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93.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于1986年10月13日至10月14日在天津主持召开了“SZC6—1型数字传输式温盐深剖面仪”的设计定型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16个单位29位代表。会前海洋局科技司组织了6个单位,于10月10日至12日在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对研制单位提供的3台样机抽出了两台,按照鉴定测试大纲进行了测试。鉴定测试结果表明,“SZC6—1型数字传输式温盐深剖面仪的数字显示和打印的测值稳定,温度、盐度、深度测量精确度分别达到了±0.04℃,±0.04和±0.1%。  相似文献   
94.
简述了广西北部湾海域珍稀海洋哺乳动物的现状,分析了儒艮、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哺乳动物濒危的原因,提出了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与管理设想。  相似文献   
95.
南黄海和东海春、冬季温度逆转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59-1981年间观测的温度资料,分析了南黄海和东海春、冬两季温度逆转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得出春、冬两季形成温度逆转类型的原因,在春季主要有平流-对流、风和冷暖水的相互侵入、而在冬季主要是暖平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东海北部冷涡海域夏季水文结构及涡动混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北部大陆架上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冷涡,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的海洋学专家依据多年调查所获得的温、盐度及海流资料对此冷涡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该冷涡终年存在和中心位于32°00′N,126°00′E附近的结论(毛汉礼等,1986;蓝淑芳等,1984)。 夏季,该海域自温跃层所在深度至海底为东海北部底层冷水,苏育嵩等(1989)曾对该水团的形成及其季节变化作了详尽分析。冷水的存在和发展伴随产生反时针的密度环流。另外,冷水的东侧为西北向流动的黄海暖流,西侧为流向东南的黄海沿岸流,两者之间的切变效应以及反时针密度环流的存在是这里形成气旋型冷涡的主要原因。 1980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东海北部冷涡附近海区布放了浮标阵(Ⅰ,Ⅱ,Ⅲ,Ⅳ站),进行了同步测流,同时在A,Ⅲ,Ⅳ站进行了温、盐度连续观测;随后于7月6-23日又做了大面水文观测。作者引用上述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该海区温、盐度分布特征及水团、海流结构,并重点讨论了冷涡附近海区的涡动混合问题,这对进一步揭示该典型海区的温、盐度逆转現象具有学术意义。调査站位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7.
向环境监测系统推荐SDI-12通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荐 的SDI-12通讯标准是近五年来欧美国家在环境监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串行数据通讯接口协议,在该协议支持下,只要通过一根三芯电缆,即可把一台数据采记录器与多台现场多要素检测仪联系起来,且具有远距离传送,全天候防护和节省经费的优点。  相似文献   
98.
由美国海洋技术学会主办的1984年国际温盐深会议于2月26日至29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这种专业性会议自1964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论文交流、仪器展览、专题讨论三个方面。会议宗旨是让仪器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会聚在一起,结合送展的仪器,就近年来设计和研制中的新动向、提高指标和改善性能的新技术、数据处理的新方法、仪器使用中的新经验,进行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
渤中26-6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品质受风化程度与裂缝发育共同控制,为实现储层评价与储量动用,形成基于断-貌双控的太古界潜山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潜山上覆地层时代关系与沉积厚度决定了潜山风化剥蚀程度,基于此通过古地貌恢复实现储层风化程度平面分区.印支期形成的近东-西向高角度断裂与印支至喜山期长期活动的边界正断层对油田裂缝发育起重要控制作用,基于Radon变换与蚂蚁体技术实现裂缝发育平面预测.以风化程度平面分区为低频,裂缝发育平面预测为高频,利用高阶小波变换技术实现高、低频信息有效融合,综合表征储层品质.基于融合属性将储层划分为I类、II-1类与II-2类,I类储层品质最佳,为东营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同时裂缝带发育区域. II-1类储层品质次之,为沙河街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同时裂缝带发育区域. II-2类与II-1类储层品质接近,为东营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但裂缝带一般发育区域.分类结果与测井及测试资料认识吻合,指导建立了油田储量动用策略,证实基于风化及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开展地震储层预测,并基于属性融合方法实现结果综合的太古界潜山储层技术思路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在介绍航空高光谱热红外的两种发射率反演算法——ARTEMISS算法和ASTER TES算法基础上,以甘肃柳园地区的热红外高光谱TASI数据为基础,对实验区进行了发射率反演,结合野外实测结果,对两种算法的图像质量和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算法均能满足反演精度要求,ASTER TES算法图像质量好,精度较高;ARTEMISS步骤简单,反演结果能很好地体现出岩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的应用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