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工程岩体开挖后改变了原来的赋存条件与环境,沿硐壁岩体表面卸荷由于应力的重新调整,表现在波速上升的下降,即岩体性状发生变异。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异程度加大,而变异的速率却逐年下降,文章根据黄河上游某水电工程坝址平硐壁不同时间(几个同点位)弹性波速测量结果,拟合了波速年下降率D(%)与开挖一测定时间间隔N(a)的函数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进行岩体波速的反算,求得了开挖时岩体的波速值,反映其本来的性状,对一  相似文献   
52.
广西气温对青藏高原积雪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资料序列长度均在30年以上的54个台站(1967~1997年)的积雪深度资料,与广西气温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研究,找出广西气温对青藏高原积雪的响应特征:不管是上一年还是当年的青藏高原积雪与广西当年气温都有一定的相关,但大多是分散的个别显著相关,有少数属于区域显著相关及全区性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3.
沙漠、沙漠化、荒漠化、沙化、风沙化等是一组在讨论沙漠化问题时经常出现的,相互联系区别的概念。有必要作一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54.
杨远东  高秀玲 《水文》2001,21(6):29-34
针对有关暴雨递减系数的若干特性及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对暴雨递减指数的内涵、其对暴雨等值线图编制的影响,不同历时的暴雨递减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条件下暴雨递减系数的应用等,结合实际资料加以了说明,以期有助于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和设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北山地有三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表明新生代地壳运动具有垂直差异性质。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升幅1700m,速度0.031mm/a。以第四纪为最大。全区新地壳构造形迹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和32个小类。在新生代构造运动中,又划分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56.
在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场研究中发现河北及邻近地区地下水溶解CO_2、H_2和H_e的富集与地震活动带或断裂带相吻合。本文研究了它们与地震活动带、深断裂带或上地壳体分界线之间的关系。根据CO_2分布特征和δ~(13)C值,得出富集带内的CO_2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的变质作用;根据H_2和H_e分布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可能的形成机理,指出H_2和H_e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壳的火成岩体。因此CO_2、H_2和H_e可能是潜在震源区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并且是映震灵敏的水文地球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57.
浅谈城镇规划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温杖子金矿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成矿作用和多次矿化富集,具叠加成因特点,主要成因类型为侵入体接触带型和中低温热液型。成矿作用从晚侏罗世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三纪末,约延续了150Ma。  相似文献   
59.
新疆西准噶尔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准噶尔地区存在两期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一期为与弧后盆地封闭有关的海西中期(305—320Ma)、以小岩体产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另一期为后造山的海西晚期(240—280Ma)的以巨大岩基形式产出的碱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60.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