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中华鳖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鳖腐皮病以病鳖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颈溃烂,腹甲发红为主要特征。从患病中华鳖病灶上分离到七株菌,其中一株菌为强毒菌株,用该株菌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该株菌特征是:G-短杆菌,极生单鞭毛,对弧菌抑制剂不敏感;在TCBS上生长,产H2S,V.P反应阳性,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酶类;不存在脲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氨酸脱羧酶等酶类。  相似文献   
482.
48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是我国南北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陆内构造变形的产物,研究其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是探讨陆内构造变形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剖析地震活动与开展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该区近年来新的钻井、高精度二维与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构造解析方法,研究构造变形样式及圈闭分布特点。研究表明,马家滩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段,经历长期的伸展—聚敛旋回演化,是贺兰山—六盘山陆内造山带变形系统的一部分。马家滩地区的地质结构具有"分带、分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发育后缘伸展带(银川地堑)、逆冲推覆构造带(包括韦州—苋麻湾冲断席、石沟驿向斜)、前缘过渡带和天环凹陷;前缘过渡带以石炭—二叠系煤层或泥岩为区域滑脱层分为上、下构造变形系统,下构造变形系统向西缓倾,发育低幅度背斜;上构造变形系统发育三排断层相关褶皱背斜带,向南变窄,上构造变形系统因滑脱层发育差异而南、北分段,二者之间斜向过渡转换。马家滩地区及邻区主要发育伸展-聚敛旋回制约的反转构造系统、陆内造山变形制约的扩展式前陆变形系统和后陆造山后伸展变形系统等3种构造变形系统;前缘过渡带上部构造系统经历印支晚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三期变形,形成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叠加构造。马家滩地区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双重构造、叠瓦构造、构造楔和反冲断裂组合(冲隆构造)等构造样式,形成断背斜、断鼻及断块等油气圈闭类型,圈闭分布受断层控制呈带展布。马家滩地区构造圈闭发育,为西缘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目标区。  相似文献   
484.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距今约201 Ma)是地球历史上的关键时期,中大西洋火成岩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CAMP)快速地侵位和喷发,给全球的表生系统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其中之一是被广泛报道的同期野火事件.但此前的报道多集中在CAMP直接作用范围区内,对其是否具有全球性,以...  相似文献   
485.
对城市市域工业园区的基本特质和永川市发展工业园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概述.提出"城因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思路,即突破了地域限制的城市与园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并基于该战略思想构建了永川城市与工业园区互动发展的基本模式,指出了实现"城园一体化"的根本途径:(1)完善产业体系,发挥合力效应.(2)整合城市资源,集中综合优势.(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立高效组织协调机制.同时展望了永川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86.
高烟囱爆破拆除倾倒折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50 m以上高烟囱在爆破拆除过程中频繁发生空中折断的现象,按照国内烟囱设计规范[1],选定相应烟囱结构设计参数,通过建立高耸钢筋混凝土烟囱在爆破拆除定向倾倒过程中的力学模型,推导了任一时刻烟囱任一截面的内力分布表达式和极限承载能力表达式,分析了其破坏机制。根据所受的荷载和承载能力对烟囱倾倒过程中是否会发生空中断裂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高度超过150 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在倾倒角度超过40°~60°后,均可能在离顶部约1/3烟囱高度处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487.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 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r群盖;第3套组合为Abu Gabra组生,Darfur群储、盖。它们都是有利的勘探组合:断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构造背景和砂体展布控制油气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凹陷中部构造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88.
针对基底先存构造对裂陷盆地断层控制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脆性断裂新理论--“不协调性准则”来阐述、分析裂陷盆地基底先存构造控制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力学机理,确定基底先存构造活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并初步确定基底先存构造对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作用具有如下规律: (1)先存构造(特别是先存断裂)优先活动,这是基底先存构造能控制沉积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根本原因。(2)先存构造对盆地断层控制作用的强度决定于其活动性,它由先存构造的产状、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决定,可以用先存构造活动性系数(fAS)来定量描述。(3)受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发育的位置和延伸方向(走向)、形成次序、继承性特征,以及分布规模等都表现出显著的规律性。(4)与伸展方向垂直,且与σ1夹角为45°-(/2)的基底先存断裂对断层的控制作用最强;随着走向与伸展方向的夹角α逐渐变小,以及倾角偏离45°+(/2),对断层的控制作用就逐渐减小。(5)基底先存断裂的规模越大,对断层的控制作用就越强;受大规模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往往构成裂陷盆地的构造格架。(6)随着薄弱带抗剪强度的减小,基底先存薄弱带发生破裂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对断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而相对基底先存断裂而言,其影响程度则相对偏弱。上述认识可以为裂陷盆地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提供理论模型,为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9.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29个年代测定数据,讨论了普兰店-瓦房店地区13条断裂的展布特征和活动性.指出:金州断裂、普兰店湾断裂和曲家屯断裂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其余10条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或前第四纪断裂  相似文献   
490.
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红兵  卢文波  吴亮 《岩土力学》2007,28(5):986-990
利用爆轰波理论分析了空气间隔装药炮孔内一维不定常激波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炮孔堵头、孔底的反射过程,同时分析了孔内各点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介绍了空气间隔装药爆破的机理及设计参数。基于此,认为应充分利用空气间隔爆破结构的优势,并在梯段爆破中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使稀疏波及从孔底反射的稀疏波传播过程能在整个孔内每一断面都作用到,即稀疏波到达孔底的时间要比从堵头反射的压力波到达孔底要早;(2)反射压力波应该到达空气与爆生气体接触面的时间比从孔底反射的稀疏波到达空气与爆生气体接触面的时间要早。由此通过计算得到了在梯段爆破工程中合理的空气层长度比例值约为30 %~42 %。计算结论与已有实测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