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2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长三角4个省会(直辖市)城市(上海、南京、合肥、杭州)中,合肥与南京的PM2.5浓度演变有较高的一致性。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13-2015年合肥非降水日(日降水量低于10 mm)100 m高度(代表近地层)和1000 m高度(代表边界层中上部)的72 h后向轨迹进行分类,结合合肥2013-2015年PM2.5日均浓度资料,探讨近地层和边界层中上部输送轨迹与长三角西部PM2.5浓度的关系。近地层和边界层中上部分别得到7组和6组不同的后向轨迹;不同输送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重污染(重度以上污染,PM2.5日均浓度大于150 μg/m3)天数、能见度、地面风速、相对湿度等都有显著不同,尤其是在近地层。100 m高度,平均长度最短、来向偏东的轨迹组对应的PM2.5浓度均值最高(约是组内均值最低值的2倍)、重污染天数最多,且占比最高(30%),重污染日对应的气流在过去72 h下降高度均值仅28 m,明显低于其他PM2.5污染等级日;来向偏西北、长度较短的轨迹组,PM2.5浓度均值和重污染天数为第2高,这一类轨迹占比14%,气流到达本地前存在明显的下沉运动,反映了远距离输送加剧本地PM2.5重污染的特征。这两类轨迹常对应PM2.5日均浓度的上升。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2个轨迹组分别是来自东北和西南的较长轨迹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4%和10.3%,这2类轨迹往往对应着PM2.5日均浓度下降。1000 m高度的结果与100 m高度结果类似,但PM2.5平均浓度的组间差异不及100 m高度,与2001-2005年PM10浓度与输送轨迹的关系不同。对3 a中84个重污染日两个高度的后向轨迹进行聚类,近地层和边界层中上部各得到7类和6类PM2.5重污染日的天气形势。近地层92%的重污染日对应的海平面气压形势场上,从华北到华东属于均压区,气压梯度小,轨迹来向以偏东到偏北方向为主,垂直方向延伸高度在950 hPa以下。1000 m高度,77%的重污染日属于相对较短的轨迹组,对应的850 hPa高度场特征为从中国西北(新疆)到东南受高压控制,长三角或位于高压底部,或位于两高压之间的均压区。这对PM2.5浓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82.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精细化网格降水预报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中国气象科学数据信息网提供的三源融合降水产品为基础,研究最邻近点法、反距离权重法、最小二乘法和双线性插值法在格点降水向站点以及格点降水插值到更细网格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模式预报相对准确精细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最邻近点法在格点向站点解析方面预报技巧评分表现最好,其次为反距离权重法;2)将降水场变换到更高分辨率的格点降水,4种解析结果和原始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小二乘法的空间形态失真最为严重;3)反距离权重法在较粗网格向更细网格变换中的平均TS评分表现最好,而最邻近点法的ETS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883.
陈乐  刘志彬  周书中 《岩土力学》2015,36(Z1):372-376
工程中为了改良压实黏土的强度和抗干裂性能,将分散的聚丙烯纤维均匀掺入土体中制成纤维加筋土。利用聚丙烯纤维与高岭土在室内人工拌和并压制成纤维加筋土样,基于一维固结试验研究了控制干密度条件下纤维加筋掺量与长度对加筋高岭土固结、压缩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干密度和纤维长度条件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加筋土的固结系数和压缩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掺量为0.2%时固结系数最大,掺量为0.1%~0.15%时压缩模量最大;在控制干密度和纤维掺量条件下,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加筋土的固结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纤维长度为10 mm时固结系数最小;当固结压力较高(≥400 kPa)时,加筋土的压缩模量随纤维长度增大而减小。此外,加筋土的压缩指数总体上随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纤维掺量为0.15%~0.20%以及纤维长度为10 mm时压缩指数有一极小值。  相似文献   
884.

通过地质调查提前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对最终实现潜在灾害的识别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人工地面调查手段难以发现并查明茂密植被覆盖或地形高陡等复杂山区的重大地质灾害及隐患,而航空遥感作为一种多功能综合性探测技术,因其独特视场角、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势可高效地获取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首先,概述了地质灾害领域常用的航空遥感平台类型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不同荷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优势及主要解决的地质灾害问题。其次,综述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基础地形测绘、早期识别、调查评价、中长期监测、应急处置5个应用阶段的重点研究成果,并论述了不同阶段的各类技术方法要求及优劣性。最后,总结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应用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阐明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885.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基坑水土压力计算新图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经典的土力学理论计算基坑的水土压力时所得数值和基坑结构上的实测值相差很大,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原因是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土压力的影响,由此提出了考虑地下水渗透力的水土压力计算新图式。该图式对非均质土层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均适用。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根据新计算图式所求得的水土压力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6.
黔南坳陷海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黔南坳陷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沉积、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手段,建立了黔南坳陷麻江古油藏、凯里残余油气藏地区和雪峰隆起西缘的二叠系-震旦系地球化学综合剖面,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时空分布.黔东南地区,纵向自震旦系至二叠系均有烃源岩发育,其中早寒武世初期和二叠纪发育有两套优质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大爆发等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作用下,由热液活动、上升洋流等共同引起的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控制的产物,是本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二叠纪盆地相和泻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7.
由加速度谱测定矩震级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彭克中 《地震学报》1992,14(4):435-445
企图仅仅根据强震观测资料来确定震级的大小和一个地区的品质因素 Q(f)值.根据笔者曾导出的地震定标率,计算了震源的加速度谱.从理论加速度谱上可见,加速度谱有三个拐角频率 fc1,fc2,fc3,它们依赖于矩震级值.对于6级地震,fc1=0.08Hz,fc2=0.4Hz,fc3=8Hz.从 0-fc1的范围内,加速度谱 Aa()f2从 fc1-fc2的范围内,Aa()f;从 fc2-fc3的范围内,Aa()是平坦的;从 fc3-(),Aa()f-1.采用地震学中较成熟的衰减模式 Q=Q0f,就可以计算出观测点处的理论加速度谱值.经过理论值和观测值的对比,结果是较符合的.经多次对比后,就可求得该地区的衰减模式,同时求出较大地震的矩震级值.据此,我们求得了新疆乌恰地区的 Q0=300,=0.25,同时求出了新疆乌恰地震1985年18次较大余震的矩震级值.为了更方便地求得 Mw,做出了对应不同 Q 值在1Hz 处的加速度谱随距离变化的三个函数表.根据这个表,由 1Hz 处的加速度谱值(震中距已知),即可快速测定该次地震的矩震级值.   相似文献   
888.
889.
1985年7月——1986年3月用一架光电中星仪和一架目视等高仪用单向的方法对上海天文台和平壤天文台间采用经差的改正数进行测定,得两地经差采用值的改正数为+5.1ms±1.4ms,对应历元为1985年11月18.8日(儒略日为2446388.30)。  相似文献   
890.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m2。但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热流有一个微弱增高的现象。同时,磷灰石和锆石的He年龄揭示了川东北地区大致在晚白垩世期间开始隆升且抬升剥蚀量较大。因此,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后期详细的冷却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