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探测资料种类繁多,资料发送方式多种多样,为了保证某种探测资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授权使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了加密和解密技术。在星上,对将要传输的数据通过分配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在地面,只对授权用户分配解密密钥,保证授权用户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把数据恢复为可用状态。本文介绍了应用在新一代气象卫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解密算法,并讲述了应用软件实现地面解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2.
明确滑坡每次活动准确的年代对于揭示一个地区滑坡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进而评价该地区的滑坡灾害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对宇宙成因核素(TCN)、光释光(OSL)和14C等古滑坡测年方法研究的现状和成果进行了总结,简要介绍了不同的古滑坡测年方法,重点阐释了滑坡体、次生沉积物、滑动面、滑坡塘、滑坡后壁、滑床以及滑坡伴生堰塞湖等不同的地貌部位和测年介质以及选择不同古滑坡测年方法的局限性与使用条件,并根据目前古滑坡测年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了提高古滑坡定年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83.
堰塞湖溃坝类型包括冰川、冰碛,火山和多种块体地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过程,而溃坝堆积相的种种特点以后者所造成的最具代表性。堆积体平面展布范围大(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剖面规模也大(高几十米),层次(层理)和结构全剖面均一,无超大的砾石;微观上有部分泥石流堆积特点,显示是高密度流,搬运介质是水。堆积体很少细砂和粘土物质。在平面上可划分出:扇顶(上游)、扇中(中游)、扇缘(下游)等微相。  相似文献   
84.
以1960年以来西藏境内已有记载的27次冰湖溃决灾害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西藏国家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有效记录至今)日气温和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1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6个极端降雨指数。通过主成分变换,提取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和综合极端降雨指数,并进行历史(10年内对比)极端气候特征对比,获得冰湖溃决灾害发生当年及当月极端气候状态,结果表明西藏冰湖溃决灾害发生期(当年及当月)极端气候特征显著,反映极端气候状态对于激发西藏冰湖溃决灾害发生的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为:(1) 67%(18次)的冰湖溃决事件发生当年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和综合极端降雨指数均大于前期50%年份的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其中,13次灾害发生当年极端气候异常水平超过前期70%年份;(2)已有灾害暴发月份记载的25次冰湖溃决事件中,19次冰湖溃决事件发生当月极端气候指数异常偏高,11次冰湖溃决事件发生当月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均大于75%往年同期综合极端气候指数;(3)部分灾害事件如扎日错(1981年6月)、龙纠错溃决(2000年8月)等,灾害发生当年极端气温状态低于往年,而暴发当月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和综合极端降雨指数均大于历史同期水平,表现为加剧状态;(4)所有冰湖溃决灾害发生当月的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均高于往年同期指数,表明短历时极端气温事件对高原冰湖溃决灾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5.
中国2004年泥石流灾害特点及其对减灾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鹏 《山地学报》2005,23(4):437-441
分析了我国2004年成灾特点,大陆首次出现大规模的大风泥石流,在植被较好的地区仍然有泥石流发生,年内同一地区多次成灾增大了灾害损失,建筑选址不当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低频性泥石流常造成严重灾害.受上述成灾特点的启示,提出在进行潜在泥石流判识时要慎重对待植被较好的区域,注重对低频泥石流的防范,在建筑物选址时应注意潜在泥石流危害,加强重大工程建设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进行监测预警,制定临灾预案,发展灾害保险业务以分担灾害风险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6.
作者运用100BXMTS野外光谱仪探测了小江支流蒋家沟新、老泥石流堆积物的光谱反射率,总结了新、老堆积物的反射光谱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泥石流堆积物反射光谱特性的因素(岩性、水分含量、植被覆盖),最后讨论了应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泥石流堆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地理卷作为其重要分册之一,是地理学的工具用书,更是普通大众了解地学知识的一个窗口,也是以书为鉴,明得失、知兴替的“铜镜”。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第三版的编写,聚焦西南区,分析地理词条的构成与特征,探讨区域地理学研究的特色。梳理出西南区旅游与地理学协同发展,资源与生态保护地位凸现,地质灾害研究成效显著,地缘与经济战略优势突出等特点。并在浅析西南区地理学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区内地理学发展的展望,即加强西南区地理学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研究,提升地域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动态响应研究,拓展新时期地理学的量化与应用性研究,重视地理科学知识科普的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88.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部分风景区位于山区,泥石流时有活动,破坏景观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危及游人安全,而风景区泥石流往往暴发频次低,多含有漂木。分析了风景区泥石流防治的需求和特点,提出了风景区泥石流防治以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灾害治理工程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基本目标。通过泥石流形成区源头治理、新型结构(梳齿坝、滤水坝、预制组合结构)和林内分散拦淤等措施,实现风景区的泥石流的治理目标,形成了以减灾工程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和工程减灾与生态减灾功能相结合的风景区泥石流治理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的14条灾害性泥石流进行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泥石流的发生和成灾,达到了保护景观资源、生态环境、游客与居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泥石流多发区蒋家沟流域的下渗与产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源区多个典型点,进行野外下渗试验得出蒋家沟流域宽级配土的下渗特征。试验发现:1.下渗曲线皆较好满足霍顿下渗公式;2.下渗率比较大,主要土壤红黄壤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下渗率都在0.08 mm/s以上;3.不同土壤类型的稳定下渗率按大小排序依次为:砾石土>红黄壤>燥红土,红黄壤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下渗率按大小排序依次为:耕地>林地>灌木丛>裸地(滑坡后壁)>草地。蒋家沟流域宽级配土决定了降雨时壤中流产流占有很大比例,在径流场进行人工降雨,采集前期土壤水、壤中流和降雨样品,通过测试其中的稳定同位素浓度,利用同位素分割径流的原理,发现前期土壤水在壤中流产流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降雨时,大量雨水下渗入土体,使孔隙水压力增加,前期土壤水位于湿润峰的前端,因此壤中流产流初期,前期土壤水占有很大的比例,达到86.46%,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雨水逐渐取代前期土壤水的作用,导致产流中本次降雨的比例逐渐升高,试验结束时达到85.63%。可以推断,短历时暴雨时,降雨强度大于下渗率,该流域以超渗产流为主,易发生坡面泥石流;长时间小强度降雨时,该流域以蓄满产流为主,壤中流占有很大比例,本次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诱发因素,但不一定是水量的主要供给源。  相似文献   
90.
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晓清  陈宁生  崔鹏 《冰川冻土》2004,26(3):357-362
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是青藏高原常见的泥石流灾害类型之一, 也是青藏高原地区泥石流防治的重点之一. 在溃决洪水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泥石流本身的特征, 针对瞬间部分溃决的情况, 推导了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冰川终碛湖溃决口泥石流洪峰流量Qdmax=kQmax和距离溃决口一定距离的河道某处泥石流洪峰的最大高度Hdmax=kHHmax. 由于计算方法中涉及泥石流的特征参数, 依据泥石流的特征, 定义了特征参数的含义, 并给出了计算方法k=1 (γd-γw)/(γs-γd), kH=k·kG, kG是与沟道形态有关的参数. 为了检验推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精度, 选定西藏米堆沟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作为实例, 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推导计算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 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在趋势上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