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湘桂黔滇藏一线覆盖型岩溶地貌特征与岩溶(双层)夷平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根据岩溶风化壳的发育条件及研究覆盖型岩溶特征,提出岩溶(双层)夷平面概念,认为研究区覆盖型岩溶是一个统一的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存在形式如石林、岩墙等为后期不同程序风化-刻蚀作用的结果;其地貌形态多为土下成因,并随剥蚀程度、裸露时间环境的差异而叠加各种后期气下改造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小波时频能量谱是在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基础上 ,计算小波频谱能量。将小波变换时频能量谱技术与层序地层学理论相结合 ,以寻找不同类型沉积旋回与小波能量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地震层序的划分以及沉积相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计算表明 ,小波时频能量谱方法分析研究沉积旋回体是可行的 ,可揭示地下沉积旋回体相关信息 ,有利于研究沉积旋回体的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3.
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我国皱纹盘鲍养殖业发展迅速 ,是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各种病害亦随之而来 ,先是细菌病害居多 ,近几年又出现病毒性疾病[1]。发展鲍细胞培养技术 ,不仅对深入研究鲍病毒病带来了方便 ,而且也为鲍遗传学、细胞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建立鲍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动物 :皱纹盘鲍取自烟台芝罘岛隆海养殖场 ,2龄 ,壳长4.0~5.0cm ,壳宽2.5~3.5cm。培养基 :MEM(GIBCO) ,M199(GIBCO) ,RPMI1…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云南数字强震动台网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设计及结构设计方法.应用基于J2EE下的Struts Jboss架构和Oracle数据库技术,组合开发了监控系统,并实现了其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合成地震动的震区烈度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烈度分布情况对救灾工作非常重要.2001年云南永胜地区发生Ms6.0地震,布没在永胜期纳台的强震动仪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期纳台的强震动进行了合成,经与实际记录对比认为,合成的地震动较好地反映了真实地震动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对震区内169个虚拟观测场点的地震动进行合成,然后利用模糊评定方法由合成地震动计算了震区各虚拟观测场点的仪器烈度,并对震区仪器烈度进行了划分.经与震区烈度实际调查结果对比,认为利用合成地震动划分震区仪器烈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川西地区现今垂直地壳运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处川滇菱形活动地块中、北部的川西及邻区, 是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东南方向运动的重要通道, 也是青藏高原上新世以来大幅隆起的重要延伸区和影响区. 利用川西及其邻区1970年至2006年的多期水准观测资料, 采用以相邻水准点间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的垂直形变网平差方法, 获得了川西地区近30年来的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 结果表明, 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 川西地区现今仍处在差异性的快速隆升阶段, 其中: (1) 位于泸定、雅江之间的高尔寺山地区现今隆起速率为3.0~4.0 mm/a, 位于雅江、理塘之间的剪子弯山-卡子拉山地区的现今隆起速率为4.0~4.8 mm/a, 而位于理塘、中甸之间的沙鲁里山、大-小雪山地区, 其现今隆起速率为3.0~4.0 mm/a. (2) 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东南端的贡嘎山区, 其相对四川盆地的现今隆起速率至少为5.8 mm/a, 相对安宁河谷地的隆起速率也不小于3.0~4.0 mm/a, 贡嘎山隆升速率之大可与喜马拉雅山5~10 mm/a的隆起速率相媲美. (3) 大凉山地区的现今隆起变形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断裂带与大凉山断裂带之间的块体上, 相对四川盆地的隆起速率为2.5~3.0 mm/a. (4) 位于川滇菱形地块中部的丽江、永胜、攀枝花地区, 相对四川盆地表现为-2.0~-1.0 mm/a的下降运动, 其相对下降运动与GPS地壳水平运动所表现出的东西向拉张变形特征相一致. (5) 综合GPS、水准、大地电磁测深等观测资料分析认为, 川西地区尤其是贡嘎山脉的现今快速隆升运动, 可能与下地壳塑性流的受阻增厚密切相关, 而川滇菱形地块中南部的东西向拉张和下沉变形, 则可能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下地壳塑性流的南东、南西向分叉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地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的存在、结构、成分、成因及其动力学稳定性对理解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化学分异、板块俯冲、地幔柱起源、板内火山、地幔对流模式和地球演化等深部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由于其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剧烈,致使其地震学探测十分困难,再加上数据的限制,有关该低速层探测的研究不是很多,该低速层的结构、全球分布及形成原因等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基于此,本文概述了该低速层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各种地震学探测方法在该低速层应用上的优缺点,总结了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地区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研究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并探讨了未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98.
999.
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9.78°N,106.34°E)发生M_S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喜马拉雅Ⅱ期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北段的34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首先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目录给出的138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采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Locate)对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前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小震进行了检测和识别,检测后给出的地震事件高达1688个,相比于台网地震目录的地震事件数目增加了10倍多.然后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tomoDD)对研究区域内阿拉善M_S5.8地震前后(2015-01-01—2015-07-31)1级以上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定位后的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为39.8023°N、106.4388°E,震源深度为20.597km,余震序列展布优势方向为NEE方向,且在深度方向呈近垂直分布,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事件为一次走滑型事件,其发震断裂可能是一条近E-W向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基于描述可压缩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线性模型,分别采用正交模法和WKBJ法,从波动响应的角度研究了风垂直切变对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结合实际天气现象构造了四种风垂直切变模型,分别为垂直无切变的定常模型、类似锋面特征的线性切变模型、表征东风急流的反气旋式切变模型和类似西风急流的气旋式切变模型.分析了相应模型下静力适应过程中的波动特征及波能量演变规律.得到结论:(1)在定常模型中,破坏静力平衡的能量激发出四支两两成对的、传播性质类似声波和重力波的波动,波动能量在闭合系统假设下为守恒量;(2)风切变的存在改变了波动及其能量的传播特征,也改变了波动能量的守恒性;(3)在大气稳定层结下,若波动多普勒频率大于0且小于0.7倍的浮力振荡频率,则发展(衰亡)型波动的螺旋结构分别为:(a)在线性切变模型中,等相位线自下而上需向西(东)倾斜;(b)在反气旋式切变模型中,等相位线在急流轴上层自下而上需向西(东)倾斜,在急流轴下层自下而上需向东(西)倾斜;(c)在气旋式切变模型中,等相位线在急流轴上层自下而上需向东(西)倾斜,在急流轴下层自下而上需向西(东)倾斜;若波动多普勒频率大于0.7倍的浮力振荡频率,则情形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