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南方涛动极端位相对北半球降水的影响及其周期性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对应于南方涛动的矢量合成分析方法,描述了对应于南方涛动(高、低位相)事件的区域降水的特征。并就南方涛动对于北半球陆面降水影响的周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南方涛动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有明显的谐波形态,谐波周期在2a以上。这解释了南方涛动高低位相降水出现极端异常较少,而降水极端异常出现在南方涛动的高低位相年附近的几率却相当大的统计事实,36月波是描述这种降水变化周期的较合理的型态。由于本方法是  相似文献   
52.
利用先进的信号检测技术——多窗谱方法(MTM),对1856-1998年的南、北半球月平均温度序列进行多种信号的检测、重构,系统对比了年代际振荡信号在南北半球、海陆表面及不同季节的差异,进而研究其对变暖显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0年来,南北半球平均温度变率中,变暖趋势占主导地位。但北半球年平均温度的变暖背景上还叠加着显著的40年、60-70年的准周期振荡,导致其线性增暖的显著性、稳定性都较南半球低,夏季尤为明显。海陆对比,海洋上年代际振荡信号较陆地明显,线性增温率略低于陆地,但稳定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年代际振荡信号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达到峰值,近期已开始下降,这有可能影响北半球未来气候增暖的速率。同时通过对海气耦合模式数值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观测到的增暖趋势与海气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无关,年代际振荡可能是海气系统的固有振荡。  相似文献   
53.
国外有关海气系统气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期国外有关年代际变率机制的诊断和模拟研究作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形成年代陆变的5种主要机制,即热带海洋的强迫作用,中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的作用,热带一中纬度的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随机强迫作用机制,并简单阐述了作用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70年代前后北太平洋海温场气候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1950——1998年588个月的海表温度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应用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时空分布特征,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太平洋海温有明显变化: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冷转暖,中高纬西风漂流区由暖转冷,且西风漂流区变化更为显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在此前后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976年前拉尼娜(1976年后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事件发展初期厄尔尼诺海区就表现为较强的负(正)距平。海温变化存在2—6a的ENSO循环周期,并迭加着8—9a的年际振荡和22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另外,还有以1981年前后为转折点的长期变化信号。  相似文献   
55.
本文将EOF分解应用于由不同性质,不同空间点数的气象变量场组成的联合场,并对特征场作Varimax正交旋转。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于分析多个气象变量场之间的空间相关特征十分有效。分析所取的变量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19个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欧亚500hPa月平均高度,本文用33年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用联合REOF方法建立统计预报模式,以500hPa高度场作为因子预报同时段的地面气温场和降水场,独立试验证明,其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6.
1 INTRODUCTION The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 (IDO)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cross the world climate community. As some studies show, the interdecadal time scale is an important bridge that connects with two other scales. Being background for the intera…  相似文献   
57.
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再讨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根据我国建站时间在30a以上的辐射资料以及对应的地面站日照资料,在分析太阳总辐射统计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中a、b系数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辐射气候学计算的可能误差,得到了用日照资料估算总辐射的误差范围。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月总量接近正态分布特征;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中的a、b系数具有较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需按不同月份确立;通过逐年观测资料计算各基本站a、b系数,再由内插求得无辐射资料测站的a、b系数,进而计算无辐射资料站的辐射总量,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环青海湖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在此基础上,应用山地气候学理论研究了坡度,坡向,高度,地理位置等对该地区一年内不同季节可能太阳直接辐射(Q)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Q值,春季为323KJ.cm^-2,夏季为378.7kJ.cm^-2,秋季为225KJ.cm^-2,冬季为166KJ.cm^2,在研究区域较小时,太阳辐射随高度、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坡度和坡向对Q空间分布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影响的大小随着一年内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环青海湖地区而言,冬季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区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冬季达170U.cm^-2,而夏季仅为19KJ.cm^-2,环青海湖地区Q分布特征是,湖南山地小于平均值,湖北山地大于平均值,而湖边平址草地等于平均值。  相似文献   
59.
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得到树轮的δ^13C、δD年序列。利用附近杭州站的相对湿度资料,分析其对树轮δ^13C、δD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轮稳定同位素与相对湿度之间有着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利用其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可以重建当地一百多年来的相对湿度序列,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60.
气象场序列几种插补方案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 E O F S的主分量回归( P C R)、 E O F S迭代法( I E O F)和基于主分量典型相关的典型变量回归( C V R)3 种不同的统计插补计算方案,对同一区域同一种气象要素序列进行缺测资料的插补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案插补精度都与参数选择有关,无论缺测站点空间分布类型如何,当缺测点数小于 60 % 时,3 种方案均有较好效果,以 C V R 最佳,且随缺测年数增长, C V R 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