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544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4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61.
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的海洋模型FVCOM(An Unstructured Grid, 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对獐子岛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 模拟的潮汐、潮流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表明建立的该海域精细化潮汐潮流数值模型合理可靠。依据计算结果绘制了M2、S2、K1和O1分潮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图, 并对该海域潮汐潮流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獐子岛附近海域的潮汐主要以规则半日潮为主, 水平潮流多为旋转流, 旋转方向大部分为逆时针; 近岸海区和水道之间多为往复流, 在大鹿岛以南海域也存在一往复流的区域。在123.75°E以东存在一顺时针旋转的区域。由潮余流场的特点可看出, 獐子岛等各岛屿周围均形成气旋式的绕岛流, 流速一般位于8—12cm/s之间, 离岸线较远的外海区域余流较小, 只有1—2cm/s。本文所得结论, 有助于增加对整个獐子岛海域潮汐潮流特性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62.
塔中隆起带断裂系统及其对碳酸盐岩台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台地的建造与改造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本文主要探讨以断裂活动为代表的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台地发育和破坏的控制作用。塔中地区主要发育NW向基底卷入式断裂系统和NE向盖层滑脱式逆冲断裂系统两大类,前者主要形成于早奥陶世末的中加里东I幕构造运动,该断裂控制了塔中隆起开始形成时的构造格局,从而使塔中隆起带碳酸盐岩台地由早期的缓坡-镶边缓坡型的台地结构演化为礁滩型孤立台地,而后者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末中加里东II幕构造运动,该断裂的强烈活动,使得塔中地区发生东西翘倾运动,东部隆起接受改造,早期的碳酸盐岩台地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63.
本文基于日本气象厅1956—2005年间在东海PN断面获得的观测资料,结合NCEP风场资料,研究了东海黑潮流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西北太平洋风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黑潮流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黑潮流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19—33Sv范围内,其多年平均值为24.30Sv(1Sv=106m3/s);季平均、冬、夏季黑潮流量都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东海黑潮流量输送具有长期的线性增强趋势,在1956—2005年间它们分别增加了8.73Sv、9.86Sv和9.38Sv。相关与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黑潮源区和东海黑潮流域上空的经向风异常是黑潮流量年际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PDO则对黑潮流量的年代际变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4.
海底底质的快速探测和精细划分对海洋工程建设 、海洋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多波束探测是目前声学底质遥测 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提取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图像和地形数据中的多维特征结合分类器进行底质分类。一方面, 若特征空 间维数过高, 分类效率会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 个别特征容易放大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仍存留的异常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 Re1iefF 算法和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 RF) 算法的多波束底质分类方法。提取反向散射强度和地形 共 16 维特征, 利用Re1iefF 算法进行特征筛选, 排除低相关性特征, 降低特征空间维数, 结合采样点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 建多波束底质分类模型。试验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未经特征筛选 、经主成分分析 (Principa1 Component Ana1ysis, PCA) 特征 优化后的特征进行分类实验作为对比。本文方法 Kappa 系数达到 85%, 分类总精度高于 90%, 精度具有明显优势, 耗时也 比较短。可见, 本文提出的结合 Re1iefF 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多波束底质分类方法可以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对多维特征进行 优化, 有效地提高了分类效率, 可对海底底质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以卤虫(Artemia)龄期和体长为指标,探讨了卤虫幼体在海洋油田生产水中生物毒性监测的应用,评价了油田生产水的生物毒性,建立了以卤虫为材料的油田生产水急性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5个油田生产水样品的生物毒性不一样,IC50分别为1.5%,12%,21%,>100%,>100%.样品I、样品Ⅱ、样品Ⅲ可致卤虫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在生长值较对照组小,发育龄期小于对照组以及分节时体节不能正常分叶.样品Ⅳ和样品V则对卤虫发育没有明显影响.2)卤虫是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监测的适宜物种,卤虫发育龄期适宜作为油田生产水生物毒性的监测指标.有必要对油田生产水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监测,以合理评估生产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东中国海海浪数值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建立适应东中国海的海浪数值模式,主要基于目前广泛使用的WAVEWATCHⅡⅠ海浪数值模式进行东中国海海域的海浪数值模拟。以NCEP和NCEP与QSCAT的混合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两个时间段的东中国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选取的两个有实测资料的输出点分别在渤海和东海。从所得结果来看,使用NCEP与QSCAT混合风场模拟的东海观测点处的波高和风场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符合的较好;利用1998年相应时间段的NCEP风场模拟的上述两点结果与实测比较也是可以接受的。研究结果说明,在目前情况下,运用NCEP与QSCAT混合风场建立统一的东中国海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是可行的,同时为东中国海波气候学研究及海洋大气耦合作用研究奠定了模式基础。  相似文献   
967.
968.
立足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操作流程,在已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的处理技术和方法,构建大比例尺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批处理和质检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生产质量,同时可以大量减轻作业人员和质检人员的工作量,也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业务系统建设带来了新的数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69.
南海北部中深层细结构混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7年8月获得的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海流资料和CTD(温盐深剖面仪)水文资料,应用Gregg模型对南海中深层内波尺度的混合进行估计,同时应用Thorpe尺度对中深层存在的垂向翻转及由此引起的混合进一步分析。两种方法均显示,吕宋海峡附近上层400m的耗散率及混合率均强于18°N断面,中深层两个区域的混合率并没有显著区别。这表明吕宋海峡上层400m,可能存在更活跃的内波活动,从而产生更强的内波混合和垂向水团翻转。Gregg模型估计的耗散率和混合率量级分别为10^-9W·kg^-1和10^-6m^2·s^-1。大部分CTD站位在中深层均存在垂向翻转,而且保持较高的发生率,翻转所对应的混合率并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以上南海北部的细结构混合特征增强对南海中深层混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0.
怀柔西北山前地区地热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怀柔区庙城镇西北山前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水循环比较强烈,地热勘查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本次勘查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力勘探、微动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MAT)。在基本查明区域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及深部地层组合、厚度、埋深、岩性特征等地热地质条件基础上,拟定了最佳井位。实钻结果验证了物探解译成果,在拟定井位处成功钻凿一眼地热井"京怀-1";该井热储层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兼取寒武系底部深度裂隙水。该井涌水量为616.12m~3/d,出水温度45℃,经检验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