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杨林  朱首峰  尚通晓 《江苏地质》2020,44(3):326-331
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会面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和采空区治理等问题,而地下采空区的密集分布,成为运用物探手段探明地下地质情况的障碍。以江苏徐州贾汪地区为例,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进行地热资源勘查,通过变换收发距及位置,查明了区内地层结构、热储层埋深及断裂构造位置,经钻探验证,钻孔地层、含水层与物探推断结果基本吻合,井口水温为48 ℃,涌水量为43 m3/h。研究结果为采空区物探方法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
93.
基于2014年8-9月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两个临近站位(站位A,20.736°N,117.745°E,水深1 249 m;站位B,20.835°N,117.56°E,水深848 m)的潜标数据,研究了台风过境所激发的近惯性振荡的特征,分析了中尺度暖涡对近惯性频率的调制及其对近惯性动能分布和传播的影响。站位A(B)142(175) m以浅,近惯性频率由0.710 1(0.713 3)周/d红移至0.659 2周/d,频率减小了7.2%(7.6%),观测结果与两个站位所处的背景涡度相吻合。中尺度暖涡改变了水体层结状态,两个站位的近惯性动能在不同层结中被改变了0.5~3倍。水体层结对能量的折射作用使得站位B的近惯性动能在深度158~223 m之间衰减较少,而站位A的近惯性动能则随着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站位A和站位B近惯性内波的垂向群速度分别约为15.2 m/d和14.1 m/d。如果忽略近惯性动能的水平辐散,近惯性内波的垂向传播分别造成了两个站位垂向上约47%和38%的近惯性动能衰减。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WOA01(the Word Ocean Atlas 2001)海水各层气候态温盐数据计算南海Rossby波临界周期,并与其在同纬度西北太平洋中的分布对比.结果显示,在南海中Rossby波临界周期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且由于南海的特殊地形,海盆中Rossby波临界周期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与其在大洋中呈纬向带状分布不同.通过分析南海各网格点上海面高度异常(SSHA,th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的能谱,我们发现在海盆中部其临界周期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基本相同,其值也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因而从观测上验证了模式结果,即在海面风应力旋度能谱临界周期小于等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的条件下,海洋响应能谱临界周期等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  相似文献   
95.
据140个钻孔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利用相-厚度分析法查明:山西组沉积时具有五个更次级坳陷与隆起,其展布与配置控制着二_1煤层的厚度变化。一般在坳陷部位煤层较厚,而在隆起部位煤层较薄,并且由于区内更次级隆起与坳陷的分异东北部比西南部强烈,从而造成二_1煤层在西南部相对稳定,厚度较小;而在东北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坳陷区)、煤层厚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96.
CSAMT一维全区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汉克尔变换和连分式求解水平层状大地电偶源的水平电场和垂直磁场,然后由电场和磁场求得卡尼亚视电阻率,不进行近区和中间区校正,直接用阻尼最小法对近区和中间区发生畸变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反演,得到地下电性参数。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虽然近区和中间区的视电阻率不能正确反映地下电性垂向变化,但由其反演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针对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中段水可生化降解CODB与不可生化降解CODNB各半的水质特点,采用二级好氧悬浮生物填料浮动床处理及物化絮凝处理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有关试验数据;并根据COD容积负荷与出水残留COD的关系,探讨了利用酶反应动力学曲线预测试验稳定运行状态下出水CODB值。结果表明:利用生化—絮凝两处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可使最终排水COD与BOD同时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8.
矿山压力对底板破坏深度监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前肥城煤田6 1%的煤炭储量受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威胁,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的监测是该煤田底板水害防治的重要内容,选择肥城煤田曹庄井田8煤层和9煤层开采作为监测对象,利用向底板岩层注水方法监测岩层破坏情况。利用专利产品“钻孔双端封堵测漏监测仪”,监测煤层采前的底板原始裂隙发育程度和采后矿山压力底板的破坏深度。监测结果表明,8煤层开采造成的底板破坏深度可达36.5m;9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可达14.2m。   相似文献   
99.
解钾细菌对西北干旱地区不同硅酸盐矿物的解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西北干旱地区土壤潜在肥力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笔者以解钾细菌为供试菌种,西北干旱地区代表性土壤矿物钾长石和伊利石为供试基质,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水分和接菌浓度条件下解钾细菌对土壤矿物的解钾效应,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探究解钾细菌对矿物形貌和结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解钾细菌对钾长石和伊利石均有显著的解钾效应,该作用受水分、接菌浓度因素影响显著。钾长石最佳接菌量15%、最佳含水量70%;伊利石最佳接菌量20%、最佳含水量70%。钾长石受解钾细菌作用发生溶蚀,K含量降低,Si/Al降低,说明解钾细菌不但可以释放钾长石中的钾元素,还可溶出Si元素并用以自身的生长需求。伊利石受解钾细菌作用层间电荷降低,铝氧八面体中2价阳离子释放,层间电荷降低,造成层间K+离子和吸附水的释放。伊利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曲线显示K元素的释放与层间水分子的释放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解钾细菌作用下的土壤粘土矿物Si、Fe等元素的迁移,以及层间K元素与层间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分析双极源在均匀半空间表面电磁场平面分布特征和探讨收发距对最大探测深度的制约关系,认为小收发距、长供电极距、短测量极距的CSAMT装置可以应用于强干扰环境下浅层地球物理勘查,并具有信噪比高、沿测线方向电磁场分布均匀的优点。简要介绍野外工作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列举人文干扰环境下典型实测曲线、偶极-偶极电阻率测深对比试验以及浅层勘查应用实例。对比试验反演结果对应关系较好,但CSAMT有施工便利、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应用实例推断结果与钻孔验证情况吻合,表明中小收发距CSAMT在浅层地球物理勘查中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