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宋艳玲 《气象》2004,30(9):62-63
6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 ,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发生严重干旱 ,下半月 ,东北地区出现几次降水过程 ,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 ;湖南、湖北等局地出现暴雨洪涝 ,灾情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月内 ,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高温天气。河北、浙江、  相似文献   
42.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部门在使用相关气象信息产品时带来了困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作了3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国家气候中心原有北方地区(30oN以北)初霜冻预测业务代表站由65个增加到233个,空间精细度达到行政县级,并且分析了233个测站分别用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和百叶箱观测日最低气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与气象观测日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地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普遍要更接近于初霜冻观测日期;第二,本文整理分析了1961-2008年北方地区233个站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定义的初霜冻日期的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各地初霜冻日期推迟最为明显,而且黑龙江东部地区初霜冻日期推迟到了9月30日以后,另外在北方许多地区初霜冻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较90年代偏晚;第三,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日期早晚对秋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之前若无持续性异常低温时段,初霜冻日期早晚变化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大小还受到作物成熟前各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年代际背景调控。  相似文献   
43.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时空格局变化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模态。总体而言,在1961—2013年南方地区平均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长期趋势变化。其中,夏季和冬季南方区域平均降水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秋季降水的年代际演变几乎与上述两个季节的相反。不过,在近30年南方各季降水量发生年代际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在21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进入干位相,冬季和夏季降水则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之后进入湿位相。自21世纪初期以来,南方夏季和冬季降水逐渐转入中性位相。此外,南方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均呈增多趋势。对于西南地区,除了春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出现了季节连旱的特征,尤其是秋旱最为严重。不过,不管是季节降水量还是旱/涝日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南方降水年代际分量对降水变率存在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还发现,我国南方区域洪涝受灾面积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干旱受灾面积则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十多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和洪涝受灾出现了交替互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宋艳玲 《气象》2006,32(5):126-127
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2℃,比常年同期(-2.8℃)偏高1.6℃;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2.8mm,略多于常年同期(16.4mm)。月内,我国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对改善土壤墒情、净化空气十分有利,但交通运输受到较大影响;新疆、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雪灾。’华南大部地区干旱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西藏、云南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或发展。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45.
宋艳玲 《气象》2004,30(3):62-63
12月,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江南大部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旱情有所缓解,但华南大部、云南南部和江西南部部分地区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南方大部日照偏少,华南和北方大部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月内,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6.
宋艳玲 《气象》2004,30(11):62-63
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本月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有:两个台风登陆我国,浙江、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受灾严重;20多个省市区局部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西部等地大部旱情缓解;江南东部、华南大部等地出现长时间高温天气;四川、宁夏等省区局地遭受冰雹或雷暴袭击。  相似文献   
47.
宋艳玲 《气象》2004,30(12):90-91
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稍偏高。四川、重庆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达州、开县等地降水量超同期历史极值。洪涝及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和第6号热带低压在我国登陆;黑龙江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存在旱情;山东、甘肃、湖北等省局地遭受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48.
近50年南海西沙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西沙台站1958~200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西沙地区近50a来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速、日照和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年均地面气温增暖幅度约1.0℃,增温速率0.19℃/(10a),与全国平均的增温率接近。四季的平均气温也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的上升趋势最明显,秋季次之,夏季的变化最小。降水的波动性很大,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四季中只有春季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地面风速主要呈减小的趋势,特别是在近30a年平均风速比常年值明显偏小。四季风速均减小,尤其在秋、冬季。年日照时数、总云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低云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9.
2000~2002年北京市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北京市城市大气污染物SO2 ,PM1 0 ,NO2 的分析发现 :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是SO2 和PM1 0 。SO2 污染月份主要发生在 1 1月至次年的 3月 ;PM1 03级以上的日数全年都有分布 ,但 4级和 5级的日数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 ;NO2 主要污染月份发生在 1 0月至次年的 3月 ;大多数污染物以 2 0 0 0年最为严重。对污染资料进行MHAT小波分析发现 ,北京市大气污染存在两个明显的周期波动 ,即 2 0~ 30天周期和准 5天周期 ,这说明北京市污染物浓度短期变化主要受到天气过程及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 ,该文进一步计算了 2 0 0 0年污染资料与气象资料的相关关系发现 ,北京市污染物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每日 1 2 :0 0 (北京时 )温度梯度、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且不同的气象要素对不同的污染物浓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0.
淮河流域暴雨成灾 台风海棠风大雨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玲 《气象》2005,31(10):94-95
7月份,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12.5mm,比常年同期偏少4.4mm。淮河流域及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遭受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湖南等地旱情持续。全国月平均气温为22.2℃,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月内,台风“海棠”和强热带风暴“天鹰”在我国登陆,其中台风“海棠”造成浙、闽损失严重;江南、华南等地多高温酷热天气;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内蒙古、山东等地受灾较重;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