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东部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61~2002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探讨了上述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建立该地区高温及强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石家庄、南京、福州等12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观测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近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建立月气候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夏季月高温日数,预测误差不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影响的新认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PCC第二工作组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客观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CO2浓度增高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开展适应,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土地总面积9252.3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46.9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06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总的特点是山地多,平原地少。最新统计显示,鞍山市共有宅基地514970户,居民点面积51438.58公顷。鞍山市农村居民点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1.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完善。按照《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为了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的龙头地位,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Using the high-quality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data,changes of the thermal condition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from 1961 to 2009 were examined.Trend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growing season duration,as well as seasonal and annual rainfalls at 48 stat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348.5℃ day due to global warming during 1961 2009 while the absolute accumulated negative temperature decreased apparently by 175.3℃ day.The start of growing season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trend of-14.3 days during 1961-2009,but the end of growing season delayed insignificantly by 6.7 days.As a result,the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 increased by 21.0 days.The annual and autumn rainfalls decreased slightly while summer rainfall and summer rainy day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In contrast,spring rainfall increased slightly without significant trends.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rmal conditions were improved to benefit the crop growth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1961-2009,and the decreasing annual and summer rainfalls had no direc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rop growth.But the decreasing summer rainfall was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especially the underground water,reservoir water,as well as river runoff,which would have influenced the irrigation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26.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利用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高温资料,探讨了石家庄、南京、福州的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高温天气过程原因分析及东亚副热带高压(下称东亚副高)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不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我国东部地区近40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207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0年来我国干湿气候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30年我国干旱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和亚干旱区)面积为46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8%,其中极干旱区、干旱区和亚干旱区面积分别为87.8万km2、209.2万km2和172.2万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9.1%、21.8%和17.9%,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亚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27.8%和8.8%,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8.
北京市城、郊气候要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北京市市区4个站点和郊区3个站点40a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北京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40a来北京市城、郊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城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43℃/10a,郊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21℃/10a。北京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城、郊气温年代变化特征中,城、郊温差20世纪60年代最小,90年代最大;在城、郊气温年际变化特征中,1961~1977年城、郊温差较小,1978~2000年城、郊温差较大。在城、郊气温季变化特征中,冬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大,春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小。近几年虽然高温(≥35℃)日数明显增多,但是年最高气温变化不大,只有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年最高气温超过38℃。北京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区40a来日照时数下降幅度为78.9h/10a,城、郊日照时数差异随季节有不同的变化,并且秋季最大,1961~2000年秋季郊区日照时数比城区平均多0.34h。40a来北京市年降水量略有减少,且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很大,城区40a来降水量减少幅度为45.2mm/10a,由于城市化影响,下垫面性质改变,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远远小于郊区,40a间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比郊区少603d。1981~2000年间北京市城区水平能见度2月份、5月份、9月份和10月份较好,北京市城、郊低值能见  相似文献   
29.
气象条件对铁饼比赛成绩的影响及其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饼投掷成绩是由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能力和周围的气象条件等因素决定的,而气象条件则影响着比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心理状况。该文主要利用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1998—2002年国内大型体育比赛中的铁饼比赛成绩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与男子(女子)铁饼平均成绩、男子(女子)铁饼个人成绩的关系,发现气象要素中气压对铁饼比赛影响较大,气压高有利于男女运动员取得好成绩;风速对运动员铁饼比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负值,风速大,会破坏铁饼飞行的稳定性,影响比赛成绩;当气温小于25℃时,气温高较利于比赛取得好成绩;当气温大于25℃时,气温低利于比赛取得好成绩;空气湿度对铁饼比赛影响不大,但当温度偏高时,湿度偏高会对比赛有不利影响。并根据气象数据和体育成绩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0.
宋艳玲 《气象》2007,33(4):124-125
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上旬,西藏旬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黑龙江为次高值;下旬,黑龙江旬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宁夏、吉林、山西为次高值;黑龙江、吉林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西藏月平均气温为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1mm,较常年同期(12.1mm)偏少。月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湖北、安徽遭受雪灾;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部分地区交通受到影响;云南西南部干旱缓和,华北、辽宁、广西、西藏干旱发展;26-27日西北地区出现今年第一次沙尘天气;长江以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